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放射治療加上Cetuximab治療頭頸部的鱗狀細胞癌


譯者:江惠綾

2006 五月 05

一、 研究目的與背景
我們進行一個多國性隨機分派的第三期臨床研究,比較單獨使用放射治療以及放射治療加上cetuximab治療頭頸部的鱗狀細胞癌的結果。Cetuximab是一個可與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結合的單株抗體,可用於治療局部進展性的(locoregionally advanced)頭頸部鱗狀細胞癌。

二、 研究對象、方式
這項研究收納了424位局部進展性的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病患,將他們隨機分派為僅接受高劑量放射治療(213位)或是接受高劑量放射治療加上每星期的cetuximab(211位),cetuximab的起始劑量為每平方公尺體表面積400 mg,之後每週每平方公尺體表面積250 mg,使用至放射治療結束,為期6~7週。主要研究終點為局部控制的延續時間,次要研究終點為整體存活率、無疾病進展的存活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治療反應率和安全性。

三、 研究結果
在合併放射治療及cetuximab的病人,維持局部控制狀況的平均時間為24.4個月,僅接受放射治療的病人為14.9個月;相較之下,合併療法的癌症病患發生局部進展及死亡的整體危險比(hazard ratio)為0.68(p值=0.005)。平均追蹤54.0個月後,接受合併療法的病人的整體存活時間為49.0個月,僅接受放射治療的病人為29.3個月;合併療法的死亡整體危險比為0.74(p值=0.03)。
合併療法也顯著地延長了無疾病進展的存活率,其疾病進展及死亡的整體危險比為0.70(p值=0.006)。副作用方面,除了痤瘡狀疹(acneiform rash)及輸注反應發生率較高之外,第三級以上的毒性反應(包括黏膜發炎等)並沒有顯著差異。

四、 結論
用高劑量放射治療加上cetuximab治療局部進展性的頭頸部的鱗狀細胞癌可以增加局部控制率,並減少死亡率,而且不會增加常見的放射治療的副作用。



腹腔疾病會增加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危險性


翰晃

2006 四月 28

腹腔疾病(Celiac Disease)會有一些併發症如骨質疏鬆症、不孕症、自體免疫疾病及惡性腫瘤,其中有一些報導在腸胃道的T細胞淋巴癌會增加到30到40倍以上。但這次荷蘭的Leiden大學醫學中心的Luisa Mearin醫師,作者研究報導發現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病患,其中有腹腔疾病者只有1.2%,對照組只有5%,關於年齡、性別等因素都排除後有腹腔疾病者引起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危險性增加2.6倍。在腸胃道引起的T細胞淋巴癌比其他地方多增加28倍,但並沒有像以前所報導的30到40倍以上。所以作者認為腹腔疾病會增加非何杰金氏淋巴癌但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高,主要發生在T細胞小腸淋巴癌,但一般來講這種疾病還是比較少的。


低劑量Isotretinoin對減少頭頸癌的復發沒有幫助


翰晃

2006 四月 28

以前的研究是用維甲酸來作為頭頸癌的輔助療法,以減少頭頸癌的復發。問題是只要劑量調高副作用就變強,所以臨床上的使用比較困難。後來研究者提出用低劑量的Isotretinoin來做為再次復發時的用藥,這是美國亞特蘭大Khrui博士將1190名病患治療後分成兩組,第一組使用Isotretinoin、第二組使用安慰劑來做比較,這些病人共服用3年並追蹤4年,就有抽菸與?抽菸者所做的比較,有抽菸者的危險係數高1.64倍,也發現有3%病患肺部有新的轉移,17%從口腔轉移出來。這兩組經過長期追蹤後,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復發或再轉移上並沒有區別,所以他們認為低劑量Isotretinoin不能當做化療後預防或減少頭頸癌的復發。


