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lotargTM 滅髓瘤: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新藥物


游德和藥劑師

2005 五月 23

前言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是一種對化學藥物敏感度高的血造血系統疾病。全身性細胞毒殺的化學藥物療法,多年來一直都是治療AML的主流。然而血液性及非血液性毒性限制了化學治療投予病人的劑量與療程,加上傳統化學藥物使癌細胞產生抗藥性,是導致白血病復發的主要因素。今日新科技所演發的AML抗體選擇性治療(Antibody-targeted therapy),除了可以解決傳統化學治療組織毒性的問題,尚可藉由直接對白血病細胞投送細胞毒素(cytotoxins)或放射性同位素改善癌症細胞清除的問題。

簡介MylotargTM 滅髓瘤
MylotargTM (gemtuzumab ozogamicin )是一種抗癌藥物,是將由基因重組之人類IgG4 kappa抗體與具細胞毒性的抗腫瘤抗生素calicheamicin連結而成;calicheamicin是由Micromonospora echinospora ssp. calichensis 菌種發酵而得。MylotargTM的抗體部份能專一地與CD33 抗原結合;CD33 抗原是一種sialic acid 依賴性的附著性蛋白,可以在白血病母芽細胞和未成熟的正常骨髓單核細胞屬系的表面發現,但是不會出現在正常的造血幹細胞上。 MylotargTM直接作用在造血細胞所表現的CD33抗原上。MylotargTM的抗CD33抗體部份與CD33抗原結合後會形成一內在化的複合體。在內在化過程,在骨髓細胞的溶酉每體內,calicheamicin的衍生物會被釋放出來。釋放出來的calicheamicin衍生物會結合在DNA的小凹槽上,造成雙股DNA斷裂和細胞死亡。

Gemtuzumab ozogamicin對有CD33的HL-60人類白血病細胞屬系具有細胞毒性。在成熟的白血病骨髓細胞的組織培養中,Gemtuzumab ozogamicin能顯著的抑制細胞群落的形成。對正常骨髓性前驅物之細胞毒性的影響會導致嚴重的骨髓抑制,但是這是可逆的,因為多源造血幹細胞並不受影響。

MylotargTM適用在第一次復發、併有CD33抗原陽性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患,年齡在60歲或60歲以上,並且不適用細胞毒性化學療法 其治療反應率於年齡小於60歲之病人的總反應率是34%;年齡大於或等於60歲之病人的總反應率是26%。男性和女性的總反應率相似:31%的女性和29%的男性達到緩解的狀態。未復發之存活期平均約為七個月。 治療時的立即反應最常見的是發燒、噁心、嘔吐等過敏反應, 這些症狀通常在為期二小時的靜脈輸注結束後發生,而在接受acetaminophen、diphenhydramine和靜脈液體補充等支持性療法後的2到4小時內消除。投與第二次劑量後,這些過敏症狀會逐漸減少或不再發生。

嚴重的骨髓抑制是MylotargTM的主要毒性。在治療期間,98%的病患發生第三或第四級的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有反應的病患在接受第一次MylotargTM劑量後的平均40.5天,全部的嗜中性白血球數目可回復至500/(L。在治療期間,99%的病患發生第三或第四級的血小板減少症。有反應的病患在接受第一次MylotargTM劑量後的平均39天,血小板數目可回復至25,000/(L。47%的病患發生第三或第四級的貧血。

感染:
在治療期間,有28%的病患發生第三或第四級的感染,這種伺機性的感染中最常發生的是敗血症和肺炎。另有22%的病患出現單純性皰疹。 142位病患中有50位曾發生口腔黏膜炎或口炎。在治療期間,4%位病患在接受第一個劑量後發生第三或第四級的口炎/口腔黏膜炎。其餘32%位病患黏膜炎的嚴重度為第一或第二級。

肝毒性:
會有短暫的肝功能不正常,而且通常是可逆的。 MylotargTM的建議劑量是9 mg/m2,以二小時靜脈輸注的方式投與。在投與MylotargTM之前一小時,病患應該接受抗組織胺及退燒藥的預防性藥品,之後,如有須要,可每隔4小時再投與二次的退燒藥。輸注期間和輸注後4小時內應該監測生命跡象。MylotargTM的建議療程包括二劑9 mg/m2劑量,每一劑量的投藥間隔為14天。在投與第二個劑量時,病患並不須要等到血液的毒性完全復原即可施行。MylotargTM可以在門診間的環境下投與。

結論:
MylotargTM是繼對抗HER2接受器的Herceptin,對抗CD20抗原的Mabthera 之後的第三個腫瘤抗體治療的新利器,也開創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抗體治療”的新時代,希望藉著這些藥物的發明,能為癌症病人增加治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