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留淨注射劑Proleukin(r) (Aldesleukin) rhIL-2


戴宗白藥劑師

2006 五月 22

十多年前,當醫師宣佈得到了第四期的腎細胞癌,似乎就告訴病友,約莫一年左右就要離開了,不到百分之二的病人有機會活到五年。至於第四期的黑色素癌就更短了。醫界雖然費盡了千辛萬苦,其結果仍然令人失望。

在1976年,人類介白質二號被發現之初,大家都認為有一個物質,在人類的血液中進行T淋巴細胞群的分化、增殖作用,於是就把它叫做T淋巴球生長因子。隨後因著研究工作不斷進行,了解了這是一系列許多不同因子所共同參與的,所以就在各種細胞介質內劃分出一個新的族群叫做淋巴介質,其中有IFN-α, β, γ, Interleukin-1, 2, 3, 4, 5, 6, .....。經歷了大概二十來年的臨床研究,現在已經將其中一部份基因工程的方式予以大量生產並且用在醫治疾病上了。其中干擾素因為是病理性的,經由濾過性病毒刺激,就會大量增加,所以人們對它的研究最早。目前α型的干擾素已大量應用在許多癌病及肝臟病變的治療上。至於介白質類是源自動物原有的基本細胞介質。在八0年代初期,美國國家衛生院所屬的國家癌症中心內的外科群展開長期而且密集的研究。最先是將癌細胞取出置入健康人的血液培養基中,讓癌細胞引發的天然血液抗癌反應而生成較多的撲殺癌細胞的血清(其中有許多淋巴細胞內的天然殺手細胞,癌細胞激活的淋巴球,以及較多因癌細胞而生成的介白質。然後將它注入植有源自癌症的老鼠肝、肺等轉移癌細胞,其結果有效的控制了這些轉移癌細胞的增生與擴散。

從病理上證實了介白質的療效之後,科學家們繼續進行了一連串的介白質二號體外試驗,包括加入癌細胞激活的淋巴球或他種介質來比較滅癌功能;或是以單獨的IL-2對患有癌症病人的淋巴球進行體外活化作用(因為懷疑病人淋巴系統較弱),增強其對抗癌細胞的生長。到了1984年加州一家叫做Cetus公司首先使用取自人體白血病中一種叫做Jurkat細胞中所找到製造 IL-2的傳訊者核醣核酸(m-RNA)。至此,打開了生產IL-2的大門。IL-2剛開始試用的時候相當不順利,原因是在我們以往碰到癌症,就像遇到洪水猛獸,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儘早消滅它!所以化療、放療,開刀皆以同一法則處理之。結果是讓美國醫生及病人都吃了不少苦頭。雖然IL-2,由血管打進去不到半小時大多數的成份已經變成尿中的一部分了,但是就因為排泄得快,專家們就想給他狠狠的快速殲滅!一次打進去的量是平常人體內幾百倍,每天打三次。結果專家們沒料到反應如此劇烈。淋巴球是大大的潑辣了起來,這些要殺壞蛋的勇士大量衝出血管邁向戰場,造成血管滲漏性增大數倍!腎細胞癌的發病年齡多在五十歲以上,有少數病人即因為本來年齡大,心肺功能不佳,因而沒能撐過來(最初255人中的4%發生死亡)。此後醫界馬上檢討,訂下了許多限制,諸如,心、肺功能不夠好的,不適用!器官功能已嚴重受損者,應迴避!治療期間應在加護病房照顧等等。歐洲的專家們一見美國如此,馬上改成長時間點滴,期能維持較久的作用時間,又不會一次大量造成副作用。現在使用的方式是每天皮下注射一到兩次。讓藥物透過皮下脂肪層先滲入了周邊的淋巴系統而後才慢慢進入循環系統,如此一來作用時間變長了,進入血液的時間變緩慢了,幾乎完全見不到致命性嚴重副作用。當然,感冒症狀如發冷、發燒、噁心、嘔吐等現象還是常常會碰到。現在美國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病人也都接受皮下注射的治療,其療效和當初血管大量給藥的效果相當。由於病人接受度高,最初兩個誘導療程大多能順利完成。

我國衛生署和健保局有鑑於轉移型腎細胞癌和轉移型黑色素瘤都是一年只有數百例的罕見疾病,所以儘速批准上市,並且以預審確認制度給予醫療給付。此後,國內的病患將有一新的可期盼的治療方式,美國有少部分病患已有活過了十二年的記錄,根據美國經驗是如果治療達到完全反應,且延續了三十個月以上的人,似乎就不會再發病了。榮總兩年前有九位情況已嚴重到最未期且每人體內有好幾處的轉移型腎細胞癌患者,經過以皮下給藥方式,現今仍有一位好好活著。基因重組的介白質二號,帶來轉移型腎細胞癌與轉移型黑色素癌的治療機會。現在約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二的病患活過五年以上,美國今年一份皮下給藥報告有百分之十六的病患已活過了四年。

現在臨床上多會合併其他一些藥物,例如INF-α, 5-Fu, VLB, DTIC或是CDDP以及他種藥物的幫忙以達到更好的療效,期望在不久之後有更多患者能夠藉由新治療方式完全消滅這兩種少見的惡性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