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內有淋巴節是不是很不好的狀況?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劉峻宇醫師

2007 五月 04

答:電腦斷層腹腔內發現一淋巴結,得看淋巴結大小,如果淋巴結腫大的程度讓醫師懷疑有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則可以考慮進一步安排其他檢查,有時看淋巴結的位置適不適合做切片檢查,如果容易性高,可以考慮直接切片或穿刺檢查確定診斷。然而大多數的情況可能僅是良性(反應性)的增大,醫師多半會採取定期追蹤方式,若有逐漸變大情況或是腫大的淋巴結數目增多,就要更積極查出可能診斷。必要時可請外科醫師行剖腹探查取出腫大的淋巴結做病理診斷。


肝硬化應如何保養?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劉峻宇醫師

2007 五月 04

答:肝臟組織隨著炎症及硬化程度的加重,會出現腹部鼓漲(腹水)、水腫等現象。而肝臟一旦由炎症進展成為硬化,迄今並沒有任何方法能使已經「硬」的部分再變「軟」回來。肝硬化後的併發症有幾個,您提到的「靜脈曲張」,主要由於肝硬化使得要流入肝臟的血流阻力增加,導致肝門靜脈的壓力上升,這些受阻的血液於是回堵至胃及食道的靜脈,使其產生曲張。嚴重時,胃或食道上曲張的靜脈會破裂而導致大量出血,於是見到解黑便及口吐大量鮮血等情況。這是一個相當危急的併發症,因此有時候醫師在為病患做胃鏡檢查發現有較嚴重的靜脈曲張時,會考慮以特製醫用的橡皮將曲張的靜脈「綁住」,使其縮小。事實上,當肝硬化達到相當的程度,肝機能也不足以因應身體的新陳代謝要求時,便會出現種種的併發症或後遺症,除了剛提到的靜脈曲張,還包括有:肝性腦病變、脾機能亢進(貧血、出血傾向)以及腎機能不全(水腫、肝腎症候群)等。


喉癌復發有什麼治療方案?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劉峻宇醫師

2007 五月 04

答:您父親的情形為第三期喉癌經過完整的化療+放射治療後(約一年後)產生癌症復發的現象。一般來說,復發的頭頸部癌症的治療首先要評估可否開刀(這表示手術治療是復發疾病的首選治療),如果開刀可行,治療準則建議開刀切除復發病灶,並且可考慮加上放射治療(即再次放射治療);如果不適合開刀,則準則建議化學治療或是再次放射治療。如果發生遠端器官(例如肺、肝臟等)轉移,則只能考慮化學治療。這裡要強調,每個病患病情不盡相同,需要醫療團隊為每位病人討論最佳的治療方式,並且家屬能了解,才能為病患帶來最大的利益。


肺癌病患的氣管切口裝置相關照護


台北榮總護理部 吳純護理長

2007 五月 03

答:首先來談氣管插管的作用:其一為促進氣管、支氣管分泌物排出或人工抽痰方 便,其二為使空氣的通過比較容易,幫助病人呼吸順暢,通常當病人有很多痰但體力弱,咳痰能力差,甚至無法自己咳痰時需要氣管插管。

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經過鼻子或口腔,把一條管子插入氣管,即為氣管內插管; 優點是能夠迅速地插入、避免外科傷害。缺點是長時間使用喉部會水腫、糜爛、舌部壓迫性潰瘍、聲帶受傷、或肺部感染、不好固定容易移位、病人也容易咬住管子或是分泌物阻塞管子而影響抽痰不徹底,同時口鼻部清潔衛生也不 容易維護,因此較適合短期使用。

另一種是在頸部第二、第三或第四氣管環作一外科切口,將氣管套管經過切口進入氣管,即為氣管切開造口。好處是對口鼻部清潔衛生容易維護,使抽痰更徹底,感染機會低一些,長期使用時病人不必一直張著嘴所以會比較舒服,缺點是需要外科傷害。

至於氣管切開術後飲食問題是採取鼻胃管灌食或由口進食,通常視病人的狀況來決定,吞嚥反應正常者術後24小時即可由口進食流質或軟質食物,當第一次進食或喝水時可能會有咳嗽和吸入食物現象,需要時給予抽吸,但病人慢慢就學會即使有套管存在,亦能順利進食或喝水。

氣管切開造口術後不能說話是暫時性的,初期可用筆談、手勢、圖表來溝通,長期以後用軟木塞塞住套管的開口或先利用依次呼吸,然後用手指蓋住套管口就可以說話,最好是單字或兩個字以免疲倦,平時套管口可以用紗布似帘子般遮蔽套管口,以維持氣管內之溼度及乾淨度。
總而言之,由於體力變差,又有外物如氣管插管、鼻胃管等留置,需要長期臥床時感染機會增加在所難免,感染現象也會重複發生,盡量細心照顧就是。


