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乳突狀癌已做全甲狀腺切除術為什麼要做放射線碘131治療呢?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陳明晃醫師

2006 三月 10

答:目前對甲狀腺乳突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早期(第一、二期)的治療方式如下:
* 全甲狀腺切除加術後碘131治療。(可減少復發之機會,但如果腫瘤<10mm,則不一定要加碘131之治療。)
* 亞全甲狀腺切除加碘131治療。(這有5~10%之復發機會。)
在碘131治療時不可懷孕,否則易造成胎兒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一般建議碘131治療後半年才適宜懷孕。(懷孕期間要注意繼續服用甲狀腺素及調整劑量。)


胃癌轉移到淋巴可以開刀嗎?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張牧新醫師

2006 三月 10

答:胃癌末期若有多處淋巴轉移且腫瘤跟鄰近組織沾黏是不適合開刀的,以雷射打開容易再阻塞且出血機率高,可考慮做小腸造口從小腸灌食或是改用全靜脈營養取代從口進食。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第三期若做放射治療外還需再做化療嗎?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余垣斌醫師

2006 三月 10

答:
1. 目前手術雖已完全切除,但因有神經周圍之侵犯,故應給予術後電療,化療則可暫不考慮(輔助性之化療並不具效益),可持續追?腫瘤是否有復發或轉移(尤其是肺部)之情形,再考慮給予化學治療。
2. 飲食控制因其變數太大,且也未有科學上之明確證據,無從得知是否對復發或轉移有所影響。
3. 因這二種治療太過廣泛,副作用須視照射部位及給予之化學藥物而定,建議可參考網站內其他文章之介紹,以白血球過低而言,會使病患易受感染,但於化療藥效過後,骨髓會逐漸恢復造血之功能,血球數亦會逐漸回至正常,但多次累積劑量之結果易有可能使骨髓產生較為長久之傷害(視所用藥物及其劑量而定)。
4. 盜汗、發燒並不是專屬於淋巴瘤的症狀,許多癌症或其他良性原因也可能有此現象,二者之間並無直接相關。


轉移性乳癌是否有方法治療?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趙大中醫師

2006 三月 10

答:轉移性乳癌的治療可使用的藥物很多,包括小紅莓類、紫杉醇類、5-FU、Xeloda、cisplatin / carboplatin、vinorelbine、gemcitabine等,效果大致是不錯,但仍因人而異。您母親因為荷爾蒙接受體呈陰性,所以無法使用荷爾蒙藥物。另一方面HER-2呈現陽性反應,故可考慮使用Herceptin合併化療藥物一起使用(這方面健保給付有一定的限制)。至於腦部的轉移部份,腦部放射治療的效果一般不錯。就現實面上而言,轉移性乳癌並無法治癒,但病患的存活期會因為上述的治療延長許多。


多個腫瘤病灶的多發性甲狀腺乳突癌常是獨立發生自不同的細胞株


譯者:江惠綾

2006 三月 10

一、 研究目的
甲狀腺乳突癌常是多發性的,本實驗的目的是想要研究這些不連續的腫瘤病灶,究竟是由一個原發性腫瘤發生腺體內轉移;還是這些病灶都是來自不同的細胞株(clone),由獨立的早期細胞演化而來。
二、 研究方法
我們由17位患有多發性甲狀腺乳突癌的女性患者取得病灶標本,再使用聚合酵素鏈鎖反應(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 來放大腫瘤細胞中的人類雄性激素受體基因(human androgen receptor gene; HUMARA),這是一個X染色體之多型性標誌,可藉由分析X染色體不活化的型式,對所有檢體進行同源性之檢測。
三、 研究結果
17位患者中,有10位分離出來的DNA品質良好,並且HUMARA基因多型性的表現呈現異型合子(heterozygous for the HUMARA polymorphism),因此很適合拿來作分析。每個病灶中有一個X染色體是不活化的,和腫瘤的單株性質(monoclonality)是相符的;而每個患者身上所有不連續的腫瘤病灶,則被拿來比較,看看同一位患者身上每個不連續的腫瘤病灶,是否各自有特定的單株形態(monoclonal configurations),若是不活化的型態不一致,則代表腫瘤是不同來源。結果發現,由其中5位病患取出的腫瘤,其多發性的腫瘤均來自不同的來源;而另5位病患的多發性腫瘤中,同來源及不同來源的腫瘤併存。
四、 結論
多發性甲狀腺乳突癌的腫瘤病灶,常常是不同來源、獨立發生的腫瘤。


