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牛肉與牛奶可能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


保羅

2021 四月 29

有一些感染會引發癌症風險,在2008年時諾貝爾獎得主Hausen在演講中首次提出這個概念,他因為發現乳突狀病毒與子宮頸癌的關係而得獎,他從事這個研究將近20年,但當時被嘲笑兩者應該無關,但是最後他的研究證實這個關聯。Hausen注意到多吃紅肉會引發癌症風險,懷疑是牛的產品可能引發人畜共患性的傳染病可能引發大腸癌的風險,因此加以研究。
在2018年時他的研究團隊提出牛肉和乳製品因子(BMMF)在類細胞中具有生物活性,可能會在大腸癌細胞引發慢性炎症反應,導致自由基形成增加,讓正常大腸組織轉化成癌前組織如引發氧化應激及複製細胞中的DNA突變機會增加有關。

在他們研究室裡面的de Villiers在2019年也提出BMMF是常見的DNA小分子,BMMF是作為環狀DNA單鏈出現的感染因子與某一些細菌質粒的序列很相似,不只從牛血清和乳製品中被分離出來,最近也發現大腸癌中也分離出來,因此認為有相關性。

因此Hausen與de Villiers在今年共同發表了一篇重要的研究來探討BMMF與大腸癌的關係,

使用小鼠製造抗BMMF1複製蛋白單株抗體H1MSB.1,利用免疫生化及分子生物學的方式來研究BMMF與大腸癌的關係,檢查人類大腸癌組織、周邊組織及沒有癌化的組織是否有BMMF的存在。

結果發現在大腸癌織的間質固有層或CD68 陽性巨噬細胞附近特別顯示出來有BMMF Rep蛋白存在,Rep抗體顯示存在於巨噬細胞周圍和內部,在癌症病患中腫瘤環境中所有腸道細胞有7.3%存在著Rep陽性,但是沒有癌症的對照組中只有1.7%。而且同一個組織區域分離出BMMF1 DNA與癌旁組織中Rep和CD68 陽性比起對照組都有顯著增加。

因此證明了BMMF存在於大腸癌患者的組織,特別是Rep與CD68陽性巨噬細胞,也就是BMMF是人畜共患性的傳染病可能引發大腸癌細胞組織引起炎症反應,導致附近複製細胞中的氧化應激和DNA突變增加,變成瘜肉,慢慢變成大腸癌。

當然這是一個假設,但是別太輕視這個想法與研究結果,因為當初Hausen教授提出乳突狀病毒與子宮頸癌的關係時也是沒有人相信,因此寧可信其有,雖然BMMF只在歐洲某些地方被發現,在其他地區是不是有BMMF存在還未知,所以盡可能減少紅肉攝取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