談肺癌患者手術後如何自我照顧


台北榮民總醫院護理長 吳 純

2007 五月 03

肺癌的治療可分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等,它可以是單獨療程,也可以是兩者、或三者相輔混合治療,通常視腫瘤狀況及主治醫師的判斷來決定,一般認為腫瘤尚未蔓延時都贊成外科手術為主,效果也較佳。由於肺癌手術需要沿著肋骨由背側到胸前打開胸腔進行,傷口約25-30公分長,需一到兩條胸管引流胸液7到9天,又需作深呼吸咳痰動作,術後疼痛難免,因此出院後需要一段時間居家自我照顧來恢復。以下就飲食、疼痛處理、傷口照顧、生活起居活動等方面來說明:

飲食方面:
手術後除了本身原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宗教因素等需要特殊飲食控制外,一般以均衡飲食即可、當然食用充分的蔬菜水果更好。

疼痛處理:
開胸手術時,胸肌及神經均可能受傷,引起傷口部位之麻痛和刺痛,在急性期一週內使用止痛注射劑來減輕疼痛,才可維持順暢呼吸及有效的咳嗽,以促進手術後恢復,出院後這種麻麻和刺痛感覺經口服止痛藥或局部塗抹止痛軟膏,配合適量的肢體活動,大部份在數週或數月後改善,但也有部份患者需要更長時間才會改善,假使疼痛嚴重到會影響作息、睡眠時可與醫師討論尋求解決方法。

傷口照顧:
出院後注意保持周圍皮膚清潔乾燥,一週內以擦澡為宜避免傷口潮濕,需要時用棉籤沾優碘擦拭傷口,胸管拔除後的縫線出院後一週回門診拆線,手術後六個月內避免舉重物。此外若發現傷口有紅腫熱痛、發燒等需馬上返院診治。


生活起居活動方面:
手術後的復健運動:含深呼吸運動及咳嗽動作、肢體運動、擴胸運動等。呼吸運動及作咳嗽動作主要是促進肺擴張,防止肺葉萎縮塌陷,可增加肺活量和加強呼吸肌的力量以減少肺炎發生。而肢體運動、擴胸運動可回復上臂及肩膀正常的活動,同時可以降低胸壁傷口部位疼痛和僵硬感。手術前醫護照顧小組會作說明與動作示範,通常在手術後就開始復健,在一般正常患者開兇手術後一至二週肺活量、肺功能就可逐漸恢復。深呼吸的方法是橫隔和腹部的呼吸,把雙手放在肚子上,慢慢由鼻子吸氣,肚子會鼓起來,然後嘴巴成吹口哨樣慢慢吐氣,肚子就縮下去(也就是丹田式呼吸)。咳嗽運動座著或躺著均可,咳嗽時可雙手按住傷口,先做一次深呼吸後,再慢慢深吸一口氣,憋氣,接著在吐氣時順勢咳出。手術後第一天臥床時即儘早床上翻身、腿部上下伸縮、舉高、內外擺動,第二天做手臂運動,不要怕牽扯到傷口會痛而不敢動,在他人協助扶持下可慢慢坐起來並下床活動,這種肢體運動、擴胸運動可促進全身循環,使肺擴張良好有助康復,因此出院後生活作息規律早睡早起,持續每日適量呼吸運動、擴胸運動、散步、永遠戒菸等均是很重要的。
何時可以登山或出國旅行;手術前若患者本身肺功能正常者,一般手術後一兩個月體力會復即可出國旅遊、或登山,當然事先可與醫師討論。

結語
總之手術後若能生活規律早睡早起、適量運動、保持心情開朗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切記定期追蹤檢查,醫師將密切觀察癌症有無復發,定期檢查包血液、胸部X光、骨頭掃描和其他檢查等,,同樣地若自覺身體出現任何問題如喪失食慾、體重減輕、疼痛、呼吸困難、咳嗽等,則馬上回院找醫師,切勿延誤,因這些現象可能是癌症復發的症狀,以便及早處理



淺談喉癌


台北榮總護理部  許淑華

2007 五月 02

前言
喉癌為上呼吸道最常見的癌症,大部分發生於50-60歲,最近女性患者有增加的趨勢,可能因為女性抽煙人數增加之故。喉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為抽煙、飲酒過量、家族史、因職業暴露在灰塵、煙、污染的空氣等。

喉的解剖與功能
一、解剖位置:
喉部由九塊軟骨組成,在聲帶以下部位之內襯上皮為偽複層上皮,含纖維柱狀上皮及杯狀細胞、基底細胞,有助於異物顆粒的捕捉及分泌物的排出。
二、功能:
喉部是人體的發聲器官,亦為氣道的一部分,具有呼吸功能。喉部的反射運動會引發強烈咳嗽,保護下呼吸道不被異物侵入,並協助吞嚥,防止吞入的食物、液體誤入氣管。

