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症狀處理:惡性積水護理


台北榮總護理部 王貴玉

2007 五月 28

癌症患者常見有體液障礙的問題,許多惡性腫瘤細胞會造成液體由淋巴管漏至組織或腔室,產生積水或水腫現象干擾身體正常功能,而這些積水常見於肋膜腔、腹膜腔、心包腔、腦部及肢端,而形成惡性肋膜積水、腹水、心包膜積水、腦水腫。

一、惡性肋膜積水:
癌症患者在疾病期間約有50%患者會出現,其中以乳癌及肺癌發生率最高,且預後差。臨床上常見症狀為呼吸困難、咳嗽、呼吸急促、局部疼痛、胸部有沉重感等。診斷上可藉由身體評估、放射線檢查、電腦斷層、超音波檢查、胸腔穿刺、肋膜切片、細胞遺傳學檢查、胸腔鏡檢、癌胚胎抗原值(CEA)及澱粉?(Amylase)等檢查。

一般而言,治療是為確立診斷、減輕不適、預防合併症及積水再發生、延長生命及提昇生活品質,所以對於無症狀的肋膜積水是不需治療的。治療時會依據病患整體健康狀況、對治療的耐受性、腫瘤範圍與其存活率來考量,治療方式採:症狀療法(如給氧、抗生素、止痛劑、營養、限水、利尿劑) 、胸腔穿刺術、硬化治療 (肋膜成形術)、外科療法、放射線療法等。

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可能產生不舒服症狀,所以應評估各種症狀的發生情形及患者的需求,適當提供其心理支持並促進舒適,減輕其焦慮及壓力。

二、惡性腹水:
常見於卵巢癌、胃癌、惡性淋巴瘤、結腸癌、乳癌、胰臟癌,其預後差,主要採症狀緩解療法。腹水形成的壓力常使鄰近的器官產生不適和活動受限制的感覺,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包括腹圍增加、消化不良、呼吸短促、容易疲倦、便秘、膀胱儲存尿量的容積變小、足踝腫脹、體重增加、腹部突出、腹部皮膚緊繃、腹部有水波的波動、肚臍外翻。診斷上主要由:身體檢查與抽取腹水、腹部x光、超音波、電腦斷層、生化學檢查、腹水穿刺放液術等。

一般而言,限制液體攝取並配合利尿劑的使用是很重要的醫療處置,必要時會行腹腔穿刺放液術、硬化劑治療或腹腔靜脈分流術來處理惡性腹水的問題。護理上主要著重於維持患者的舒適及體液與電解質的平衡,並早期發現合併症早期處理,同時應視情況給予營養補充,或給予止痛劑以減輕腹脹不適。

三、惡性心包膜積水:
不易檢查出來,因此很多患者不易發現心包膜已受癌細胞侵犯。臨床上以肺癌及乳癌最易發生,白血病、惡性淋巴瘤、肉瘤、惡性黑色素瘤次之。心包膜積水若緩慢產生較無症狀,如果積水快速形成則會威脅生命。

惡性心包膜積水初期症狀不明顯,常見有心血管症狀、心悸、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端坐呼吸、四肢無力、吞嚥困難、昏厥、肝臟腫大、末梢水腫、低血壓、焦躁不安、腸胃不適等。診斷上以心臟超音波最快速,此外也可透過X光、電腦斷層、心電圖及細胞學檢查。
治療方式依心功能受損程度決定,治療上包括:觀察療法、心包膜穿刺放液術、硬化劑治療、手術、放射線治療等。另外應減少患者活動、維持呼吸、給予氧氣及藥物、減輕其焦慮疼痛並適時評估病人症狀以預防合併症發生。

四、惡性腦水腫:
幾乎所有的癌症均有可能轉移至腦部,當轉移至腦部時就容易出現腦水腫情形,其中以肺癌最多,乳癌、惡性黑色素細胞瘤、腎臟癌次之。早期表徵不明顯,可能出現腦功能異常、躁動不安、情緒改變、健忘、全身倦怠、意識改變、淡漠、頭痛、痙攣、語言及視野障礙、單側感覺功能喪失、生命徵象改變、瞳孔大小及對光反射改變等症狀。診斷方式通常藉由神經學檢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組織切片。
治療目標為保存或重建病人腦神經系統功能,治療方式為放射線治療、椎管內化學治療、類固醇治療、手術、藥物等,應特別注意患者安全、預防痙攣及合併症發生。
 
結論:
癌症病人在其疾病治療過程中或治療完成後,都有可能產生惡性積水或皮下組織水腫的問題,這些積水或水腫不易處理且可能威脅生命或造成患者不適,影響生活品質,而積水的處理有賴癌症本身的治療,當疾病無法治療時,應協助患者預防或減低症狀所帶來的不適及危險,進而延長患者存活時間,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