用膳食纖維來預防大腸癌的成效男性優於女性


翰晃

2006 三月 10

如果多吃蔬果、每天養成排便的習慣,將大腸裏的致癌物排出體外,可預防大腸癌的發生,但有一些報導提出反對的立場,Tucson Arizona大學jacob 博士所提出的文章,研究是說男性或女性多攝取纖維可減少大腸直腸裏瘜肉的發生,因一部份瘜肉會演變成大腸直腸癌,所以減少瘜肉的發生亦可減少轉變為大腸直腸癌的機會,因此,建議多吃榖類纖維及蔬果,看這樣是否可減少大腸腺瘤的發生。

研究對象是包括男性與女性共3,209名,檢查他們是否有腺瘤的發生,在大量膳食纖維攝取的所有受檢者中可減少9%腺瘤的發生。整體而言,預防腺癌的發生是男女有別的,男性可減少19%,女性則沒有特殊意義。也就是說男性多攝取高纖維飲食可減少大腸癌的發生。作者認為尤其是已經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加上有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者與對照組比較,因女性使用荷爾蒙療法,已經可以減少大腸直腸癌的發生了,所以再給纖維的飲食時,就無法比對;所以已經有荷爾蒙治療的女性不管給不給高纖維飲食都不會影響大腸腺瘤的發生。但這都只是猜測,事實上為什麼因為性別不同對於男性有幫忙而對女性沒有,並不是很清楚,但多攝取蔬果對於人體總是有幫忙的。



運動不能減少女性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


翰晃

2006 三月 10

最好的防癌方法除了多攝取蔬果外,運動也佔了重要因素,但是最近一篇由美國癌症研究中心calton博士所發表的報導指出,運動對女性而言並不能減少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研究共收集了31,783名女性以分析運動與大腸癌發生的關係,經長期追蹤共有243名得到大腸癌,他們分析結果發現運動與大腸癌的發生並無關聯,他們也將年齡、體重、每天服用高纖維質、是否為更年期前後、是否服用藥物這些原因都除外,確實證明運動並不能減少女性罹患大腸癌的機率。


胰臟癌化療可否控制癌細胞?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劉峻宇醫師

2006 三月 03

答:胰臟癌若術後證實有淋巴結轉移,一般平均大約1年的存活期(但因人而異),術後須以化學治療控制癌細胞轉移及惡化,一般化療以「健擇」(Gemzar)化療藥物為主力,搭配Cisplatin(鉑金類)、Carboplatin、Oxaliplatin等,藥物反應率約三成左右,另外較新的藥物有所謂標靶治療,藥物包括Tarceva,但目前健保不給付,需自費使用,一般胰臟癌的化療效果相對較不理想(約三成至五成有反應),但長期存活率視手術狀況、病人的體質、營養狀況、年齡而有差異。


肺癌第三期癌細胞已擴散還有機會控制病情嗎?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陳明晃醫師

2006 三月 03

答:您父親的狀況,應該是肺癌的第四期(因有骨頭轉移),一般存活期是6-8個月。就目前的醫療技術並無法根治此疾病,只能改善生活品質及延長生命。一般這類的病人會建議做化療。至於骨頭轉移之部分,除了嗎啡止痛外,還可以接受放療來殺癌細胞兼止痛,不過肋骨轉移是個例外,因為要考慮放射性肺炎及纖維化的風險。


直腸癌並轉移至肝、肺,應採用何種治療方式為佳?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余垣斌醫師

2006 三月 03

答:以目前令堂腫瘤轉移之情形,已不適宜再接受手術,故整體治療仍考慮以化療為主,除了常用的CPT-11和oxaliplatin之外(可能也已用過),現在有二個單株抗體的新藥可考慮與化療合併使用,期能使腫瘤再受控制,一個是您所提的cetuximab,另一為bevacizumab(Avastin),前者為上皮生長因子受器(EGFR)的抗體,後者則是血管上皮生長因子(VEGF)的抗體,但二者費用均甚昂貴(皆在每月十多萬元左右)且健保局尚未給付,故目前仍須自費使用。其他可考慮的藥物還包括口服的Capecitabine(Xeloda,截瘤達)及TS-1,這二者均是類似5-Fu的藥物,至於該採用何種處方,可再與您的主治醫師詳加討論。


乳癌無淋巴轉移是否仍需化學治療?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張牧新醫師

2006 三月 03

答:除了有淋巴結轉移的乳癌一定要做術後的輔助性化療外,癌細胞的ER、PR受體呈陰性者,以及腫瘤大小超過1公分者,皆須考慮做術後的化學治療,治療的期間約為6個月,至於治療效果在一些研究皆顯示約有65-70%的病人可增加5%的治癒率。受術後若傷口無任何感染,約1-2個星期即可進行化療,至於化療的好處如上所述的情形,適合作化療的都有幫助。微脂體小紅莓對乳癌的治療效果不錯,但並沒有大型研究顯示它的效果比傳統小紅莓好,而且健保亦不給付,若真有需要使用,目前各大醫學中心應該都有此藥。