喉癌的病因與表徵
一、喉癌的病因:
1喉部長期受刺激,如抽煙、喝酒、有毒的燃料。
2經常濫用聲帶,如長期大聲喊叫。
3慢性喉炎未治療。
4家族遺傳。
二、喉癌的表徵:
聲音嘶啞、喉部異物感、喉痛、吞嚥障礙、吞嚥、呼吸困難、有臭味、血痰、體重減輕、末期在頸部可觸摸到硬塊、頸部淋巴結腫大、聲音嘶啞、疼痛反射至耳部。

診斷檢查
一、視診及觸診:由頸外觸摸,有無頸部淋巴結轉移及甲狀軟骨是否疼痛。
二、X光檢查:頸部軟組織攝影和電腦斷層攝影是目前最常採用的方法。尤其是電腦斷層攝影,可以看到腫瘤侵犯的深度及看出還沒辦法由觸診發現的頸部淋巴結轉移,因此可以作為有無頸淋巴結轉移的重要依據。
三、顯微直接喉鏡或軟式纖維喉鏡檢查:可採集組織標本,做病理檢查。是診斷上最基本和確定的檢查。
四、食道鏡及氣管鏡檢查:懷疑有環狀軟骨後區、氣管或食道侵犯的喉癌或下咽癌,都需要做食道鏡或氣管鏡來確定腫瘤的範圍。

醫療處置
依腫瘤分期選擇放射線治療、手術切除或保守療法。
一、放射線治療:多採鈷六十放射線治療,適用於第一、二期聲門癌病人。
二、手術治療:依腫瘤位置大小不同來選擇手術方式。
三、手術合併放射治療:多用於聲門上癌、聲門下癌、已轉移或懷疑轉移的聲門癌及下咽癌。
四、保守療法:末期喉癌只能用放射線或化學治療做姑息療法,以及營養的維持與體液的供給。

結論
雖然在耳鼻喉科的頭頸部腫瘤中,喉癌僅佔7%,低於佔第一位的鼻咽癌以及第二位的口腔癌,但因喉部為呼吸的必經之處,又是人類的發聲器官,影響生活品質非常大,實在不容我們忽視。



喉癌的照顧


台北榮民總醫院 護理部 陳嬿如專科護理師

2007 五月 02

一、前言
喉頭乃人體一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中空器官,它是位於頸部的中間,也是連接咽及氣管的一個短小通道。聲帶位於喉頭的內腔。喉的上方有會厭軟骨,可以上下活動,好像蓋子一樣。喉的前壁是由甲狀軟骨所形成。喉的下方有環狀軟骨,它與氣管的第一塊軟骨環相接。喉的後方是下咽部。
喉頭與呼吸、發聲及吞嚥等功能息息相關。因喉頭下方連接氣管,空氣進出及排出均須通過此通道。呼氣經由聲帶的振動而產生了聲音,同時,在咽、顎、牙齒、舌頭及嘴唇的合作下而順利產生了說話型態。當進行吞嚥動作時,會厭軟骨會蓋住聲門,使食物或飲料避開氣管而進入食道,只要空氣以外的物質進入氣管,會立即產生咳嗽反應,將異物排出氣管。

二、喉癌的症狀
喉癌的腫瘤如長在聲帶上,因腫瘤會干擾聲帶的發音,其早期症狀會出現聲音沙啞;腫瘤長在聲門的上腔或長在喉頭以外的部位,其最初呈現的症狀就不是聲音沙啞,而是在喝熱開水或果汁時,喉嚨會有疼痛及灼熱感,繼而發現頸部有腫塊,接著才是聲音沙啞。如有頸部淋巴結腫大、耳痛、體重減輕及全身軟弱,則表示癌症可能已經轉移了。

三、手術前後的護理
(一)手術前的護理
經由間接與直接喉鏡檢查後,懷疑有喉癌時,醫師會建議病人做切片病理檢查,一旦證實為喉癌時,則需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喉部手術需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會花較長的時間,所以必須做好完善的準備。如手術前需接受一連串的檢查,包括抽血、驗大小便、做心電圖及X光檢查,以供手術的參考。
全喉切除手術會將聲帶切除,它將使病人的說話能力喪失,因此手術前會安排與語言治療師會談,介紹發聲溝通的方式,包括食道語、使用人工發聲器、裝置幸保氏發聲瓣等。護理人員隨之亦會與病人商量在完成手術後,與他人的溝通方式,例如藉由手勢、使用紙筆、或溝通卡等方式以便在無法發聲時,仍能表達自己的需要。

(二)手術後的護理
病人從恢復室回到病房時,身上會有氣切口及一些管子,包括鼻胃管、傷口引流管、導尿管及點滴管。護理人員會時常注意其體溫、血壓和脈搏的變化,及確保身上管子的通暢。如感到疼痛可以通知護理人員給予止痛針,以減輕疼痛。

