近20年來對於大腸直腸癌的診斷治療,有許多長足的進展,在治療上,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手術方式的改進如全直腸繫膜切除,大幅降低直腸癌手術後局部再發的機會。對於第三期病患(淋巴轉移)輔以化學治療,例如以5-...
大腸直腸癌是因基因突變而引發的疾病,根據發病年齡、個人病史、家族病史,以及癌症的不同期別,針對治療、預防和診斷的需求,會採用不同的基因檢測方法與解讀方式。接下來,除了液態切片的血液循環DNA外,我們將分成...
大腸癌是全球第三常見的癌症,在台灣佔第二位僅次於肺癌,這也是我們常常發表相關的文章提醒國人對大腸癌注意的原因。以往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紅肉攝取量增加與大腸癌發生率增加有關。由於紅肉中存在亞硝基化合物和重氮...
闌尾 (盲腸)是一個從大腸延伸出來的盲袋,進化論的達爾文認為它只是人類祖先將飲食從葉子轉向水果留下來的遺跡,充其量是無用的。可是一旦發生盲腸炎情況都是很緊急的,甚至於會危及生命。因此以前海上交通不發達,要...
在美國,結直腸癌在老年人中更為常見,平均診斷年齡為66.2 歲。 90 年代以來已經翻了一倍。台灣也不遑多讓,十幾年來都佔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最近的趨勢顯示,雖然老年人結直腸癌的發生率正在下降,但50 歲...
雖然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本身不會引起疾病,但慢性感染可能導致萎縮性胃炎和胃癌等併發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一級致癌物。 2010年韓國腸道疾病研究學會 (KASID) 的...
肥胖是一種全球的流行病,已經成為日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歐洲和北美有超過一半的人口超重或肥胖,台灣也不遑多讓,超過40%的人口超重或肥胖。 體重增加不但會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肝臟發生脂肪變性,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估計全球患病率為 25%。會發展出兩種不同的病程:一個是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只是單純的脂肪病變,並沒有顯著的發炎反應,...
上個星期提到全球許多國家的結直腸癌發生率都有下降趨勢,但是50歲以下的年輕人卻以每年2至4%的驚人速度上升,而在30歲以下更是迅速增加,死亡率也跟著增加。 因此除了重視飲食、體重和運動等的一級預...
結直腸癌是西方國家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根據美國癌症學會每三年公佈最新的美國結直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統計,結直腸癌是美國排名第三的常見癌症,在癌症死亡率也排名第三。這項於今年3月發表結果在「CA:臨床醫生的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