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高血脂


台北榮民總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科 呂信邦主任

2017 十二月 22

依照衛福部所公佈的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排名資料顯示分別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肺炎、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性病變、自殺、高血壓性疾病。若將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腦中風、冠狀動脈心臟病、及糖尿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加總,其總數其實與癌症死亡人數不相上下,尤其現今文明社會中飲食精緻化的趨勢,食物的攝取以高脂肪、低纖維的食物為多,加上大家普遍缺乏規律的運動,長期處於緊張、壓力的生活之下,因此罹患各種文明病的人也愈來愈多,因此控制這些危險因子格外重要,研究也證實,只要控制例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肪異常等,就可以顯著降低這些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高血脂症易造成動脈硬化斑塊形成、可能引起中風,心肌梗塞,因此防治高血脂症對國人的健康防護十分的重要。所謂血脂肪,是指人體血清中所含的脂肪,主要是指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磷脂質以及游離脂肪酸。也有人稱三酸甘油酯為中性脂肪,膽固醇又分為總膽固醇 (total cholesterol, 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的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其中一個或兩個皆過高時。血脂肪濃度過高與心血管疾病有關。不過近年來的研究資料顯示,脂蛋白過高與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更具有相關性,血中脂蛋白的濃度(脂蛋白是指血液中與血脂肪結合在一起的蛋白質),主要有高密度脂蛋白(HDL)與低密度脂蛋白(LDL),其中當低密度脂蛋白(LDL)過高時即稱之為高脂蛋白血症。不論是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或二者合併,都是動脈硬化的主因,會增加罹患的冠狀動脈心臟疾病機率。血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必需與血漿蛋白結合成脂蛋白,才可藉由血液運輸至各器官及組織。其中高密度脂蛋白(HDL)會將其所攜帶的膽固醇(HDL-C)送到肝臟或其他組織利用、代謝,就像一個「清道夫」,所以被稱為好的膽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LDL)所攜帶的膽固醇(LDL-C)則很容易沉積在動脈血管壁,造成血管病變,人體生理組織對這種氧化後的低密度脂蛋白所造成的一個反應,在血管壁形成斑塊、就會造成動脈硬化動脈硬化剛開始,在血管可以看到脂肪沉積的線條,慢慢累積,變成動脈硬化的斑塊,隨著時間累積逐漸導致血管硬化且變窄,因此被稱之為壞的膽固醇。


  膽固醇由肝臟合成,是人體細胞膜的重要成分,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膽固醇的數值是平行的,總膽固醇愈高,低密度膽固醇也愈高。之所以要對膽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膽固醇斤斤計較,那是因為它是健康的殺手。其實,人體血中的總膽固醇,大約有8成是人體自行製造的,也就是跟食物無關,人體透過肝臟製造8成的膽固醇,只有2成是因為攝取了高膽固醇食物,進而影響血中的膽固醇濃度,因此我們要認知「血液中的膽固醇」跟「食物中的膽固醇」是不同的兩件事,雖然飲食貢獻只佔兩成並不代表飲食不再重要,而是即使每天嚴格控制飲食,對血中總膽固醇濃度的影響,頂多只能下降20%,但是20% 是我們可以用飲食改善部分, 因此仍應減少攝取高膽固醇食物,尤其近來飲食建議同時限制飽和脂肪(豬油、牛油、椰子油及棕櫚油)及反式脂肪(人造奶油, 酥油)的攝取量建議以不飽和脂肪酸取代, 不飽和脂肪酸油脂則區分為單元及多元。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油脂有助於降低形成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有利健康,含量較高的是橄欖油和苦茶油。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油脂則含有omega3及omega6,有抗發炎、抗憂鬱、抗老人癡呆,甚至抗癌的效果,亞麻子油、菜籽油、大豆油、紅花子油、葵花油及核桃仁油,以及魚油中的EPA及DHA也帶有這些成分。