氣切口為新的呼吸通道,常有痰會從此通道咳出,也可能帶有血絲,此時可使用柔軟面紙輕輕擦拭。當痰不易咳出時,則可由醫護人員進行抽痰。為了防止異物掉入氣管造廔口,平時會以廔口兜覆蓋。護理人員會每天清潔廔口周圍皮膚,防止傷口感染。
傷口引流管是用來引流傷口內的血水,幫助傷口癒合。護理人員會注意您引流管的量及是否通暢、扭曲或牽扯而脫落。當引流量逐漸減少時,醫師會視情況拔除。

手術後應採半坐臥姿勢休息,也就是將床頭抬高30至40度,同時在頭部墊一小枕,避免頸部過度伸張而牽扯傷口,導致傷口裂開,且可利於傷口的引流及肺部擴張。手術當天宜臥床休息,在床上仍可活動四肢,護理人員也會協助病人翻身或改變姿勢,以減輕全身的酸痛不適,同時避免壓迫到傷口。雖然一些管子可能會影響活動,但手術第二天在旁邊有人協助的情況下,即可下床活動。早期下床對傷口的癒合及恢復均有助益,但應避免傷口及各種管子的牽扯。

很多病人擔心不能發聲這個問題,的確,手術後失去了聲帶,是不能用正常聲音與他人說話,但當傷口癒合後,便可經由食道語或人工發聲器發聲。傷口未癒合前與他人的溝通,則完全需要藉助於紙筆、手勢及溝通卡等方法來表達。因此,最好從手術前就與家屬,醫護人員一起練習這種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在廔口癒合後即可與語言治療師共同開始做語言訓練。



食道癌護理


台北榮總護理部 吳純護理長

2007 五月 02

答: 食道癌的成因:食道癌在惡性腫瘤中是很困難被早期診斷的,發現時病人已營養狀況差,癌瘤的發生,男多於女,年齡分佈以50至70歲者最多。詳細病因尚未確証,據統計有抽煙、飲酒、喜熱飲食,及重調味料的人口中,發生率最高,發生於食道中段的病人較多,在生活較艱苦的地區較常見、有色人種又多於白種人。 食道癌的症狀:吞嚥困難、體重減輕、痛(胸骨下脹痛感)食物反流、嘔吐、咳嗽、呼吸有臭味、貧血、喀血、黑便、聲音斯啞、高血鈣症(尤其骨轉移)。 預防:戒煙、戒酒飲食清淡,生活規律、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食道胃鏡檢查。 常見治療1、放射治療(腫瘤太大時)可以減少腫瘤的大小使不適症狀獲得暫時緩解。 正常的食道組織對於放射線非常敏感,因此大劑量的放射線反而會導致食 道攣縮或狹窄,為了避免此副作用,通常一個療程約需6至8週。 此外,放射治療的第一週,會導致食道黏膜水腫造成急性食道炎及吞嚥疼 痛。亦可能會引起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直到治療結束。2、食道擴張 常在放射治療後或手術後實施,以擴張狹窄的食道。為了維持個案的吞嚥功能,此一治療可以重複實施。3、外科手術 對於不能手術的患者:一般可酌情先採取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此時主要在滿足病人營養需求;最適當的方式是在上腹部作胃造廔手術。造廔手術前醫師會解釋手術的目的和過程,以獲得病人的合作和日後自我照顧的配合。 造廔手術後: (1)疼痛:可用止痛藥劑。 2)作深呼吸、咳嗽,及保持口腔清潔,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3)保持管路引流通暢及固定良好,若滑脫切勿自行插回,以防將手術接合 部位破壞,或引起感染。 (4)保持傷口清潔避免感染,促進癒合,每天以優碘消毒擦拭,後以Y型 紗布敷蓋。 (5)造廔灌食腸道適應:促進早日適應灌食以獲得適當的營養,通常理想熱量為2000-2500大卡(市售安素、愛康...等每天5-7罐),起初灌食食物直接灌入腸道時,容易引起腸道立即蠕動而導致病患腹瀉、腹痛,故必須循序漸進。一般灌食食物每1CC等於一大卡,灌食常規如下:手術後三到五天開始灌食;先評估腸蠕動情形; 灌食第一天:以500cc葡萄糖水由造廔管灌入,維持每分鐘20微滴,持續24小 時,病人無腹脹腹痛等不適反應時,則可進入下一天之進度。


舌癌的治療與護理


奇美醫學中心 耳鼻喉部 陳敏佳護理師

2007 五月 02

一、前言
隨著國人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變,頭頸部腫瘤的發生,近年來有持續增加的趨勢。舌癌是口腔第二常見的腫瘤,最常發生在舌腹側緣或是中1/3的舌側。舌頭的後三分之一(舌頭基底部)也可能會有惡性變化,加上內舌肌肉之間有許多肌肉的界面,因此舌癌很容易往黏膜下蔓延,且舌癌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致使大部分患部在診斷時都大於2公分,疾病的治療方式和預後也大受影響,所以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才是預防疾病的不二法則。

