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移植何去何從?癌症治療還需要骨髓或幹細胞移植嗎?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 戴承正主任

2009 元月 15

最近醫界發現骨髓移植或幹細胞移植很有可能將不再是癌症治療的主流了。取而代之的將會是癌症的標靶治療,而這一治療將涵蓋了白血病(俗稱血癌),惡性淋巴瘤以及多發性骨髓瘤等等。

先從多發性骨髓瘤談起,就在2006年一月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的官方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指出,使用賽得(thado;thalidomide)及類固醇作為此一疾病的第一線治療,竟然可以達到63%的療效。在傳統上,我們對於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方式是使用化學治療,而這樣的治療頂多也只能達到大約50%的治療反應。而兩者的副作用卻有明顯差別,使用賽得及類固醇的治療,我想連九十歲的老人家都能承受,但是化學治療的話,病患超過七十五歲危險性就非常的高了。當然還有一些治療,比如使用干擾素的維持及抑制治療,目前也算是廣泛的應用在此一疾病的治療上。最大的突破是標靶治療,諸如血管內皮增生因子接受器的抑制劑,或者另一藥物bortezomib(一種蛋白?體抑制劑),都有驚人的治療突破。在國外某些醫學中心的治療報告上,甚至達到94%的治療反應率。這麼多藥物優異的療效,讓我們對於幹細胞移植的需求明顯的減低了許多。

而白血病的部份最近也有許多驚人的發展。在過去的時代裡,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是使用化學藥物,將癌細胞數目壓制下來,並將此疾病控制在而成慢性期,在這時候,讓病人治癒的方式是儘速進行幹細胞移植。但是在這幾年裡,這樣的治療方式可能會有所改變,因為造成95%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病因的費城染色體已經可以使用口服的基立克(glivec)治療。就有病患從臨床試驗時就開始服藥一直到現在,已經4年多了。還有一位年輕患者,在兩年半前接受了化學治療後,達成緩解時即被建議施行骨髓移植,但病人不肯,後來使用上基立克後,病人病情一直十分穩定,隔了兩年半的骨髓檢查竟然如正常人般。事實上這位病患也是一位醫師,現在他的生活幾乎沒有受到影響,除了一個月兩次的回診以外。而第二線的藥物也即將上市,因此我認為,在未來骨髓移植或許會被這些極為有效的標靶治療藥物所取代。

再談到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骨髓或幹細胞移植的成績其實頗讓人感到沮喪。去年(2005)年底美國血液病學會年會的整理報告,他們將幾個重要治療中心的病患存活狀況做統計,結果發現,雖然病患治療的緩解率都很高,追蹤二年時病患的存活狀況約20%,但到五年時存活狀況卻都只有在10%左右。事實上,每一個患者的幹細胞移植,約略要花的醫療費用在100萬元,但是存活度的分析報告確實令人十分不滿意。

一直推陳出新的新一代標靶治療藥物,讓病患可接受治療的選擇越來越多,更可貴的是藥效越來越好,其副作用也較為輕微。我們期待嚴謹的臨床試驗來探討這些標靶治療藥物是否可以取代高劑量化學治療以及幹細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