  至於血液中膽固醇8成與飲食無關的膽固醇下降,目前有很好的藥物協助非常方便有效,每天服用可使血中膽固醇達到理想的下降,這類藥物就是所謂的「史達汀」(statin)類藥物,此類藥物問世以來,對心血管疾病有革命性的幫忙。而使用statin用於高膽固醇血症的初級預防可以分別降低總死亡率14 %以及減少心血管事件(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和腦中風) 22 %至 27 %。在此先將初級預防與次級預防做一界定,初級預防就是過去並沒有得心血管疾病,預防治療以避免得病, 而次級預防就是已經得了心血管疾病,經過預防措施避免再次得病。所以次級預防的對象通常比較嚴重,我們治療的標準也比較嚴格。


  2016 年美國心臟學會發表的高膽固醇血症治療指引共識更新,將LDL-C的治療目標區分為次級預防的三大類:( 1 )高風險粥狀動脈硬化心臟血管疾病患者建議將LDL-C控制低於70 mg/dl或LDL降低 50 % ; ( 2 )單純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 LDL –C > 190mg /dl建議將LDL-C控制低於70 mg / dl或 LDL降低50 % ; ( 3 )一般風險粥狀動脈硬化心臟血管疾病患者建議將LDL-C 控制低於100 mg/ dl或LDL降低50 %。 初級預防的LDL-C目標則分為兩大類:( 1 )糖尿病合併LDL- C 70-189mg/ dl (且無粥狀動脈硬化心臟血管疾病)的治療目標:LDL-C < 100mg/dl或是LDL降低50% ; (2) LDL-C介於70-189mg/dl且十年風險超過7.5 %的族群(而且沒有粥狀動脈硬化心臟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則建議將LDL-C 控制在100mg/dl以下或降低LDL-C 30%至40%。


  statin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好處遠超過可能的副作用。使用statin會引起的副作用主要包括肌肉病變和新發生的糖尿病副作用及腦出血的顧慮。以使用atorvastatin 40mg治療五年為例,發生肌肉病變者約0. 05 %,比例極低且發生肌肉痠痛絕大多數在停藥後改善,至於血糖升高,後續的綜合分析也發現使用 statin類藥會增加一成新發生的糖尿病, 使用高強度的statin會再增加一成的新發生的糖尿病,但大多數新生糖尿病的患者其實原本就有肥胖、空腹血糖耐受不良或糖化血色素略高的糖尿病風險,至於腦出血風險雖然過去觀察性試驗發現使用statin降低LDL - c與腦血風險增加之間有關聯性存在、但是使用statin降低缺血型腦中風的好處是遠超過服藥可能發生腦出血的壞處。近來在最新研究將LDL 降到更低的 50 mg/dl 甚至更低30 mg/dl,發生腦出血的比例只有 0.8 %與0.21 %,與對照組相比都沒有顯著的統計性差異,但這兩項研究分別可以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2 % 和1 5 %的絕對風險。因此,衡量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使用藥物降低心血管事件與服藥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應是利大於弊。


  除了「史達汀」(statin)類藥物外,非"statin"類的降膽固醇藥物包括作用於腸道抑制膽固醇再吸收的ezetimibe及PCSK9抑制劑目前皆有證據針對高危險患者(次級預防) 可以將LDL 降到更低,同時下降主要心血管事件絕對風險。至於另一選擇菸鹼酸,雖然可以同時降低三酸甘油酯及提升HDL-C ,但是臨床試驗並未顯著減少罹患粥狀動脈硬化疾病的風險。因此菸鹼酸使用目前並未被建議使用於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的治療。


  因此我們目前最重要的是早期界定出高危險群的患者,針對高危險群的患者達到有效的血脂肪的控制,找出高危險群的患者,因為這些族群是風險最高同時也是治療效果最顯著的族群,同時建議健康的生活型態,包括戒菸、健康的飲食、規律的運動、控制體重。同時針對每個人的作個別風險評估,是否為初級預防及次級預防的患者,評估血脂治療的目標。最後要規律的評估治療的效果,未來的風險降低及吃藥物的順從性,跟醫師討論評估,調整治療的計畫達到血脂肪良好的控制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