二、舌癌的症狀
舌癌的症狀包括白斑、潰瘍、疼痛和吞嚥困難等,若舌頭伸出時固定、無法自由運動或不對稱,表示深部肌肉已受侵犯;發生在舌前2/3的舌癌,40%會有頸部轉移的情形,而舌尖和舌背則較少見頸部轉移。

三、舌癌的治療與護理
舌癌的治療大多以手術切除為主,晚期舌癌除了須手術外還須執行放射線治療,以下就手術前後的護理和注意事項逐一說明:

(一)手術前的護理
舌癌手術須在全身麻醉下進行,因此在手術前須先進行多項的檢查,包括抽血、心電圖、胸部X光檢查,若舌癌的病灶過大,則須加作頸部電腦斷層掃描、腹部超音波、骨骼掃描等檢查來協助診斷是否有其他部位的轉移,對於病灶較大的舌癌,在手術前有時須會診整形外科一同評估於切除後傷口部位植皮重建的必須性或可行性。

(二)手術後的護理
手術後病患身上除了會有舌部傷口外,也會有靜脈輸液管及鼻胃管的留置,因為口腔有傷口無法進食,需要上述兩種管路來供給營養以促進傷口與疾病的癒合,一般鼻胃管的留置時間需依傷口癒合時間而定,大致上約放置十天,待傷口癒合完整可以由口進食後,鼻胃管即可拔除,所以,這段期間鼻胃管留置的照顧是相當重要的,絕對要避免滑脫的發生,否則須再度面臨重新插入的疼痛,如有疼痛情形,可以請護理人員給予止痛劑以減輕疼痛。

手術後第一天身體會較感疲憊不適,可以臥床休息,若不適情形有減緩,可以採漸進式活動,活動上沒有特殊限制,早下床活動對疾病恢復有助益。在發聲方面,因為舌部有傷口,所以講話會較不清楚,隨著傷口的復原,發聲會逐漸清楚,但若切除一半以上的舌頭,發聲的功能可能會受影響。

因為舌頭有傷口,口腔內容易產生分泌物或唾液,需要每隔兩小時執行口腔護理來避免口腔產生異味和微生物增生,口腔清潔的溶液可採用一般市面上的漱口水或0.9%的生理食鹽水,也可自行製作。泡製方法為將一小包綠茶包加入500cc開水及2片甘草片,待綠茶濃度釋放後將茶包取出,綠茶甘草水變涼後即可漱口使用(綠茶及甘草片因含有葉綠素與類黃酮成分,具有消臭、促進唾液分泌、減少口乾之效果)。手術後會有痰液產生是正常現象,可輕輕將其咳出,或請護理人員協助抽痰。
早期的舌癌經由手術將病灶切除再定期追蹤,一般預後良好,文獻指出5年以上存活率達80%;對於較晚期的舌癌,除進行手術治療外,還需配合放射線治療,治療效果會較顯著。因此,舌頭上的小病灶千萬不可輕忽它,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談鼻咽癌放射治療後的護理


劉金鳳

2007 五月 01

鼻咽癌是中國人特有的病,尤以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及台灣省居多。鼻咽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是用直線加速器或鈷60照射,配合輔助性的抗癌藥物化學療法。以下就放射線治療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之護理作一說明:

﹝一﹞急性唾液腺炎、口腔黏膜炎
原因為唾液腺包含於照射範圍內,於放射線治療後二至四天開始有急性反應。放射線後口腔黏膜細胞分裂再生能力降低,黏膜變薄、萎縮而至潰瘍。護理原則為禁食刺激性食物,採溫和、流質、易消化飲食。保持口腔清潔,依醫護人員指導使用漱口水漱口。教導口腔衛生保健,於餐後以軟質牙刷刷牙,以牙線去除牙縫內殘留物質。可依醫囑使用止痛性漱口水,或於進餐前十五至三十分鐘前使用止痛性漱口水,以增進食慾。口腔黏膜破裂厲害時,可建議醫師給予插鼻胃管,以利進食。

﹝二﹞口乾
原因為唾液腺破壞,常見於治療一週後開始,第二、三週達最高。護理原則為多漱口,多喝開水及果汁等,以改善不適感覺。隨身攜帶溫開水。可含維他命C,或硬糖果以促進唾液分泌。

﹝三﹞牙關緊閉:
原因為治療後咀嚼肌纖維化,僵硬而致嘴巴張合困難、流涎。護理原則為教導張口運動,採漸進式增加壓舌板厚度,慢慢將口腔撐大,以避免牙關緊閉。

﹝四﹞牙齒敗壞
由於唾液腺被破壞,唾液減少,口腔酸性增加,細菌滋生,使琺瑯質長期浸於強酸液中,發生脫鈣而蛀牙,牙周組織破壞、牙周病、嚴重放射性骨質壞死。護理原則為教導口腔衛生保健,餐後以軟質牙刷刷牙、漱口。作放射線治療前,先會診牙科醫師檢查口腔狀況,並予必要之處理。依醫囑於睡前使用氟膠。