小細胞肺癌末期存活期有多久呢?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洪英中醫師

2006 四月 28

答:小細胞肺癌對化學治療反應較好,但是多半還是會再復發,若能達到完全緩解,則存活率會較好,也許可以達到2年多,不然平均大約是1年。至於化療後的改變,這樣的敘述無法判斷是進步或是惡化,但是化療對小細胞肺癌一開始都有很好的反應,若是沒有特別的不舒服,一般建議持續治療。食慾增加是好的現象,若沒有糖尿病的話,甜食並不是不能吃,只要不要全部都吃甜食而正餐不吃就好。至於病情的話,終究是要讓病人了解,不過不同的情況可能會有不同的說明方式,畢竟這個癌症的預後不是很好,也許應該早點讓他知道,讓他有充分的時間去完成他的理想以及一些心願。


為什麼健保不給付健澤這個藥呢?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余垣斌醫師

2006 四月 28

答:目前健保之給付標準順鉑(Cisplatin)與健澤(Gemcitabine)只給付在已轉移的肺癌,在輔助化療中並不給付。令尊之情形為手術後之輔助性化學治療,一直到最近幾年,這樣的治療才逐漸被證實有助延長存活(也就是說之前開完刀是不一定要接受化療的)。且先前的幾個大型研究及目前肺癌治療準則之建議,反而是Vinorelbine或VP-16(etoposide)等藥較有證據支持使用在輔助性的化療,由於同一種化療藥物常同時對多種癌症有療效,這一點倒是無須過慮。


乙狀結腸癌轉移肝臟治癒的機率大嗎?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劉峻宇醫師

2006 四月 28

答:雖然大腸直腸癌的血行性轉移有許多轉移的病灶,但絕大多數的病人臨床上有意義的轉移都侷限在肝臟,這種疾病散佈的模式是以肝臟為導向(liver-directed)的治療為主要理由。從了解大腸直腸癌轉移的生物學得到最大的好處是切除肝臟轉移可能治癒某些病人。許多回顧性研究指出,未治療的肝臟轉移預後很差,雖然現今的全身治療可以使存活率較高,中位存活期大約是12個月。相反的,只有肝臟轉移的病人接受肝臟切除之後的存活率明顯的改善,5年存活率介於25% ~ 38%之間。更近期的研究確認了適合接受肝臟切除的病人對存活有幫助,10年存活率有20%。


骨髓移植完後可以參加瑜珈運動嗎?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張牧新醫師

2006 四月 28

答:裝置人工血管那邊的手臂,應儘量避免太大的彎曲或伸展運動(會造成人工血管的尖端回彈),也不適合做突然的用力的甩動,但其他身體部位的伸展運動或運動則較無妨。


新的標靶治療藥劑Panitumumab使產生抗藥性的大腸直腸癌延長生命


翰晃

2006 四月 21

以前的單株抗體有些是從老鼠的細胞株培養出來,再經過人工合成,其中有90%是人類的,10%是老鼠的,往往有比較嚴重的副作用如藥診等。最近M-美國公司發展出來完全是人類的單株抗體Panitumumab,用在有抗藥性大腸直腸癌的病患,作為治療對象有良好的療效。以大腸直腸癌的致病機轉是上皮生長激素接受體過量增生所致,使用這種對抗上皮生長激素接受體的人類單株抗體來抑制癌症的生長是個良策。

這是比利時Ghent大學以Peeters醫師為主的第三相研究報告,他的病人共463位,是以前接受治療產生抗藥性的大腸直腸轉移的病患,另外有231位為對照組。結果發現可減少46%的大腸癌增生,在第8週效果就顯現出來,其中與對照組相比是49%比30%,到第32週差異就更明顯。其他標靶治療藥物的副作用如濕疹、噁心、疲勞、拉肚子等但是Panitumumab較少見,目前沒有一個人因此而死亡,此藥將來可能是標靶治療的明日之星。



