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畫境﹣李源海的水墨藝術


國立歷史博物館  高玉珍副館長

2017 二月 15

李源海,出生於臺灣苗栗。自小即展現極佳的藝術天分,雖然曾赴德國進修,卻因故無緣進德國藝術學院深造。返臺後積極投入水墨藝術創作,為現今嶺南畫派重要傳人之一,孜孜不倦致力於將西方文化融入東方水墨傳統藝術創作,為臺灣當代承傳中國現代水墨發展脈絡的指標人物。

從年輕時候即專心創作,並參與各類畫會,切磋畫藝並交換藝術心得。李源海於二十多歲時加入唐墨畫會,之後參與春風草堂與春風畫會等團體,在畫會的定期年度聯展支持鞭策下,累積了無數佳作。因此將畫室號為「淨心草堂」,位處偏遠鄉間,遠離塵世紛擾,讓他得以全心地投入藝術創作。此外,走遍大江南北,將天地萬物的逸趣轉化成為畫意,努力捕捉水墨畫的新思維和境界,以開闊的心胸去探索藝術的內涵與意趣。

嶺南畫派倡導的折衷中西,是以傳統東方美學作為基礎,又加上西畫之科學技法,兩者互相結合表現更加繪畫的意境與神韻,因此,嶺南派的畫風折衷中西,始終以中為本又不失其中國傳統繪畫的根源。畫意充滿生機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又隨著時代前進而不斷的革新發展,簡言之,嶺南畫派的融會古今而絕非古今的雜陳,嶺南畫派同時主張臨摹歷代名作,先打好扎實的繪畫基本功夫,廣納歷代繪畫名品精髓,再發揮個人創作與特色,各有所長並不斷拓展獨自風貌,打破流派化的束縛,展現新的藝術探索。

畫家無論回首過往或展望未來,除了繼承楊善深老師的淵源和風格特質,從中拓展新意,不刻意追求所謂的時代脈動,為變而變。嶺南派藝術要畫家憑著自己的智慧、悟性、感受性最深的題材去畫,皴法點、線、面中鋒筆法,墨的積散等都要解放,如何掌握繪畫的元素,如何使畫面靈活有生命,如何在完美的一筆中出現缺欠的美感變化,如何誇張畫面的張力,如何的超越想像的表現,和如何進入陌生的境界和奇險,把畫推向更深邃和不可捉摸,這才是嶺南繪畫世界生命的超越和追求的境界。

李源海不斷的突破繪畫新境,這也證明了石濤在畫語錄中提到「筆底下決出生活」的說法緊密的結合,莊子提到藝術創作要「坐忘」、「心齋」的修行態度。德國哲學家康德也曾說「藝術是無關心的滿足」。佛家也說「無住生心」在在的說明了創作者要去除與創作原動力無關的雜念,才能有自己的定見,大膽的去嘗試和突破,筆墨也才能在畫面上悠然自在的運行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