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會遺傳嗎?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 宋碧琳醫師

2018 二月 02

「為什麼我的家族中那麼多女性都得到乳癌或是卵巢癌呢?」「我爸爸和我哥哥都得了大腸癌,除了持續作大腸鏡,還有其他檢查嗎?」
隨著面對這種有癌症家族史者的恐慌與擔憂,「癌症基因檢測」或許能揭開答案!雖然這條路還有很多的難題與挑戰,但「早發現、早預防、預後好」是檢測的重要理由!

 
遺傳性基因(germline gene) 與腫瘤基因 (somatic genes)分清楚
在了解基因變異與癌症之間的關係前,先釐清不同基因突變含意和檢查的意義。簡單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1) 腫瘤基因 (somatic genes mutation):這種基因異常只發在腫瘤內,導致腫瘤持續長大,不會死亡或是到處轉移。這種基因異常檢測的方式主要透過兩種,一種是直接取得腫瘤組織萃取後作分析,一種是利用血液中飄散出去的腫瘤DNA或腫瘤細胞萃取放大後作分析。而這種基因只在腫瘤裡面,並不會代代相傳,所以不同家庭發生的相同腫瘤類型可能有同樣的異常。這種基因的異常部分已經成為正規治療的一部分,因為不同基因的表現可能會影響到標靶藥物的作用,因此在使用標靶藥物前,必須先檢測才使用,增高對藥物的反應率。如肺腺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大腸癌中KRAS 基因檢測等,還有些是組合式的基因檢測,如乳癌的OncoType DX or MammaPrint®來推斷術後化療的必需性等。

(2) 遺傳性基因異常(germline genes mutation): 這種基因突變若發生,是存在全身每個細胞,也代表存在於生殖細胞精卵內,就有機會往下傳給子女,兄弟姊妹也可能透過同一父母被傳到。遺傳到機會約為1/2。檢查的方式一般透過血液中的白血球,口腔黏膜等取得身上的細胞作檢驗。 不同特定的基因有相對的「遺傳性癌症症候群」,「遺傳性癌症症候群」,其特徵為會家族內會特定好發某幾種癌症,發病年齡較輕,家族中多人發病,一個人中多發特定癌症。

另一種也是透過檢查的方式一般透過血液中的白血球,口腔黏膜進行的「癌症風險檢測」很容易會跟檢測遺傳性癌症基因搞混;這種進行「癌症風險檢測」所檢測的基因並非針對遺傳性癌症症候群的特定基因,而是檢測『易感基因』或是『易感基因位點』等組合,這種『易感基因』或是『易感基因位點』是利用發病和沒有發病的兩個族群作出區隔,然後檢測看看受試者是否為有『易感基因』或『易感基因位點』(高風險)的族群,這種檢查的結果只針對特殊單一種癌症做出評估(高風險並不代表一定會得到癌症),這個風險也只對個人有效,也無法用來判斷子女兄弟姊妹是否有危險。
 
「遺傳性癌症症候群」常見種類
以下四種為常見種類,其他還有一些症候群,就請諮詢專業醫師
1.BRCA1,BRCA2 :「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症候群」(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 好發癌症為男女乳癌,卵巢癌,攝護腺癌,胰臟癌等。
2.TP53 :「李-佛美尼症候群」(Li-Fraumeni syndrome) ,好發癌症有乳癌,軟組織肉癌,骨癌,白血病,腦部腫瘤,腎上腺腫瘤等。
3. PTEN gene: 腺瘤性瘜肉症候群Cowden syndrome;好發癌症有乳癌,甲狀腺癌,子宮內膜癌等。
4.MSH2,MLH1,MSH6,PMS2,EPCAM:遺傳性非瘜肉症結直腸癌 Lynch syndrome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好發癌症有大腸直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腎臟癌,小腸,肝膽道癌,胃癌,腦癌和乳癌。
 
早檢測,早預防
以「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症候群」為例,有癌症突變基因的家族,家族中的女性可能會比沒有突變基因的一般人有較高的風險得到乳癌、卵巢癌、腹膜癌和輸卵管癌。
 
