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癌症後會增加自殺及心臟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


翰晃

2012 六月 07

癌症到目前為止都被認為是一種絕症,當被診斷為癌症時可能會導致極大的心理壓力而造成病患走極端、或者引發心臟血管疾病。在台灣每4個人就有1人在一生中會罹患癌症,所以關於癌症心理上的溝通及治療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這是一個瑞典Karolinska研究中心的Fang博士所作的研究報告,他研究從1991年到2006年的6,073,240名瑞典人,將被診斷癌症後因心臟血管疾病跟自殺而死亡來跟一般民眾做比較及分析,結果在這段研究時間中有13,284名病患死亡(每1000人有0.18人死亡),但是罹患癌症的病患有786名自殺死亡,也就是每1000人有0.36人死亡,死亡率增加了一倍。病患被診斷癌症後自殺跟時間有關,被診斷癌症的第一個禮拜有29人自殺(每1000人有2.50人),但在被診斷後三個月卻增加了5倍,有110人自殺(每1000人有0.95人),但自殺率在12個月後就降到了3.1倍,也就是剛被診斷癌症時的一個月是最危險的,必須非常小心,病人可能想不開而自殺,家屬及醫師必須注意,多跟病患好好溝通。另外她也分析了癌症病患死亡跟心臟血管疾病的關係,研究中有54萬人因心臟血管疾病死亡,也就是每1000人有7.53人死亡,被診斷癌症的病患有48,991人因心臟血管疾病死亡,每1000人有23.10人死亡,這比率遠高於沒有罹患癌症而因心臟血管疾病死亡者。因心臟血管疾病死亡還是跟時間有關,在被診斷後第一週因為心臟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最高,增加5.6倍(每1000人有116.80人死亡),被診斷後第一個月就降到3倍(每1000人有65.81人死亡)。所以腫瘤科醫師應該不只要治療病患生理上的疾病,也要治療心理上的問題,由這篇研究可知將來治療上可能需要精神科跟心理醫師來協助,癌症治療可能會更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