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會不會變形?關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和手部退化性關節炎,你所需要知道的二、三事


臺北榮總 過敏免疫風濕科 歐道昇醫師/陳明翰主任

2023 十一月 09

在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的診間裡,「我的手會不會變形?」大概是最困擾病友的疑問之一。而手部的關節炎,最常見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退化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起因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起因是,自體免疫體質驅使免疫細胞攻擊身體多處中、小型關節,造成劇烈發炎,引起關節疼痛、紅腫。關節內的「滑膜組織」因為發炎而不斷增生,侵蝕關節周邊的肌腱、韌帶、骨頭,造成破壞。從外觀上看,這個過程就是許多患者觀察到的「關節變形」。
疾病發作的速度大多是在數週到數個月達到最嚴重的程度。少數病人的表現是單一或少數關節於幾天內急速疼痛、腫脹。另外一些病人則以全身多處關節反覆發病、時好時壞來表現。
 
如果家族中有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其他人發病的機率也會上升。偶爾也有親屬是有其他免疫系統相關的疾病。如全身紅斑性狼瘡,可見這些自體免疫疾病都共享了一些致病機轉。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特色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約四分之三是女性,四分之一是男性,發病年齡多介於三十到六十歲,是慢性發炎性疾病中最常見的,但以全人口來說相對罕見,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人估計佔總人口的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
一旦發病,手指和手腕是最常被影響的關節,但手肘、肩膀、膝蓋、腳踝、腳趾等關節也有可能被侵犯,而食指到小指最靠近指甲的指關節則較不受疾病影響。常見的特徵是,早晨起床後關節特別僵硬,且持續超過三十分鐘,活動關節一陣子之後才逐漸改善。
 
如果未接受抗風濕病治療、未妥善控制疾病,關節除了紅腫、疼痛之外,還會因為發炎而沾黏,使關節的活動範圍變小。關節周圍的韌帶被破壞則會使關節歪曲、不穩固,嚴重時甚至會關節滑脫。軟骨、硬骨遭到破壞也會導致類似的情形。肌腱發炎嚴重時甚至可能發生撕裂或是完全斷裂。關節周邊的肌肉在關節長期發炎、活動度受限的情況下也會萎縮。
 
由於疾病的根源是全身自體免疫體質,患者還會時常感到身體特別疲累、全身肌肉痠痛、體重減輕、心情憂鬱,而且體內器官、五臟六腑都有可能受影響,手部關節只是最常見、最典型的發炎部位。若疾病控制不佳,可能發生的併發症還有:
  • 心血管病變(例:心肌梗塞、四肢血管硬化狹窄)
  • 腦血管病變(例:中風、腦血管炎)
  • 間質性肺炎
  • 皮膚病變(例:皮膚血管炎、皮膚潰瘍、類風濕結節等)
  • 腎病變、蛋白尿
  • 貧血、白血球低下、脾臟腫大
  • 眼球發炎、修格蘭症後群(俗稱乾燥症)
  • 纖維肌痛症
  • 頸關節疼痛、僵硬、脫位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除了問診之外,尚需仰賴抽血檢驗、X光攝影、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而且需要跟其他疾病做區別,需要綜合判斷才能確診。有時候甚至需要分多階段、在醫師門診追蹤一段時間才有辦法下診斷,所以在發病初期、診斷還沒確定時,在同一位醫師或同一間醫院的門診持續回診比較有助於診斷。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
數十年前、治療選項稀少的年代,類風濕性關節炎不一定能得到控制。許多病人服用高劑量的消炎止痛藥,病情改善卻還是很有限,不但關節的腫痛難以忍受,關節的破壞、變形也在所難免。
 
很幸運的是,隨著科技和藥物的演進,現代已經越來越少病人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而導致手部變形了。風濕科醫師運用各式各樣的治療改變原先的病程,多數患者的手關節都被保護得很好,功能和外觀與常人無異。這些對抗關節炎的現代武器包括口服抗風濕病藥、口服小分子抑制劑、靜脈注射或皮下注射藥劑、免疫抑制劑、類固醇。
 
除了消彌關節發炎,在適當時機接受復健也很重要,如此才能避免肌肉因為發炎而萎縮,避免關節因久未活動而攣縮。
 
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來說,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能給予的幫助有限,除非關節破壞已經到很後期,不然患者很少接受手術治療。但若發生肌腱撕裂或完全斷裂的情況,則可以至外科醫師的門診評估是否能用手術修補。
疾病被妥善控制後,許多病人的關節因為曾經發炎而變得敏感,常常因為天氣變化而隱隱作痛,這跟溫度、濕度變化造成的氣壓改變有關,不需過於緊張、害怕。這時,患者可以自行運用冰敷或熱敷緩解不適。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當關節變得又紅又腫,有可能是關節炎又發作起來了,這時候不宜熱敷、接受復健治療、劇烈活動肢體,不然發炎可能更劇烈。這時能做的只有冰敷,需等待疾病重新控制妥善後才能熱敷、接受復健治療、做運動。

退化性關節炎的起因
我們再談談另一個常見的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同樣可以發生在手部,但它是完全不同的疾病。
 
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炎非常輕微,但造成的結果是軟骨細胞生長代謝停滯、甚至死亡。而軟骨是硬骨之間的緩衝墊,功能是避免身體在活動時硬骨互相撞擊而磨損,軟骨細胞的死亡會導致軟骨的製造減緩,使軟骨磨損的速度快於再生的速度,關節不堪磨損下就會發炎,發炎持續會讓軟骨細胞繼續凋零,形成惡性循環……
 
跟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同,上述退化性關節炎的關節病變非常緩慢,關節不適大多在數年至十多年間緩慢浮現。由於關節的疼痛輕微,有時候甚至只有痠軟、無力而不會疼痛,導致病患沒有意識到問題,拖到較後期才發覺生病了,很晚才得到診斷。

退化性關節炎的特色
退化性關節炎病人的發病年齡大多超過五十歲,女性略多於男性,非常常見,尤其在老年人之間,是造成醫療體系及社會經濟龐大負擔的疾病。
 
跟類風濕性關節炎相反,退化性關節炎常出現的位置是最靠近指甲的指關節及大拇指,反而較少影響到手腕。關節的腫、痛也較輕微,不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劇烈。但退化性關節炎一樣容易在全身關節發作,如脊椎關節、髖關節、膝關節。所以手部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也要注意其他關節是否不適。
 
退化性關節炎的關節腫脹,大多是輕微發炎造成關節積水增加的結果,大多不會像類風濕性關節炎一樣引起滑膜組織增生。

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
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不需要使用太多藥物,原則上以局部消炎藥膏或口服消炎藥物為主。根據情況還可以接受手部復健運動、使用手指關節的輔具。
以目前的醫學證據來說,葡萄糖胺、類固醇、抗風濕病藥、靜脈注射或皮下注射藥劑等治療,皆不如消炎藥膏及口服消炎藥有效。
如果患有跟退化性關節炎相關的因素,例如肥胖、全身性發炎疾病,則應該盡量控制以避免加重病情。

結論
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的共通點是,大致上都左右對稱地發生在雙手關節,成因都跟遺傳、環境、習慣有關,許多細節現代科學都還不明瞭。不管是哪一種關節炎,平時的復健運動都扮演重要角色。
兩種關節炎乍看很容易區分,但其實疾病千變萬化,除了這兩種較常見的關節炎,還有其他許多可能性,更何況這兩種關節炎還常常同時出現在同一位病人身上。所以,遇到關節不適還是需要尋求醫師診斷,在門診追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