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穿刺活檢徵詢專家的第二意見可減少20%診斷誤差


翰晃

2015 六月 18

現在醫學的進步,所以癌症的分類越來越細,很多的生物標記被發現後,對於學者來說個挑戰,在各種領域裡都需要有專門的病理醫師來診斷疾病。一次穿刺活檢所得到標本不是很多,所以即使是專業的病理學家也會誤診,尋求第二次病理專家的評估變成一個重要的問題,尋找第二個病理專家的穿刺活檢評估以徵求第二意見被稱為「機構間病理會診」(interinstitutional pathology consultation,IPC),為什麼這項動作非常重要呢?最近美國紐約Roswell Park癌症中心的Khoury博士所作的研究給了我們一個答案,這項研究回溯性的研究了2012年502名乳癌穿刺活檢的病患,他尋求了兩位病理專家的意見,將兩位專家的意見分成輕微不一致(不會影響病患的治療)跟重大不一致(影響病患治療計畫)。結果發現有104名(20.7%)是兩位專家診斷不一致,其中40名(8%)是重大不一致,64名(13%)是輕微不一致;用外科手術來追蹤,有25名(62.5%)是重大不一致,13名(20.3%)是輕微不一致。結果顯示15名(3%)病患必須改變治療計畫,25名(5%)潛在的必須改變治療計畫。生物標記不同,例如乳癌細胞表面的表現荷爾蒙受體不同,治療計畫也要改變,例如病患如果利用穿刺活檢檢驗是乳癌細胞表面抗原陰性或陽性,但是確診後卻是相反,這樣就必須改變治療方式。又,HER2陽性就必須接受抗HER2標靶藥物來治療,陰性則用標靶藥物治療沒有幫助。Khoury博士也解釋ER或PR荷爾蒙接受體性超過1%以上稱之為陽性,但是穿刺要拉高到5%。他發現這研究中有19病患的ER/PR檢驗結果不一致,7個是重大不一致,12個是輕微不一致,其中有5個ER/PR陽性被診斷為陰性,以致這些病人被剝奪可能有效治癒的機會。因此作者認為接受穿刺活檢最好在同醫院尋找第二個病理專家的意見,比較可以得到正確的診斷,可能可以減少20%診斷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