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治療之支持性療法


台北榮總護理部 余芳真

2007 五月 15

化學治療常造成嚴重的副作用,包括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及口腔潰瘍等情形,這些症狀都會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和干擾治療的成效。許多支持性療法,例如:生物製劑、止吐劑等,已經發展到可以改善化學治療引起的副作用。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會擔任聯繫相關醫護團隊及病患之間的角色,並且會教育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以及如何採取支持性療法,提升患者之生活品質。在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度過化學治療之過程中,也會評估其副作用及處理方法,以增進病患之舒適。

近幾年來,治療癌症的方法及結果都在改變,其中伴隨著高危險率及令人擔憂的副作用,尤其是針對癌症有效的治療方法,包括化學治療毒性,會對患者生活品質造成相當不利的後果。

外科療法是許多癌症患者最初的治療方法,但是無法成為癌症治療中唯一的選擇,化學治療常是下一個治療方式。許多治療癌症有效的化學藥物,相對產生的毒性都是立即且具激烈性的,例如:Belomycin一般會造成肺毒性;Vincristine大部分形成神經毒性;另外,Methotrexate則會造成肝臟毒性。

一般,大多數的支持性療法可利用在化療副作用。例如,止吐劑的使用是為治療噁心嘔吐的症狀,而骨髓刺激生長激素,則在降低因骨髓抑制帶來的嚴重感染危機等。適當使用治療方式,對於改進病患生活品質是相當重要的。推廣支持性療法的理由,是為了要減少因生活品質遭受影響,而造成治療的延遲性,醫護人員可以從平時治療期間執行相關措施,以減至最小程度之副作用並達到預防效果。就如使用顆粒性白血球生長激素來對抗因嗜中性白血球減少而引起的感染,除此之外,也需使用抗生素來治療。緩和這些副作用之後,或許可以幫助患者早日返回工作團隊,亦可減輕家人照護上之沉重負擔。因此,在患者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更應專心致力於療程,嚴密監測化療之副作用產生,並倡導支持性療法及評估治療過程的影響因素,以即早解決問題,進而提升患者之生活品質。

化學治療帶來的骨髓抑制是因骨髓功能遭受破壞,其中常出現嗜中性白血球減少、血小板降低及貧血等。尤其因嗜中性白血球降低引起的發燒,大都是因高劑量的化學藥物治療所引起的。顆粒性白血球生長激素(G-CSF)目的是促進白血球生長,增加抵抗力,預防感染產生。一般常見副作用包括:肌肉及骨頭酸痛、發燒、疲倦感、皮膚發紅或紅腫等。此時除定期檢驗白血球數值,也須評估用藥效果,並注意有無感染徵象,如發燒、發冷等。提醒患者當免疫力降低時,避免和上呼吸道感染者有密切接觸,並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另外,化學治療過程中,最早造成的副作用為噁心嘔吐,是患者主觀且最難以忍受、干擾生活品質最大的副作用,更會導致患者拒絕接受進一步的治療。此症狀的緩解,包括止吐劑及輔助性療法,並可因應個別需求運用相關放鬆技巧,來減輕不適感。

食慾不振也是化療之副作用之一,其原因可包括噁心、嘔吐或是口腔潰瘍而引起的。尤其是頭頸癌之患者最為嚴重,因為影響到其吞嚥及咀嚼功能,患者會出現明顯口腔疼痛及吞嚥困難的症狀,可執行特殊口腔護理來減輕不適外,並使用抗生素漱口水,降低感染機率。營養失調,常是患者食慾困難之結果,通常會造成體重明顯下降,此時可考慮管灌食方式增進營養。除了化學治療造成的生理症狀外,心理上的反應,如憂慮、焦慮等,亦會影響病患之食慾,此時護理人員也會加以評估營養失調之原因,進而協助解決。

針對化學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及處理方式,已研發出許多支持性療法,其中宗教信仰以達靈性之照護,亦不可忽視。癌症照護中,除了運用專業知識及技巧來減輕患者不適外,其中病患的配合度及決心也很重要,適時告知患者治療將帶來的反應,讓患者有治療之自主權,且提供相關資訊是醫護人員應有之職責。正確告知病患及家屬化學治療之副作用,在治療過程中將會盡全力協助其處理副作用帶來的不適,提供身、心、靈之照護,以促進生活品質之改善,早日返回正常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