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牛奶會增加癌症的風險嗎?(臨床篇)


保羅

2022 六月 09

不過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以西方人為主,東方人很少,東方人與西方人體質不一樣,是不是多攝取乳製品可以減少或增加一些癌症的發生,目前並不是很清楚。
在中國的乳製品比起西方人消費量很少,因為很多中國人缺乏可以分解乳糖的關鍵酶「乳糖酶」,很多人喝了牛奶或吃了乳製品會拉肚子,因為無法正常代謝乳製品,也就是所謂的「乳糖不耐症」,因此中國人的乳製品消費量和類型以及代謝乳製品的能力與西方人不同,是不是也與癌症發生率有關?

北京大學人口健康中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小組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進行的一項前瞻性的研究,探討乳製品是否會影響中國人罹患癌症的風險。研究是2004至2008年間從中國十個不同地區(包含五個城市及五個農村)招募了 510,146名30至79歲的受試者,其中59%是女性。

每個受試者進行問卷調查多久吃一次特定的食物如奶製品,並將受試者分成三組:經常食用乳製品(每週至少一次)(佔20%)、每月有食用乳製品(11%)和從不或很少食用乳製品的人(69%)。經常消費乳製品主要來源是牛奶,所有受試者平均每天攝取量是37.9克,經常食用乳製品每天攝取80.8克,不過這數字比英國平均每天300克來的低。

除了消費乳製品的因素之外,也評估了其他會影響癌症風險的因素如年齡、生活方式等探討與癌症發生風險的關係。經過10.8年的追蹤,有29,277人罹患癌症,其中最多的是肺癌,有6,282例;其次是女性乳癌,2582例;胃癌、結直腸癌和肝癌分別為3,577例、3,350和3,191例。

與從來沒有吃乳製品者相比,經常吃乳製品者罹患總癌症、乳癌和肝癌的風險顯著增加,每天乳製品消費量每增加 50 克,分別增加7%、17%和12%的風險,但是並沒有發現吃乳製品與結腸直腸癌、攝護腺癌或其他癌症間有相關性。

可能的原因是乳製品中含有「生長因子」可能會加速細胞增殖,牛奶中含有「雌激素」被認為會增加乳癌風險,過多的「脂肪」也會增加肝癌的風險。另外由於大部分的中國人因為缺乏「乳糖酶」而無法有效地代謝乳製品,而「乳糖酶」是一種分解乳糖的酶,存在於所有傳統乳製品,一旦缺乏「乳糖酶」,無法將乳糖消化分解為葡萄糖與半乳糖,可能也會影響癌症風險。

東方人對於乳製品消費及代謝能力都與西方人不同,因此呈現出乳製品與癌症的關係也與西方有所不同,是不是應該減少食用乳製品呢?因為這種研究只能建立與疾病風險的關聯,而不是病因,無法確定因果關係,因此不應該從此研究的結果來減少食用乳製品。牛奶、優酪乳和其他乳製品提供重要的營養素如蛋白質、鈣、維生素B12等,可以減少骨折風險、保有健康血壓和更好的睡眠品質。

不久以前,德國Hausen和de Villiers教授們從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歐洲牛的牛肉和乳製品含有「牛肉和牛奶因子病原體」(BMMFs),但是目前為止,東方的乳製品跟牛肉應該沒有受到汙染。另外還要考慮到癌症發生因子是不是與大量食用紅肉與超級加工食品有關,因為這兩樣食品引發癌症的風險遠高於其他食物。總而言之,從乳製品當中可以攝取到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光看這個研究就減少乳製品的消費是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