早期使用維他命D可以減少乳癌的發生率


翰晃

2006 四月 21

加拿大Sinai醫院Knight醫師所作的研究報告,他將576位女性,年齡20到59歲之間,在1年之間得到乳癌及1135位同年齡健康的女性當作對照組,發現10到19歲常常有戶外活動的乳癌危險系數減少到0.55,而年齡20到29歲有戶外活動比沒有戶外活動的人危險系數是0.72。

因為戶外活動照射太陽的紫外線可以轉化為身體裏的維他命D,補充含有維他命D的食物如魚肝油、營養奶、魚類等,如超過10年可減少乳癌的發生,危險系數是0.64;每週有喝9瓶牛奶比少於5瓶牛奶在20到29歲之間所產生危險系數0.75;所服用含有維他命D、營養牛奶、魚類可減少乳癌的發生;在年輕時常常有戶外活動、飲食習慣若常常攝取較高的維他命D,讓體內維他命D生成及吸收比一般人多,也是可以減少乳癌的發生,這個研究已將年齡、病史、種族、生小孩的年齡分析過後所得的結論,結論是維他命D的吸收確實可以減少乳癌的發生,尤其是在青春期的時候。



何時才可以確定能把人工血管取出風險較小?


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 蕭秀

2006 四月 21

答:人工血管的放置目的是為了化療期間的一種安全措施。有幾種情況會考慮將之取出,其一、病人有發燒症狀,遍查不著原因時,就有可能會懷疑人工血管造成的感染,而將此源拔除。其二、管路不通或接管脫落。其三、已經完成治療,治療的醫師認為病情穩定了在病人要求下而拔除。

因為人工血管的材質與人體組織相似,在沒有讓病人有不適的異物感或發生上述情況時,是可以長置體內的,唯在不使用或使用後須依沖洗時間以維持管路通暢。



原位癌在乳癌是否需服用Tamoxifen嗎?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余垣斌醫師

2006 四月 21

答:乳房原位癌若是僅接受原位癌切除或乳房保留手術且當ER/PR為陽性時,可「考慮」接受5年之Tamoxifen治療,根據NSABP-B24這個臨床試驗的報告,使用Tamoxifen與不使用者經平均追蹤74個月後發生乳癌的機會分別是8,2%及13,4%,亦即可減少5%左右的絕對風險,但考量到Tamoxifen本身的副作用,請再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是否要停用Tamoxifen。


在性行為或輸血後是否可以馬上檢驗出有無愛滋病?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施盈逸醫師

2006 四月 21

答:愛滋病毒感染後,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產生愛滋病毒抗體,因此在感染後的早期,可能因抗體尚未產生而檢驗呈陰性反應,此即為空窗期。一般而言,約是病毒感染後6到12週。在沒有產生抗體前可以PCR(聚合?連鎖反應法)檢查存在於人體細胞內的病毒基因,但方法很麻煩,無法用在大規模篩檢。


膽管癌開刀成功率如何?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劉峻宇醫師

2006 四月 21

答:膽管癌是屬於治療上較為棘手的癌症,可概略分為:1.可開刀切除、2.不可開刀切除兩方面著手。

1. 可開刀指的是可以把原發腫瘤切除完全,切除後可能要配合膽道引流或重建手術,整體手術後可考慮再加上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甚至同步放射及化學治療(但效果目前尚未確認比單做電療好)。

2. 不可開刀切除的病人,其原發腫瘤無法拿下或已有其他器官轉移,治療方針以緩和病人症狀(例如黃疸)發生,可以以內視鏡或開刀方式將阻塞的黃疸(膽汁)引流,而控制癌細胞的生長則考慮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
膽管癌化療藥物進展不多,可選擇的藥物不多,以Gemzar、5-Fu為主。飲食上不要過度油膩,因為膽汁與脂肪消化吸收有關,膽汁的滯留會影響脂肪類的吸收,太油容易拉肚子消化不良。



