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來白血病的骨髓移植治療有長足的進步


翰晃

2013 八月 15

從1994年到2005年間,白血病的骨髓移植治療有了三個變化,第一是非親屬的移植增加,第二是減少了骨髓移植的劑量,第三是幹細胞的來源多元化。造血幹細胞都是從骨髓而來,但是最近十幾年由90%降到27%,從周邊取得的幹細胞移植從7%上升到63%,而臍帶血移植也從2%上升到10%。

在移植後的100天之存活率,臍帶血異體移植上已有長足的進步,不論是用在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等,都從60%上升到78%。不過在減少移植前的化學治療劑量及傳統骨髓殲滅治療的則是沒有進步。

最近研究將美國跟加拿大的10,632個病患加以分析,結果發現10年存活期高達85%,會有這樣的進步的原因有三個:白血球組織抗原越來越精密、支持治療的進步、選擇病患的進步(了解病患跟疾病預後的關係,那些病患屬於高危險群必須接受移植有了明確的選擇),因為有這樣原因造成在病患存活期有相當的進步。

這幾年被認為最大的進步還是在非親屬移植,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來說,在第一次緩解後實施骨髓異體移植,100天存活率可以從85%增加到94%,非親屬移植可以從63%增加到86%,一年的存活期也從48%增加到63%,但是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親屬間的異體骨髓移植一年存活率跟12年前來比較並沒有改善,主要的改善還是在非親屬移植。

在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也是一樣有相當好的成績,這些進步原因主要歸功於白血球組織抗原的技術進步,能夠配對的很好,第二是醫師也能夠提早發現移植的併發症,能夠早期診斷移植體對抗宿主反應而早期治療,第三是現在利用tacrolimus為主的移植體對抗宿主反應藥物來取代傳統的藥物cyclosporine,也利用一些減少強度移植前化學治療劑量的治療方案,不但療效跟傳統的副作用較強的骨隨殲滅療法相同,而且副作用較少可以推廣到年齡較大的白血病病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