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癌手術治療的新進展


亞東醫院 耳鼻喉科暨頭頸外科 廖立人主治醫師

2023 四月 28

癌症一直是世界上重大死因之一,目前頭頸癌是台灣前十大癌症死因,頭頸癌症的死亡絕大部分肇因為復發或轉移。頭頸癌是分布於口腔及咽部(包括鼻咽、口咽、下咽及咽喉)的癌症,其發生與抽菸、喝酒及嚼食檳榔的關係密切,嚼食檳榔是台灣的特有文化,因此頭頸癌的發生比例較其他國家更高,可說是我國的國病。由於致府的重視,以及國人對於抽菸、喝酒及嚼食檳榔危害的了解,近年來這些習慣有減少的趨勢,目前台灣頭頸癌的發生處於發生率的最高峰,期望未來台灣的頭頸癌發生率可以慢慢地降低獲得控制。
頭頸癌因為發生的部位會影響進食,診斷的時候常常是晚期,所以預後不是很好,這些病人通常以中壯年男性為主,對整個家庭影響甚大。頭頸癌症的治療,鼻咽癌是以放射線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為主,其他頭頸癌症則是以外科手術為主要治療方法,術後輔以放射線治療合併化學治療;近年來由於醫療設備以及觀念的進展,使得頭頸癌的手術也有一些新進展,個人就整理近年來在頭頸癌手術治療的新進展加以簡要介紹說明:

內視鏡微創手術進展,大大縮小手術範圍
外科手術的一個重要原則之一,是要有清楚的視野,因此頭頸癌外科手術又被稱為“大刀”,顧名思義就是要有很大、很大的傷口;但因內視鏡的進展,讓很多手術都能縮小手術的傷口,達到微創的目標,加上能量器械的使用,在切割病灶隨後就可以馬上止血,不像過去要用雙手綁線止住血管的出血,光兩隻手就需要相當大的手術範圍;結合內視鏡與能量器械之下,就實現微創手術的目標。
過去鼻腔、鼻竇甚至是頭顱底部的手術,通常要從臉上劃開大的傷口,才能進到內部進行手術,如上頷竇切除手術、以及咽喉的腫瘤手術即是如此。但現今大多已可經由內視鏡切除這些腫瘤;另外鼻咽癌傳統上是以放射線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為主,有部分病患經過放射線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後鼻咽局部腫瘤復發,如果再做一次放射線治療,常常會導致很嚴重的併發症,如頸動脈大出血、腦神經受損的後遺症,內視鏡切除鼻咽局部復發腫瘤即可避免這些後遺症。
 
如果加上三維(3D)立體視野的改善,便可讓手術醫師能夠像千里眼看得更清楚,譬如達文西機械手術系統,整合三維立體視野內視鏡,加上結合穩定能量器械的機械手臂,成為一個完整的微創手術系統。近年來該公司將內視鏡與機械手臂整合成為一個單一的手術器械,大大縮小器械的尺寸,讓微創手術更容易實現。雖然微創手術能夠大大縮小手術範圍,外科醫師對於傳統大手術的方式仍應該要熟悉,畢竟完整切除病灶才是外科手術的第一要務,萬一微創手術無法完成,或者是患者的經濟考量、無法負擔,仍然需要傳統手術的運作。

淋巴廓清觀念進展: 頸部前哨淋巴結手術
頭頸癌的另外一個特點是腫瘤會透過淋巴轉移到頸部淋巴結,對於臨床上沒有明顯淋巴結腫大的患者,常常也有約20%以上的患者會有頸部淋巴結的轉移,過去教科書會建議這些患者進行預防性的頸部淋巴結廓清手術。頸部淋巴結廓清手術雖可以提早治療有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患者,但是其實大部分的患者是沒有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手術可能有一些後遺症。

最近前哨淋巴結手術在歐美國家引用,提供臨床上沒有明顯淋巴結腫大的患者另一種手術選擇。前哨淋巴結手術的方法是在原發的病灶,如口腔癌附近打進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會隨著淋巴的流動到前哨淋巴結,這些前哨淋巴結會是頭頸癌的第一站;手術前攝影定位,加上術中用放射性同位素探測器標示前哨淋巴結,以小傷口取出前哨淋巴結化驗,如果前哨淋巴結沒有轉移,就可以不用進行大範圍淋巴廓清;如果前哨淋巴結有轉移,再加強治療。這樣的頸部前哨淋巴結手術方式並不會降低存活,而且可以縮小手術範圍,的確可以降低手術併發症。