﹝五﹞味覺改變
對甜味感覺減弱,酸、苦味覺特殊,金屬味覺較強烈,於治療結束後二至四個月可恢復,但也有些不能恢復。原因係味蕾被破壞。護理原則為採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之軟質飲食,避免刺激性及過冷過熱之食物。因對蛋白質食物會覺噁心,可添加洋蔥、檸檬汁、薄荷、香料,或改食植物性蛋白質。食慾欠佳時,可採少量多餐之流質食物,如蒸蛋、蒸魚、稀飯、麵條、軟的蔬菜水果。照射完畢後,隔三到六個月,定期回院作口腔檢查。

﹝六﹞皮膚反應
放射線治療時,會對皮膚造成各種程度上的傷害。急性又分四級:第一度:脫毛,第二度:紅斑、脫乾屑,第三度:水泡、脫溼屑、潰瘍、暴露基底層細胞,第四度:急性壞疽(一)慢性:色素沉著、萎縮、變厚、毛細孔擴張....等。放射線總劑量越大,反應越大。護理原則為照射劃線部位不可任意擦掉,或自行補劃,如有脫落應請放射線治療醫師重劃。攝取足夠的營養,採高蛋白飲食,增加組織修護的能力。減少照射部位的磨擦,穿開襟、無痕、寬鬆低領的衣服。減少照射部位的刺激,穿棉質、麻紗等易吸汗的衣服。避免將照射部位曝露在烈日、強風、寒冷環境下,可使用寬邊帽、傘、絲巾等保護。治療部位禁止塗抹乳液、藥膏、香水或化妝品。當皮膚呈現第一、二級反應時,可繼續治療。乾、癢時不可用手抓,可用溼毛巾或手輕拍。第三、四級反應時,依醫囑暫時停止放射線治療,並使用水溶性藥膏。

﹝七﹞腸胃道反應
會有噁心感、嘔吐、腹瀉等現象,當治療開始後二至三天即發生,治療結束即可恢復。原因不明,可能與放射線引起組織破壞產生有毒物質有關。治療劑量約2000cGY後,會伴隨脹氣、胃痙攣,腸黏膜受損脫落。護理原則為有噁心感時,可飲用發泡飲料如可口可樂、汽水等來促使噯氣,減輕不適。食物採低渣、軟質含鉀量高、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熱量食物。例如:蛋、乳酪、水果凍、香蕉、蘋果汁、葡萄汁、白麵包、白吐司、馬鈴薯。禁止食用全麥麵包、核桃、花生、種子類食物、油炸、油膩多脂食物、巧克力、乾果、咖啡、茶、奶類等。腹瀉後,用溫水和中性肥皂清洗肛門口,並用溫水坐浴,減輕肛門口不適。依醫囑服用止吐藥、止瀉藥。

﹝八﹞骨髓抑制
骨髓及淋巴組織對放射線最敏感,會白血球減少、血小板減少、血色素下降。護理原則為每週定期抽血檢查,若白血球低於三千以下則採保護隔離,戴口罩,多休息,並由放射科醫師決定是否繼續或暫停放射線治療。避免感冒或到公共場所,以免受感染。血小板低於十萬以下,易有出血傾向。應採用軟毛牙刷刷牙,避免牙齦出血,日常生活應小心傷口。若出現貧血情形,依醫囑給予輸血。密切觀察,追蹤抽血檢驗值。多吃高蛋白,高熱量飲食,注意營養均衡。

﹝九﹞禿髮
放射線治療會傷害幹細胞的DNA導致毛囊萎縮,放射線劑量以及治療區域的範圍決定毛髮掉落的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並非所有的患者都會脫髮,只有在照射範圍內的毛髮才會脫落,加照腹部或胸部並不會使頭髮脫落。在治療後二至三星期才會脫落,它是由於髮囊的生長易受放射線傷害所致,在低劑量下頭髮會再長回來。護理原則為使用頭巾保護以及戴假髮。

結論:由於癌病在醫療作業上佔日益重要的地位,更由於醫學的進步,護理人員除了加強在疾病的新知外,對患者的心理層面更有著重大的任務。3.宣導防癌知識,降低癌病罹患機率,不吸煙、不嚼檳榔或煙草。多吃富含纖維及維他命A、C之食物,少吃含脂肪、煙燻、鹽醃、醃製之食物,不吃含防腐劑、色素、受污染、發霉之食物,儘量以蒸煮方式代替油煎油炸。若有任何不適症狀,應立即請專科之醫師就診。



頭頸部癌症病患放射治療後口乾之護理


台北榮民總醫院護理雜誌社 陳菲菲護理師

2007 五月 01

頭頸部癌症是指鼻、咽、喉、口腔(顎、頰、舌、唇)等部位所發生的癌症。最常見的是鼻咽癌。近年來由於國人嗜食檳榔的人口遽增,口腔癌發生率已逐年上昇,在未來的五到十年將嚴重的威脅國人的健康。

