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種 COVID-19疫苗前可以服用退燒、止痛藥嗎?


保羅

2022 七月 06

而以普拿疼作為免疫反應調節劑的研究,在2009年的一項以9到16週大的健康嬰兒為對象的隨機研究中發現使用普拿疼後常見兒科疫苗的「免疫原性」降低,也就是說疫苗的免疫反應降低了。
之後一系列的隨機臨床試驗都顯示服用普拿疼後會對疫苗反應產生遲鈍現象,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在 2015年建議不要在接種一般疫苗之前或接種疫苗時使用退熱藥,但是可以在接種疫苗後幾天使用。

2020年3月11日發表在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的一篇研究提醒高血壓和糖尿病病患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布洛芬要小心,因為會活化ACE 2受體,而ACE 2受體同時也是COVID-19冠狀病毒的受體,可能會造成病情惡化。

這個警告延伸了一個問題:接種COVID-19疫苗後是不是可以服用退燒、鎮痛藥物?大部分的研究結論是反對的:

法國衛生部長依據這份報告也警告民眾不要一出現症狀就自行使用布洛芬等退燒、鎮痛及消炎藥,因為會加重病情,但是可以改服用普拿疼類;WHO也發出聲明:有COVID-19症狀者應該要避免服用布洛芬等NSAID藥物。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認為目前還不了解將使用布洛芬等NSAID藥物與COVID-19病毒症狀惡化間相關的科學證據。美國的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認為雖然目前不清楚布洛芬或普拿疼等退燒藥會不會影響疫苗的效果,不過還是不建議在接種疫苗之前或接種疫苗時使用退燒藥或退燒藥。

目前全世界已經有數十億人接種COVID-19疫苗,有些人接種完會出現暫時性的手臂酸痛、發燒或肌肉酸痛,使用一些常見的止痛藥是不是真的會削弱疫苗效果?是不是只有布洛芬會削弱疫苗效果,難道普拿疼不會嗎 ﹖

2021年英屬哥倫比亞大學Etminan副教授探討接種COVID-19疫苗之前或接種疫苗時服用普拿疼和布洛芬等藥物對接種者的免疫系統發生變化的研究,雖然沒有得到結論,不過根據對流感等其他疫苗的研究,這些藥物可能會減弱免疫反應,因此認為也不應該在接種前或接種時服用這些藥物。

那是要在接種後發燒了才用藥嗎?紐約州布法羅羅斯威爾公園綜合癌症中心Evans腫瘤學教授認為發燒和發炎反應是身體的保護機制,能夠增強我們的保護性免疫反應。

最近澳大利亞雪梨大學Shaheed博士和他的團隊在2022年針對普拿疼、布洛芬等退燒、鎮痛藥在傳染病背景下的免疫調節作用證據下做了全面的分析。布洛芬雖然會抑制產生抗體的體液性免疫,但是能增強細胞介導的細胞性免疫,也就是增強免疫細胞的功能來抑制病毒。但是普拿疼、布洛芬等藥物在接種疫苗時會降低人體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因此也不建議在接種COVID-19疫苗前或後立即服用普拿疼或布洛芬來預防輕度發燒或頭痛。

但是最近新加坡杜克國立大學醫學院Ooi博士又有不同的見解,他在醫學頂尖雜誌《自然》上發表COVID-19疫苗對於控制疫情流行是有效且重要,不過疫苗也會有併發各種症狀的「反應原性」。鎮痛、解熱、消炎藥常用來減輕疫苗副作用,但對「免疫原性」的影響目前仍然不確定,也沒有證據證明這些會影響疫苗的效果。

目前的研究對於鎮痛、解熱、消炎藥對免疫原性影響都只注意「體液性免疫」反應,很少是有系統的檢查這些藥物對於「細胞性免疫」反應的影響。COVID-19疫苗「細胞性免疫」非常重要,因為T細胞在防止嚴重、有症狀的感染發揮著重要作用。另外,消炎藥的消炎作用可能可以降低心肌炎、心包炎和血栓形成等罕見但嚴重的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而從一些資料來看,有20%的疫苗接種者都有服用鎮痛、解熱或消炎藥,但是mRNA疫苗的預防效果仍然相當高。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我們不建議在接種COVID-19疫苗前或後馬上服用普拿疼或布洛芬來「預防」輕度發燒或頭痛,而是使用這些藥物來「治療」接種後出現的症狀,不把這些藥物當作預防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