有BRCA基因包括BRCA1和BRCA2突變的婦女,一生當中將會有65〜74%的機率會得到乳癌;如果是BRCA1發生突變的婦女,一生當中將有39〜45%的機率會得到卵巢癌;而BRCA2發生突變的婦女,一生當中將會有12〜20%的機率會得到卵巢癌。在美國大約300〜800人當中,會有一個人有BRCA的基因突變,一些特殊族群則會有更高的突變發生機率。台灣根據之前的研究大約占得病族群7-10 %左右。
 
不同的「遺傳性癌症症候群」的發生癌症機率也有不同的統計。然而帶有癌症突變基因的民眾,雖然發生癌症機率比較高,但也有些人終其一輩子也沒有得到癌症,因此檢測後無需太慌恐,提早遵照相關癌症追蹤模式進行,提早預防。
 
家族是否有遺傳性癌症?
以下幾種狀況,其可能性比較高
1.罹患癌症的家人有非常年輕的。
2.一個人有好幾種特殊型式的癌症。
3.一個人有雙側發生的癌症,如雙側乳癌,雙側腎癌。
4.近親中都是罹患同樣的癌症。
5.發生特殊的癌症,例如男生得到乳癌。
6.在得到癌症之前,身上有一些非癌症的皮膚增生或是骨頭異常等。
7.屬於特殊族群並且已知這個族群有較高機率會得到遺傳性癌症基因變異。
如果發現家中癌症病患很多,擔心是否有可能性,可以尋求癌症遺傳醫師協助。醫師的角色主要是幫忙確定、處理與諮詢這些可能有遺傳性癌症的病人與家族成員,一開始會確定家族史和癌症史,歸類看是否有其類似性。由於遺傳癌症基因的突變可能從父系或是母系家族傳下來,所以兩邊的家族癌症史都要仔細檢視。因此在前來門診前,需要把雙方家族史先釐清。如果病人是被收養或是家庭裡女性成員比較少,或是家族內的女性都提早做了切除子宮、卵巢等手術或是因車禍等非疾病死亡等,有時就比較難以確認。
 
癌症基因檢測前諮詢
在進行遺傳性諮詢時,遺傳醫師或諮詢師會討論以下幾件事
1.那種基因檢測比較適合或那些人需要檢查
由於以前由於基因檢測費用昂貴,現在因為技術進步,所以費用大幅下降同時檢測的基因數更多。像上面描述的常見癌症基因組,有許多癌症都是重複的,因此現在多選擇多基因組套來檢測遺傳性癌症。檢測的對象,在家庭中以最年輕得到癌症或是雙重癌症或是生病的人來檢測最好,因為如果沒有生病的人進行檢測,僅能代表這個檢測者的狀態,不代表家族沒有風險。但是如果很難取得適宜的檢測對象,自己作檢測也是給自己求個安心。
2.遺傳檢驗的結果會是如何
結果會以陽性/陰性呈現。陽性是基因有異常或是疑似有異常,這種異常有登記在文獻或資料庫內。代表與疾病有關,會導致癌症發生。陰性則代表沒有發現異常,或是發現的基因無法解釋或是沒有資料證實與癌症疾病相關。
3.檢驗結果陽性/陰性會如何影響現行的醫學治療或是追蹤
陽性結果要告知其他家族成員,同時安排此症候群其他癌種的追蹤
陰性結果則照原來治療計畫進行。
4.了解基因報告後產生的身心理壓力
檢測後有可能需要接受更嚴謹的定期檢查,或進行預防性乳房或卵巢切除,有些人卻偏向消極性的作為,如拒絕接受更進一步的檢查,或是拒絕提供資訊給其他有風險的家屬得知等,甚至對家人感到自責而有不好的念頭,也是在諮詢時需要加以說明與評估。而陰性受檢者可能會誤解從此不會得到癌症或是反而有所謂「生存者罪惡感」,也是有可能需要透過心理諮詢的方式,來幫助她們面對檢驗結果。
5.傳給子女或是其他家人的機率與後續檢測的方式
如果是陽性檢測,子女與兄弟姐妹約1/2的機會遺傳到,檢測方式為傳統單位點定序。依照醫學倫理規定,基因檢測會建議在18歲以後施行。
6.相關費用、法律與保險議題
目前健保不包含癌症基因檢測,因此需要自費。
 
