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線─頭頸癌治療的利器


阮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 梁雲主任

2008 九月 17

頭頸部最常發生的癌症以鼻咽癌及口腔癌為最多,也是近年來導致國內男性癌症前十大死亡率之禍害。生長在頭頸部的其他癌症尚包括咽喉癌、唾液腺癌、甲狀腺癌、淋巴癌及皮膚癌等。

按常理說,頭頸部是自己或他人最容易觀察得到,觸摸得到的部位,而口腔更是人們最敏感的器官之一,有異物或腫瘤出現時均很容易發現、診斷並接受治療。但不幸的是,頭頸癌病患中,很多是已經拖到第三、第四期才至醫院求診,不知是民眾漠視自己的健康,還是我們的衛生教育出了問題。根據高雄地區三大醫學中心放射腫瘤科統計分析一千四百例口腔癌病患,發現這些病患高達76.4%有嚼食檳榔之嗜好。嚼食檳榔除了可能是誘發口腔癌之重要因子外,它更造成這些病患奇差的口腔衛生、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甚至牙關緊閉、進食困難。如此結果不僅使病患惡臭難聞,容易產生局部感染,且在營養不良外,亦增加臨床醫師評估腫瘤範圍及治療上的難度。

一般而言,早期頭頸部癌症病患可接受手術切除,但經大範圍的切除後再整形重建,常導致外觀的破壞及功能的喪失。例如早期舌底部惡性腫瘤如經切除會導致吞嚥和說話的障礙。早期喉癌經手術後常引起失聲。因此,以精準的放射線照射病灶,以達到所謂“器官保存療法”,是近年來對早期頭、頸癌許多部位的標準療法,其目的除了保留器官的完整外,更考量它的功能保存。此外,如早期的鼻咽癌使用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時,如能精準地給予腫瘤高劑量的放射線,則可避免唾液腺接受過多的照射,減少鼻咽癌患者日後受口乾之苦。

對於第三、四期的口腔癌之治療不外乎手術切除,放射治療或化學療法。若外科手術能切除,則應先考慮,然後再合併術後放射治療,若無法切除則可考量單純放射治療或合併化學治療。據統計若第三、四期口腔癌可行手術切除,並合併術後放射治療,三年以上的存活率仍有62%,若無法切除只能實施姑息性的放射治療或合併化學治療,則病患只有20%的三年存活率。

高劑量的放射線可殺死癌細胞,低劑量的放射線影像學檢查則可顯示癌細胞。近年來不斷進步與改良的放射診斷與核子醫學技術,使頭頸癌的診斷率大大提高,如高解析度的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攝影、核子醫學的正子斷層掃描等,可把位於頭頸部的癌症及附近可能發生淋巴轉移處,正確地顯示出來,甚至利用電腦化合成技術可結合上述各項檢查的影像,使其融合起來,更清晰地把腫瘤位置呈現在外科醫師或放射腫瘤科醫師眼前,因此,在他們進行治療時,更有把握清除可能存在的癌細胞。

近年來放射治療技術突飛猛進,與早期鈷六十時代差別很大,原因在於電子、電腦軟、硬體的發展,使治療技術立體化,精緻化。如現今已漸漸使用電腦斷層模擬定位系統,取代傳統的模擬攝影定位,它可把腫瘤與附近正常器官立體化呈現出來;再加上三度空間治療計劃系統,使得腫瘤治療之設計更為完備,將腫瘤接受照射之劑量與鄰近正常器官接受照射之劑量做一評比,以提升腫瘤控制之程度並降低正常組織發生副作用的機率。此外,更新一代的反轉電腦治療計劃系統,已被國內一些醫院引進,它具有強大的電腦運算能力,只要醫師設定腫瘤需要照射之劑量,與鄰近正常器官可接受最大合理劑量,電腦便會自動計算及設計,最後呈現最適當的照射途徑供醫師參考。

現代化電腦操控之直線加速器,配合精密的多葉式準直儀,可自動化開啟照野,從不同角度順著腫瘤分佈形態來照射,阻擋不必要的放射線照射到正常之器官。此外電腦操控放射線可配合人體呼吸之深淺程度而調節照射的頻率,進而克服因人體內部器官蠕動所造成照射之誤差。配備優良矽偵測器之直線加速器,可在照射病患過程中第一時間清晰地看到照射部位是否正確,如有誤差,技術人員可馬上作出調整。上述在直線加速器上的各種輔助配備,如使用得當,確實可使放射線成為治癌的利器,在各種先進的放射治療技術,如強度調控放射技術、三度空間順形放射技術、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光子刀照射定位技術等等,一一使用於頭頸癌,甚至於全身各部位癌症的放射治療上,將可使癌患有更好的局部控制率及存活率,治癒後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此與國民健康局提倡的高品質癌症治療不謀而合。

諺語有云「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放射線雖對人體有害,如能好好利用它,反而可在癌病診斷及治療上發揮功效。今日放射線在頭頸部癌症治療上,確實有舉足輕重的療效,先進的技術可有效地避免正常頭頸部的器官及組織,如眼睛、中內耳、唾液腺、皮膚、腦幹、脊髓等接受過多輻射劑量,儘量朝向殺死癌細胞,並達到器官保存之最高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