沒有接受Tamoxifen輔助性治療的乳癌病患其對側乳癌的賀爾蒙受器狀態與原發乳癌受器狀態無關


譯者:鄧仲仁

2006 四月 21

一、 研究背景與目的
乳癌病患使用5年tamoxifen輔助性治療,可減少45%對側乳癌(contralateral breast cancer, CBC)(註:本文所述「對側乳癌」均指「續發性」而言)的發生率;此治療效益似乎大多侷限於原發乳癌(primary breast cancer, PBC)動情激素受器(estrogen receptor, ER)陽性的病患,然其原因仍未明。因此我們合理地假設:對側乳癌的受器狀態與原發乳癌的受器狀態相關,而動情激素受器陰性(ER-)的原發乳癌,因tamoxifen無法抑制其生長,較有可能發生動情激素受器陰性(ER-)的對側乳癌。
本研究的目的即在評估,原發乳癌的激素受器表現情形,是否能預測之後對側乳癌的激素受器表現。

二、 研究方式
我們使用德州休斯頓Breast Center at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所保存的資料庫(此資料庫統計了從1970~1998年間,總共50,538名乳癌病患的臨床資料),仍保有可靠臨床與生化資料的病患有1,158名,找出其中原發乳癌及對側乳癌已知ER(193位)及或者PR(178位)狀態的病患。動情激素受器與黃體激素受器的檢測,均在2個中心實驗室中,使用相同的品質控管協合物結合法(quality-controlled ligand-binding methods)作業。這193名病患中的126名不曾接受任何輔助性治療(adjuvant therapy),34名接受了輔助性tamoxifen治療,33名則僅接受輔助性化學治療(adjuvant chemotherapy)。從診斷原發乳癌至發生對側乳癌的平均時間為3年。

三、 研究結果
在未接受全身性治療的病人中(總共有126名),有88%動情激素受器陽性(ER+)病患,和75%動情激素受器陰性病患後來發生了動情激素受器陽性的對側乳癌,( p值=0.11 )。使用tamoxifen治療的病人中,動情激素受器陽性病患,有47%後來發生動情激素受器陽性的對側乳癌,有53%後來發生動情激素受器陰性的對側乳癌,其發生率大約相等(p值=0.99)。
黃體激素受器的情形相似。在未曾接受治療的112位病人中,其中有59%黃體激素受器陽性(PgR+)及66%黃體激素受器陰性(PgR-)的原發乳癌病患後來發生了黃體激素受器陽性的對側乳癌,(p值=0.48)。使用tamoxifen治療的33位病人中,黃體激素受器陽性的原發乳癌病患,有50%後來發生了黃體激素受器陽性的對側乳癌;而黃體激素受器陰性的病患則有27%(p值=0.28)。

四、 結論
在沒有任何輔助性治療介入的情形下,原發乳癌的動情激素受器或黃體激素受器狀態,並不能夠預測對側乳癌的賀爾蒙受器表現情形。為什麼tamoxifen在賀爾蒙受器陰性的原發乳癌病患中,無法減少其發生對側乳癌,應有其他的原因待查明。



大腸直腸癌診斷早期有較高發生靜脈栓塞的危險性


翰晃

2006 四月 14

在歐美飲食與種族不同引起靜脈栓塞的比例非常高而在東方較少,加州大學White醫師所作的研究統計,他花了六年時間分析68,142位大腸直腸癌病患,有3%大腸直腸癌患者同時發生深部靜脈血栓,在診斷後初期6個月高達5%、第7到第12個月降到1.4%、第二年降到0.6%,所以早期較容易發生,他也察覺到東方人較少西方人較多。發生靜脈栓塞會減少病患的存活期高達20-30%,也就是病患會提早死亡。

研究團隊認為靜脈栓塞可以出現在惡性的癌症,有此現象的個案,又容易導致其他併發症,使病人存活期減少。因此腫瘤科醫師不只在治療癌症,也要治療因癌症引起的併發症。以前西方較注重深部靜脈栓塞,但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此併發症愈來愈多,所以醫師要特別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