經過這些討論以後,在拿到報告時才不致於恐慌或是不知所措,但若是沒有進行這些討論卻進行了基因檢測,得到報告為陽性時,也不要害怕,可以透過安排基因檢測的醫師或是機構,協助您前往專業的癌症遺傳醫師進行討論
 
證實有癌症基因突變時,該怎麼辦?
以「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症候群」為例,如果證實有BRCA1及BRCA2基因突變時,到底該如何處理呢?在美國,仍無一致的看法。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建議那些已經確定有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的病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與家族史來制定檢查與預防計畫。
 
由於卵巢癌並沒有很有效的檢驗方式,因此只能靠著超音波、內診和腫瘤指數來評估。卵巢癌的篩檢可以從30〜35歲開始,或是根據家族中最早發現卵巢癌的年齡往前推5〜10年來規律性的檢測。
 
當診斷出來為具有BRCA變異者,如果施行降低風險的雙側卵巢與輸卵管切除的手術,則可以降低85〜90%的卵巢癌與輸卵管癌。因此建議具有BRCA1和BRCA2變異的病人,應該在40歲或是完成生育以後,就施行可降低風險的卵巢輸卵管切除術。
 
要降低乳癌的發生機率,可藉由從25歲或是家族中最早發生乳癌的年齡就開始做臨床觸診,每年做乳房X光攝影或是核磁共振。也可以藉著使用口服化療藥物或是雙側乳房切除來做預防,這也可以大幅降低90〜95%的乳癌發生機率。但是這些對臺灣族群可能還需要更多研究與評估。

其他遺傳性癌症症候群有其相關準則,例如胃鏡/大腸鏡,子宮超音波。甲狀腺超音波等影像或是生化檢查,若是已經檢驗出帶有基因異常,簡單來說,大多都從25歲就要每半年或是每一年進行檢測,或是從家族中最年輕發病者的年齡往前10年開始檢測,例如最年輕為30歲就發病了,那可以提前到20歲追蹤檢測。
 
許多癌症的預後與早期診斷很有關係,越早期發現的預後越好。以卵巢癌為例,早期(第一期或第二期)卵巢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73%以上,而晚期的卵巢癌則只剩下到25%左右。因此如果能確定為高風險的族群,早點實行降低風險的手術而加以檢視,可以避免晚期才發現的遺憾。
 
推動癌症基因篩檢,可能衍生的問題   
現在越來越多癌症基因篩檢,同時也發現可能會衍生下列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與重視:
 
檢測結果可能給病患與醫師帶來焦慮與不安
不管是結果有沒有異常,都可能有心理調適的問題。在檢測之前有時很難充分溝通與發掘。但是透過良好的測前諮詢,可以將不安降到最低,如果檢測機構或是醫師沒有這方面的足夠信心與病患討論陽性結果,則可以轉診給專業癌症遺傳醫師與病人作溝通。
 
基因篩檢結果,是否要隱密?
檢查者可能會擔心被保險公司或受雇的公司取得資料,因而拒保、提高保費、失去工作或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在美國約有13%因為基因檢測陽性而被解聘,約有22%被拒保,有些被提高保費,但在美國禁止保險公司要求檢測資料,同時禁止提高保險額。
 
台灣由於有健保,但也有私人保險,這會造成怎麼樣的衝擊?由於現在並未常規的提供篩檢,因此並不清楚會有什麼影響,但是醫師與病人之間應該達到隱私保護的協議。
 
在推動癌症基因檢測的同時,有很多的考量,需要時間的溝通與評估。一次的門診常常只是了解家庭故事的開始,之後醫療諮詢團隊都要花很多的時間與這個家族的人對談與解說檢查結果。因此由於基因檢測已經很普遍也很便宜了,但是後面接續的長期照護,包含倫理、醫療與人性等都是很重要的議題,值得我們好好去思考與協助臺灣降低癌症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