由於這些部位所發生的癌症多為鱗狀、扁平上皮細胞癌,屬於細胞生長周期短,因而對於放射線照射較敏感的癌症。因此,多半會接受放射治療。即使是可切除的腫瘤,目前的趨勢也常會採取合併放射治療。完整的放射治療療程一般是七週,自第一週完成(900-1000cGY)後,就會開始有副作用發生。病人的苦楚需要醫護人員的支持與協助,這方面的照顧已有很多的論述,本文今僅就放射治療後口乾的不舒適,介紹其發生原因、生理影響及護理照顧。

放射線治療照射頭頸部癌症的部位,包含了分泌唾液的舌下腺、頷下腺及腮腺。在照射了一週後即造成唾液腺管實質破壞,病人立即可感覺到唾液分泌量減少。隨著療程進展、唾液腺纖維化、唾液漸黏稠、唾液中電解質改變、pH值下降。

唾液有潤滑口腔、軟化食物的功能;唾液 能將食物中的澱粉轉化為麥芽醣以協助消化;正常唾液pH值為6.35-6.85,在口腔中可抑制細菌生長,防止齲齒發生。但當唾液黏稠,pH小於5.6時,便會造成牙齒表面鈣離子脫出,易於形成齲齒。放射線治療破壞了唾液腺而造成口乾時,病人的咀嚼、消化、牙齒的保護功能都受到影響,護理照顧也就應針對這些影響而處理之。

唾液量減少,口腔乾澀,食物不易軟化,病人感覺咀嚼費力。此時,還很可能併隨有口腔黏膜炎疼痛,更使得病人不能正常咬合、咀嚼食物。除了設法減除疼痛,為病人置備的食物應以清淡溫和、無刺激性、柔軟不需費力咀嚼的為主,例如碎肉鹹稀飯、軟麵條、蒸蛋、蔬菜泥、各種口味的麥片粥…等,蔬果原汁、冰淇淋、優酪乳亦是很好的選擇,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還有,記得為病人準備一壺溫開水隨身攜帶(甜飲料不宜),可時常啜飲濕潤口腔,也有隨時清潔口腔的功能。國人對於進口的人工唾液味道感覺不習慣,且全民健保也不給付,有些醫院不建議使用。

至於唾液中澱粉 的消化功能,在食物的消化過程只佔一小部份。澱粉類食物轉化為單醣主要還是在胃及小腸,理論上其影響並不足慮。

放射治療的劑量在4000cGY以上時,口乾現象無法於治療結束後回復正常,而成為慢性、持續存在的問題,口腔衛生因而特別重要。這也是醫護人員會在頭頸部癌患接受放射治療前先安排牙科會診的原因。牙科醫師一方面會先處理病患眼前的齲齒,一方面也會指導病患在放射治療開始後如何照顧牙齒,包括正確的刷牙方法、牙線使用法、載氟器使用法…等。最重要的是在放射治療結束後,除了繼續在放射腫瘤科追蹤檢查癌症病灶,同時也要到牙科門診追蹤檢查以隨時加強指導口腔衛生或及早處理續發的齲齒。至於是否需減少甜食,則須考量個別的病前飲食習慣,及等待有心人在這方面的研究結果作為參考。

近年來放射治療採用立體定位技術,可或多或少避開照射到唾液腺,口乾問題應可減輕,唯減輕程度仍需待一、兩年後才有更詳細的資料出爐。在此之前,上述的護理照顧仍很重要。病人的主要照顧者,應學習如何在其治療期間及治療後能給病人更多實際的協助與照顧;護理人員也應鼓勵家屬能多一、兩位家人輪流參與照顧,以便可以輪替,互相分擔心力。



小兒肉瘤患者併發血栓的機率增加


翰晃

2007 四月 27

肉瘤除了胃腸道基質瘤外,一般治療都非常困難,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都有抗藥性,這些肉瘤有共同特徵就是年齡越輕效果越好,最近發現小兒肉瘤還是有產生血栓的危險性,血栓在癌症也是容易發生但也是常常被忽略的。 (閱讀全文)



大部分胃癌的病人都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


翰晃

2007 四月 27

胃的幽門螺旋桿菌可導致胃淋巴瘤及胃腺癌,胃癌的發生確實跟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有關,但關係多嚴重呢?在台灣目前的大規模的報告較少,最近長庚醫院陳醫師所發表的報告,將1225名消化不良的病患經過6年的追蹤有618名(佔50.4%)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另外607名(49.6%)沒有感染,這些病人都有經過胃鏡的檢查,發現有做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檢查618名病患中有7名得了胃癌,但沒有感染的病患一個也沒有得到胃癌。 (閱讀全文)


