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攝影密度與乳癌風險及乳癌偵測的相關性


譯者:江惠綾

2007 十月 19

一、 研究背景
乳房攝影檢查中廣泛乳腺緻密extensive mammographic density (也就是超過75%乳房組織呈現緻密乳房);已知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但同時也可能遮掩潛在其中的乳癌,使得以乳房攝影偵測乳癌困難度增加,因此在評估乳房緻密度對罹患乳癌的風險程度,可能受到時間及乳癌的發現是否是經由使用乳房篩檢(按:即乳房攝影檢查)而高估或低估,而過去針對乳房攝影緻密度,隨著時間,或在篩檢時及介於二次篩檢之間對於罹患乳癌增加風險程度的探討及研究資料很少。本研究即在探討在基本時間點上接受乳房攝影所得的乳房攝影緻密度,對於往後時間點上發生乳癌的關聯性。並考慮不同的偵測方式及時間對於風險程度的影響。

二、 研究對象與方法
我們將3個研究族群為利用乳房攝影作為篩檢工具的重疊病例對照研究(nested case-control study)資料,經由條件比對(matched case-control pairs)的方式收案了1112名病患。依據不同的偵測出乳癌的方式、從乳房攝影篩檢到診斷乳癌的時間、以及年齡差異,以邏輯式回歸統計方式評估病患在基礎點測定的乳房攝影密度(以百分比表示)與罹患乳癌之間的相關性。

三、 研究結果
與乳房攝影密度小於10%的婦女相比,乳房攝影密度大於或等於75%的婦女罹患乳房的風險較高(危害比4.7,95%信賴區間3.0~7.4),不管是以乳房篩檢偵測出乳癌(危害比3.5,95%信賴區間2.0~6.2)或是乳房篩檢陰性而在12個月內以其他方式偵測出乳癌(危害比17.8,95%信賴區間4.8~65.9)。不管是用篩檢或是其他方式偵測,罹患乳癌的風險,在進入研究後至少8年內一直都維持增加的趨勢,且年輕婦女也比年老婦女增加。而「乳房攝影密度大於或等於50%」,在中位年齡小於56歲的婦女(年輕的女性),其風險貢獻度較高,在所有病患佔了26%,在篩檢危險性卻在一年內被診斷乳癌的病人則佔50%。

四、 結論

乳房攝影呈瀰漫性密度表徵者,會增加乳癌的風險,不論是藉由篩檢或是其他方式偵測。乳癌風險的增加,部分原因可歸咎於乳房密度較高之故,而由於廣泛乳房緻密可能遮掩乳癌的診斷,其他的替代性檢查方法如超音波、核磁共振、數位化乳房攝影,針對這類高危險群可能可以增加偵測乳癌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