微RNA表徵與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的預後與疾病進展相關


譯者:江惠綾

2006 三月 03

一、 研究目的
「微RNA表現分析資料(MicroRNA expression profiles)」可用來區別罹患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病患的正常B細胞與惡性B細胞。藉此我們研究這樣的「微RNA表現分析資料」是否與已知的慢性淋巴性白血病預後因子相關。

二、 研究對象、方式
我們採取了94個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細胞樣本,以「微RNA表現分析資料」做評估。這些病患的zeta相關蛋白(70-kD zeta-associated protein, ZAP-70)的表現量、重組的免疫球蛋白重鏈變異區(immunoglobulin heavy-chain variable-region, IgVH)的突變狀態,以及診斷至開始治療的時間均已知。我們也研究42個微RNA基因的基因庫序列(genomic sequence),嘗試找出其異常之處。

三、 研究結果
我們找到了一個獨特的「微RNA表徵(microRNA expression signature)」,它由13個基因所組成(在此次所有分析的190個基因中),利用這個微RNA表徵可將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患中ZAP-70蛋白低表現與高表現組,及具突變免疫球蛋白重鏈變異區與不具突變者加以區別開來。這個「微RNA表徵」也與疾病的進展(disease progression)相關。
在此次的基因分析當中,我們在原始基因前體(primary precursor)「miR-16-1-miR-15a」中找到了一個胚源突變(germ-line mutation),這個突變造成了生物體外(in vitro)與生物體內(in vivo)低濃度的微RNA表現,且與正常對偶基因的基因缺失(deletion)相關。另外,在42個被定序的微RNA中,有5個發現有胚源或休突變(在75名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患中11名有此現象),相較於160名沒有罹患白血病的病患,則沒有這樣的突變(p值<0.001)。

四、 結論
找到一個獨特的「微RNA表徵」與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預後及疾病進展相關。另外微RNA轉錄片段的突變並不少見,且可能具有功能上的重要性。



類風濕關節炎的嚴重度增加淋巴瘤的危險性


翰晃

2006 三月 03

類風濕關節炎或其他自體免疫疾病,可能因為給予免疫抑制劑治療而發生淋巴瘤的危險性。最近在Uppsala Akademiska醫院Baecklund博士的研究報告認為,這種危險性不是因為治療的關係而是與疾病嚴重度有關,反而用強烈的治療而減少發炎的發生進而減少淋巴瘤的罹患率。研究從1964年到1995年之間共追蹤了74,651名類風濕關節炎的病患,將其中378名罹患淋巴瘤者與378名沒有罹患淋巴瘤及其他癌症的病患作為對照組,發現類風濕關節炎嚴重度與併發淋巴瘤有關。嚴重者比一般類風濕關節炎會增加61.6倍發展成淋巴瘤的危險性;這些淋巴瘤的組織型態有48%屬於瀰漫性B大細胞淋巴瘤;另外有12%淋巴瘤病人與EB病毒有關。而就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而言,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使用標準非生物(nonbiologic)製劑會引發淋巴瘤。


大腸直腸癌手術後加強定期追蹤可改善預後


翰晃

2006 三月 03

以前大腸直腸癌第二、三期病患手術後,到底要間隔多久追蹤一次,追蹤檢查項目為何等,曾經是個爭論的問題。目前的說法是嚴謹的追蹤對於病人的預後會有幫助。

隨機研究共收集了259名第二、三期病患,在病患手術後的追蹤檢查上分簡單及嚴密兩組進行結果分析,兩組追蹤的頻率都一樣是前面二年每三個月追蹤一次,到第三年、五年時每六個月追蹤一次。其中一組用臨床評估及腫瘤標記來檢查,另外一組用電腦斷層、超音波、胸部X光、大腸直腸鏡檢查等方式。經過44個月的追蹤發現,對於第三期病患幫助不大,但對於第二期大腸癌病患或第二、三期的直腸癌的病患都確實可以延長存活期。主要是因為有40%的復發病患藉由大腸直腸鏡檢查時,早期發現早期切除,而延長病人的存活期。

對於第三期病患還看不出精密檢查比簡單檢查還有效,不過研究者認為用正子攝影及追蹤檢查間隔縮短,應該對第三期病患會有所幫忙。



肺癌末期醫生建議插管是否有此需要?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余垣斌醫師

2006 二月 24

答:以您所述之情形,肺癌對治療之反應已不理想,且病情顯示在持續進展,因目前所需氧氣濃度已高,若肺部再有變化則勢必只有插管一途,但考慮肺部之問題其實是因癌症本身未能有效控制所致,故插管雖可暫時維持呼吸卻無法改善肺部之功能,除非臨床判斷肺部主要為感染所致,則有可能使用抗生素而改善,否則插管使用呼吸器可能只是使病患徒增痛苦,故目前之照護可考慮以安寧照顧的角度出發,以減少病患所承受的不適,請再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