做哪些檢查可有效判斷大腸癌復發及轉移?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施盈逸醫師

2007 四月 27

答:以目前的大腸癌的治療,第三期的病患在開刀後切除後再加以輔助性化學治療可減少復發及轉移的機會,新的藥物如oxaliplatin可增加無病存活期及整體存活率約5%(即減少復發及轉移),Avastin及Cetuximab皆正進行臨床試驗,但都不在健保給付的範圍,針對治療之後的追蹤,常以抽血檢驗CEA為指標,在開刀前CEA指數高的病人較有幫助,但CEA正常或稍偏高(小於20)則在判讀是否有復發有困難,因大腸癌易局部復發及轉移至局部淋巴結、肺臟、肝臟等,故一般會定期安排大腸鏡、胸部及腹部的影像學檢查。新的技術如正子掃描在大腸鏡的追蹤應用上之角色仍在研究中。


為何血液呈陰性就無法使用C225?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劉峻宇醫師

2007 四月 27

答:由您的來信可以理解您身為姊姊焦急的心情,您的問題看起來似乎與妹妹的主治醫師溝通不良有很大的關聯,您提到的問題有部分迷思及錯誤的觀念,在此提供一些資訊給您參考,希望有助益。當然在這要強調一點,當面與主治醫療團隊溝通清楚是非常重要的,有時病患家屬人數多醫師可能無法一一說明清楚,在適當的時機安排家屬會談說明疑慮有助於消除不必要的誤會及醫病的緊張關係(這些都對病患的病情沒有幫助)。以下為您一一說明:

大腸癌第四期患者,指的是患者的癌細胞已經發生遠端轉移,包括肝臟、肺臟、骨頭等等。第四期的大腸癌存活率明顯降低(和第一期~第三期比較),平均5年存活率小於10%,平均的存活期約18~24個月(平均是指有至少一半的病人可達到這個統計的數據,但因人而異,有的人長有的短,必須個別考量患者的年紀,有無其他內科相關疾病及接受治療的順從度性及治療效果等因素)。因此第四期大腸癌的化學治療主要目標是「緩解性化療」,所謂“緩解”指的包括了症狀的減輕、控制/延緩癌細胞擴散的速度,以及延長一部份的壽命,至於“治癒"的可能性非常低。一般而言,除非遠端轉移的部位含其他復發的病灶,可完全手術切除,則配合術後其他輔助性治療,病人或許仍能達到長期控制(即大於上述提及的平均數字),所以針對第四期的大腸癌病人而言,在腫瘤專科治療團隊的協助及評估下,接受適切的化學治療及其他支持性的治療(使病患盡量舒服),從而達成病人症狀緩解,維持好的生活品質及有尊嚴的生命延長,才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

我們對於化療療效的評估一般是看病人症狀是否改善,以及影像評估腫瘤大小沒有明顯惡化,腫瘤指標的上升一般雖然可以概略反應出癌細胞的變化,但其數值會波動(我們不可能隨時隨地抽血檢測,每次抽血值也不可能相同),所以不一定是代表腫瘤變大或惡化,實際評估必須以影像檢查為準(電腦斷層、超音波等等),事實上任何在國內外進行的癌症治療試驗,關於化學治療的療效評估均是以定期的影像學檢查的證據來看腫瘤大小的變化作為評估標準。您提到兩次化療間隔五週無法得知癌細胞反應如何,正因如此通常醫師會定期做影像檢查評估,再者大腸癌可供選擇的化療藥物並非多到10幾種,如果癌指數一增加便換藥,恐將陷入無藥可用的情境。舉個例子,癌指數由10變成11該換藥嗎?倘若斷層顯示腫瘤明顯縮小但癌指數增加又該如何?再者病患也不可能每隔兩三週便做一次電腦斷層檢查,一方面是因為檢查所用的顯影劑以及放射線累積劑量增加對病人有害,另一方面密集的評估並不能正確地看出一個化療藥物的藥效,多數的化療藥物需要時間發生抗癌效果。假使果真病患的癌症在治療期間仍快速惡化,顯示此癌細胞屬於非常惡性且對化療有抗藥性,即使更換藥物也不一定能獲得預期的療效。

最後您提到的新藥,應該是指最近健保局剛核准的標靶藥物C225(cetuximab或erbitux),附上健保局的使用規定(指若要健保給付必須符合規定,自費使用則不在此限,但使用原則基本上類似)。健保局規定cetuximab(如Erbitux)使用規範(96年3月1日起生效):1. cetuximab與irinotecan合併使用,治療已接受過含5-fluorouracil(5-FU)、irinotecan及oxaliplatin二線以上之細胞毒性治療失敗且具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表現型的轉移性直腸結腸癌的病患。2. 本案需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次申請事前審查之療程以9週為限,再次申請必須提出客觀證據(如:影像學)證實無惡化,才可繼續使用。使用總療程以18週為上限。
根據規定病患的大腸癌病理切片必須作特殊染色確定有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呈陽性表現者才可以申請健保使用,陰性者當然可以考慮自費使用,但是在藥物學理上很有可能沒有療效(此藥物目前自費使用仍然算是昂貴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