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過重和肥胖已經成為除了吸菸之外的另一個重要癌症風險因素。因為超重會引發各種類型實質瘤的風險,特別是結直腸癌,但它的風險被低估了,因為以前大部分的研究只考慮民眾一段時間內的BMI,沒有考慮長期或者終生超...
不過也有一些臨床試驗認為不需要限制。2019年Carr等人的研究團隊在對以往10項研究,共7627名結直腸癌患者,進行統合分析,結論是診斷前攝入紅肉和加工肉類與結直腸癌存活率沒有關係。其中有2篇文章談到診...
這些小於50歲的早發性結直腸癌發生率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麼?主要因素是全球飲食西化(如攝取紅肉和加工肉類、高果糖玉米糖漿及不健康的烹飪方法)、壓力、抗生素、腸道微生物群等。 在2020...
維他命D是一種具有廣泛生物活性的多效激素,可以調節鈣和磷酸鹽代謝,因此維他命D對於維持骨骼健康非常重要,如果缺乏維他命D會影響骨骼和肌肉健康、鈣吸收、免疫力、心臟功能受損,甚至會影響情緒。 ...
在2010年Taylor的研究發現一等親罹患大腸癌時,二等親與三等親也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一等親增加的風險較二等親及三等親較高,但是這份研究沒有早發性大腸癌因為親屬罹患早期大腸癌所增加的風險。 ...
因此南韓首爾大學醫院 Yoo醫師和他的研究團隊探討飲酒頻率、每次飲酒量與胃腸道癌症的關係,這是一個回溯性的研究,資料來自韓國國民健康保險系統資料庫,一共包含11,737,467名未罹患癌症的參與者,女性佔...
PPI藥物包括Nexium、Pantoprazole、Prevacid(lansoprazole)、 Prilosec(omeprazole)等,健保有給付四個月的PPI使用於消化性潰瘍及胃食道逆流,但是...
而且罹患大腸癌的20到40歲的年輕人通常比老年人的預後更差,而且診斷都比較晚期,最主要是因為老年人有腸胃不適通常會聯想到大腸癌風險,但是50歲以下的青壯年可能診斷時都會以為腸胃炎,之前也有報導指出50歲以...
2012年英國Chambers的研究發現肥胖病患如果沒有依照表體面積給藥只給予標準劑量的上限,病患的無疾病存活期療效減少21%,整體存活率也比較差,因此從三項晚期大腸癌化療試驗中得出的結論即使是肥胖的病患...
腫瘤分為良性跟惡性兩種,大腸癌的良性是指瘜肉或贅生物,形成癌前病變如腺瘤和無蒂鋸齒狀病變),將來會轉化癌症跟惡性癌症。 美國紐約大學Peter S. Liang醫師的團隊分析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