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能夠篩檢嗎?


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 溫武慶主任

2008 七月 01

大腸直腸癌為一發生率高的癌症,歷年來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的第三、第四位。治療上必須遵循早期診斷,早期開刀治療的原則,才有根治的機會。但如何能夠早期診斷能?現在已知道,大腸直腸癌的癌症形成過程相當漫長,由表皮細胞的異常增生,長出瘜肉,到腫瘤的形成,牽涉到許多癌基因的變化,期間可能歷時數年至十幾年之久。初期的癌症可能毫無症狀,等到腫瘤慢慢長大,出現典型的大腸直腸癌症狀,如排便習慣改變,腸阻塞,或腹部摸到硬塊時,可能已經延誤根治的戒機了。所以面對這一個高盛行率,潛伏期長,必須依賴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癌症,如果能有一套有效的篩檢方法,在病人尚未出現症狀之時即將之找出來,做妥善的治療,那麼對於減少致死率必有幫助。這麼一套篩檢方法,經過多方的試驗之後已有一些確定的方法,包括糞便潛血檢查、乙狀結腸鏡檢查、直腸肛疹二種。

糞便潛血反應是將糞便標本送至檢驗單位檢查。如果糞便內含有血液,即使是微量的血液,也可以檢驗出。由於這種檢驗無法分別人類或其他動物的血液,所以在收集檢體的前三天必須禁食動物性食物以免造成偽陽性。檢驗結果如果呈現陽性反應,並不一定就表示有大腸直腸癌。胃腸道的許多疾病,如消化性潰瘍、胃癌、良性腺瘤、瘜肉、甚直痔瘡等都可能出現糞便潛血反應陽性的結果。有陽性結果的病人必須再進一步作更詳細的檢查,如大腸鏡或大腸X光攝影已確定診斷並作妥善的處理。一般而言,此檢驗對大腸直腸癌的陽性預測值約為10%,目前已有多個大型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經由此作法可減少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約30%。由於本項檢查簡單易行,跟受檢者幾乎沒有什麼不良反應,加上確有效果,因此美國的多個防癌協會乙將列為標準的防癌篩檢項目。一般建議為四、五十歲以上的人應該每年至少作一次這樣的檢查。

乙狀結腸鏡檢查是利用60公分長的軟式結腸鏡自肛門檢查至乙狀結腸,這一段也是大腸直腸癌好發的地方。如果發現有異常的地方可以直接作切片檢查進一步確定診斷。這項檢查對大腸直腸癌的陽性預測率相當高,並且可找出一些將來可能會形成癌症的瘜肉或腺瘤而早作切除經此處理後可使大腸直腸癌致死率減少60-80%。由於效果顯著,也成為美國的多個防癌協會所推薦的標準防癌篩檢項目。作這項檢查必須使用輕度瀉劑,檢查過程稍微有點不舒服,成本也較上一項高,目前的建議為四、五十歲以上人約每三至五年作一次檢查。

肛診,這是由醫師在看診時利用手指伸入肛門作觸疹。在肛門往上約10公分的距離內產生的病變可以被發現出來而作進一步的檢驗。這是一種相當簡單的初步檢查,目前推薦為四十歲以上的人應該每年請醫師做一次這樣的檢查。

除此之外,目前已知道約有10%的大腸直腸癌病患屬於遺傳性,如果家族中有多人罹患大腸癌,,則可能係這類疾病。這類病人為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群,發生大腸直腸癌的機會相當高。因此篩檢必須提前自35到40歲即開始。如係屬於一種稱為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直腸癌的罹患者,更需提前至30歲及開使。另外曾經罹患大腸直腸癌,但已經開刀切除的病患和曾檢查出有大腸直腸癌瘜肉者也需每1至3年座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大腸X光檢查,甚至全大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