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部位不明腫瘤病人及家屬的護理


台北榮總護理部 謝麗鳳

2007 五月 16

原發部位不明腫瘤發生率約0.5-7%,常因原發部位不明,而被定義是一個轉移及疾病已惡化的腫瘤。因為治療方式較不明確,所以預後不佳,也因為如此病人及家屬面對癌症往往會有很多的不明確而感到焦慮,不知如何尋找有關疾病的資料,在疾病的調適也較困難。

臨床對原發部位不明腫瘤的處置原則,一般試圖建立正確原發部位的診斷或試圖找個預後佳的診斷及努力去確定有較有治癒的指標。

檢查及治療
一般病人會接受很多檢查,醫師會詢問相關病史、作身體檢查、X光、病理切片和細胞組織學及染色、電腦斷層超音波、免疫組織檢查、基因分析、腫瘤標記等檢查。仍有一部分不能找到原發部位,可能是因為癌細胞過度癌化或免疫細胞破壞導致細胞不易判斷,一般常見原發部位以肺、胰臟、大腸居多。

癌症治療形式,除非找出原發部位對治療有反應,否則即使花費很多侵入性檢查,是沒有利益。男性病人會建議作陰囊的超音波、AFP、 PSA,HCG,去判斷是否為治癒率高的胚胎瘤或攝護腺癌。乳癌及卵巢癌對系統性治療很有反應,因此女性患者應建議仔細乳房檢查和乳房攝影、超音波。

若經過檢查,可歸類於某種可治療的腫瘤,臨床建議採取積極性治療或合併治療,否則預後不佳,採緩和治療或觀察疾病進展,若疾病進展快速可考慮適當的治療,甚至接受一些臨床試驗性治療,醫師治療時同時會考慮肝、腎、骨髓之功能及病人活動能力。

病人心理及調適問題
原發部位不明腫瘤,被認定是轉移及預後不佳的觀念,病人往往沒有較長時間去調適,病人及家屬缺乏有關資訊,以及經過漫長時間的檢查及等待報告,病人及家屬承受太多的不確定感,增加心理調適方面的困難。

生活品質議題及繼續性治療
原發部位不明腫瘤對病人、家屬及醫護人員是一個複雜議題,例如治療的決定權,伴隨較多情緒及消耗問題(時間及金錢)及家屬間對治療選擇的意見不同,雖然有時候試圖以更多的檢查來增加發現原發部位的機會,但往往可能花費很多時間、金錢,卻得到治療不佳的診斷,病人及家屬面對這些問題可能會出現焦慮及憂鬱等症狀,若持續情緒困擾,將會影響病人生活品質。

預期性悲傷
疾病進展末期對病人及家屬可能會極度悲傷及相當情緒的困擾,病人擔心與家屬溝通探討疾病,家屬會因此悲傷及讓家屬感覺病人將放棄對抗癌症,所以會猶豫與家屬溝通,因此會造成彼此的隔離。

然而很多的研究發現病人及家屬面臨心理調適、生活品質、預期性悲傷及決定治療選擇的方式,所以建議以下方式改進病人的問題:
(一) 鼓勵病人及家屬參加心理支持團體,藉以團體提供情緒支持。對於疾病末期的病人,病人及家屬可能有調適的問題存在,溝通有關疾病進展議題方面困難,專家希望鼓勵促進病患及家屬溝通,可藉由團體討論的機會分享他人觀念,進而促進彼此的討論。
(二) 鼓勵正向的生活改變(戒煙、學習壓力處理、量力適量的運動)讓病人維持控制、希望感及選擇權力。
(三) 藥物治療:處理病人一些症狀如疲憊、睡眠困擾、心理症狀和一些腫瘤末期症狀。
(四) 討論有關預期性悲傷的議題,而改善病人生活品質,亦可幫助家人度過喪親之痛。

另類治療的議題
因治療選擇的限制,臨床人員應不要驚訝病人及家屬去嘗試一些另類治療,病人會選擇另類治療是因為對治療失去希望及自己還保有選擇的權利,醫護人員應鼓勵病人表達及感覺,應不具批判式及具同理心的態度來處理問題,確認另類治療具有某種心理層面的意義,與病人及家屬探討另類治療價值、是否具危險性、費用問題及是否影響現在的治療。

面對原發部位不明腫瘤,病人承受許多無形壓力,常感無助或無望感,家屬亦是如此,所以在處理病人心理情緒問題較困難,所以適當諮詢心理專家及參加支持團體,協助病人及家屬面對疾病,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