頸部前哨淋巴結手術雖然有這樣的好處,由於花費的時間跟成本比上傳統預防性頸部淋巴結廓清手術高,在台灣這種有醫療支出限制跟手術時間考量的現實環境下,頸部前哨淋巴結手術仍難以全面性的實施。

超音波影像技術的進展成為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的重要利器
另一項頭頸癌手術的進展是伴隨超音波影像技術的進展,近年來高解析超音波開發、設備成本降低,讓很多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把超音波檢查當作檢查頭頸癌患者的重要利器,超音波檢查結果可以用來導引治療,頭頸癌手術乾淨的切除邊緣是很重要的,在原發腫瘤部分,可以利用超音波評估腫瘤侵犯的深度,及時檢視切下來腫瘤的切緣狀況,提高手術乾淨切除率。 

頭頸癌治療後患者頸部淋巴結的追蹤,超音波檢查也提供很好的輔助,由於頭頸癌病患經過放射線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後頸部纖維化,對於頸部淋巴結臨床上很難檢查,即使核磁共振(MRI)或電腦斷層(CT)也很難判斷小的頸部淋巴結是否有惡性細胞的殘留。由於高解析超音波能夠有2mm的解析度,大部分腫大的頸部淋巴結是無所遁形的,醫師可以透過即時超音波導引進行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由取出的細胞判斷淋巴結是否有惡性細胞,來決定後續的治療;手術中對於小的淋巴結,也可以利用即時超音波導引的染劑標示,選擇性的取出有問題的淋巴結。
 
顯微手術皮瓣重建提供頭頸癌手術治療的堅強後盾
頭頸癌病患團隊治療是一個合併多專科的團隊治療,疾病照顧方面主要是由耳鼻喉頭頸外科、口腔顎面外科、腫瘤暨血液科、放射腫瘤科、放射診斷/影像醫學科各主治醫師為核心醫療團隊成員,結合整形外科、牙科、肝膽腸胃科、核子醫學科、病理科、復健科、精神科、家庭醫學科安寧療護、護理師、腫瘤個案管理師、藥師、營養師、腫瘤心理師、社工師、語言治療師、復健治療師及靈性關懷人員的專才,加上家庭醫學科協助戒菸、戒檳、癌症篩檢及三高預防,彼此合作凝聚共識,才能提供良好醫療服務及完善醫療照護。

在外科手術方面,除了將腫瘤乾淨的切除外,另一個成功的關鍵是要將切除的範圍重建。頭頸癌重建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局部的旋轉皮瓣或者是帶骨頭、血管的游離皮瓣,這些重建,常常需要由整形外科醫師進行。台灣各大醫院治療頭頸癌團隊都具有能夠執行游離皮瓣顯微手術的整形外科醫師,在咽喉重建方面甚至可以取大腸、或小腸來進行重建。由這些純熟的整形外科醫師,提供頭頸癌手術治療的堅強後盾。

加上3D列印技術的進展,手術前使用影像先規劃切除範圍,用3D列印出術中要切除範圍的模組,以及要重建骨頭的模組,可以讓切除以及重建的範圍更加精準,也可以大大縮短手術的時間。

頭頸癌的第二食道癌以內視鏡下切除提高存活率
由於頭頸癌的患者常常有抽菸、吃檳榔以及喝酒的習慣,一旦暴露於這些致癌因子,整個消化道都有可能產生癌症,過去我們研究發現頭頸癌有極高的比例會同時併發食道病變,經由統合回顧分析的結果,我們發現頭頸癌有約12%的病人會發生第二癌。而且如果第二癌是食道癌則其死亡率會相當高,早期診斷出食道癌不僅能夠提早治療,也可能可以提高頭頸癌的存活率。

針對早期診斷出來的食道癌,醫師可以利用腸胃內視鏡進行手術切除,避免晚期食道癌高度的死亡率。因此我們發現,頭頸癌合併食道癌的患者,比起單一食道癌的患者往往有較好的存活率,造成有兩個癌症(頭頸癌合併食道癌)比單一癌症(食道癌)有較好的存活率的特異狀況。

頭頸癌的治療目標除了要延長患者的存活,同時也希望提高患者的健康生活品質,頭頸癌手術治療的進展藉著新的手術器械以及觀念同時達到這兩個目的,然而引進這些新的手術器械及觀念同時也伴隨醫療經費支出的提高,常常不是所有的患者能夠負擔;如果未來能夠讓這些手術器械更平價,加上政府提高醫療經費支持,相信延長患者存活、提高健康生活品質的目標就能夠更容易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