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治療有哪些副作用


台北榮總護理部 洪素華

2007 五月 16

壹、 前言:

癌細胞是生長分裂速度較快的細胞,而抗癌藥物就是針對這個特性專門設計來殺死快速生長的細胞。但是體內某些正常的組織細胞在平常的狀況下生長分裂的速度也很快,因此化學治療也會影響到這些細胞的生理功能,進而造成副作用的產生。最可能被影響到的細胞包括有骨髓造血細胞、消化道的表皮黏膜細胞、生殖系統的細胞、以及毛囊細胞;甚至可能傷害到心臟、腎臟、膀胱、肺及神經系統等。大部分受影響的正常組織在化學治療結束後都會很快的復原。以下將就化學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及護理做簡單介紹。

貳、 化學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及護理:

一.腸胃道系統的影響:

(一) 噁心、嘔吐:
是最常見也是最令接受化學治療病患害怕的副作用,因選用藥物的不同,其噁心嘔吐的程度也不同。這些症狀可能在治療一開始就出現,或是治療後八至十二小時才出現,不舒服的時間短則一兩個小時,多則可達好幾天。因此通常於給化學藥前會先給與止吐藥物等來加以預防。

◎注意事項:
1. 少量多餐,不要一次吃的太多、太飽。
2. 避免在進餐中喝水、果汁、湯、汽水等液體,以減少飽脹感,液體食物最好避免於進餐前後一小時內飲用。
3. 要有充分的時間進食,盡量細嚼慢嚥,才可以消化的更好。
4. 食物選擇盡可能清淡,避免油膩或產氣性及刺激性食物。
5. 盡量穿寬鬆的衣服。
6. 如果感到噁心時,可試著以深呼吸的方式來緩解。
7. 讓自己不要專注於噁心的感覺,可以和家人朋友聊天,或是看電視、聽音樂,以分散注意力減輕噁心感。
8. 如果於化學治療的過程中會感到噁心,那麼在下次治療前數小時最好保持空腹。

(二) 腹瀉:
當化學治療影響到消化道表皮黏膜細胞時,可能就會導致腹瀉。若腹瀉嚴重時通常會給予止瀉藥物。
◎注意事項:
1. 少量多餐。
2. 避免攝取高纖維食品,如蔬菜、水果、麥片等,如果要食用這類食物可以打汁過濾後再食用。
3. 避免油炸、油膩、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腸胃蠕動造成腹瀉及絞痛。
4. 嚴重的腹瀉會使體內的鉀離子流失,應適時補充高鉀食物如香蕉、無皮的馬鈴薯、桃子等含高鉀的食物。(除非有特殊禁忌)。
5. 多喝水以保持水分平衡。
6. 食用清淡流質飲食以讓腸道獲得休息。
7. 注意肛門周圍皮膚黏膜的照顧,定時熱水坐浴,以減輕肛門不適及感染發生。

(三) 便秘:
有些人接受化學治療後會出現便秘的問題,這可能是因為藥物的緣故,也可能由於食量減少或較少活動的關係,此時可依醫囑給予適量的軟便劑或灌腸。

◎注意事項:
1. 大量飲水以助大便軟化。
2. 多吃高纖食品。
3. 在體力許可下多做運動。
4. 維持每天排便的習慣。
5. 可利用紅棗汁來刺激腸蠕動。
6. 大便過於堅硬可能使肛門受傷,所以應評估肛門周圍皮膚黏膜的完整,定時熱水坐浴。

二.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

骨髓的造血組織也是屬於快速生長的細胞,所以化學治療後也同樣會因使用藥物的不同,而使骨髓造血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傷害。以下將逐一討論:

(一) 白血球過低/感染:
為化學治療中最危險的副作用,因為白血球的功能主要是幫助人體抵抗外來的細菌以達到防感染的目的,所以當白血球太低時,對感染的抵抗力會變弱,而導致身體所有部位都有可能被微生物入侵,包括口腔、皮膚、肺、泌尿道、腸胃道及生殖系統。當血球過低時可能會考慮停止治療。

◎注意事項:
1. 依醫囑注射白血球生長激素。
2. 當白血球小於1000時應採取保護隔離措施,包括:吃消毒餐、每日更換衣物、病患及所有訪視的親友及醫護人員均需戴口罩、限制訪客、接觸病患前後應以消毒液洗手、保持室內環境清潔等。
3. 經常洗手,加強個人衛生,尤其是餐前及如廁後。
4. 避免接觸有感冒、水痘、麻疹之病人,並減少出入公共場所。
5. 維持室內環境清潔,減少物品的擺放,尤其鮮花更應避免。
6. 避免外傷,以免增加感染的機會。
7. 使用軟毛牙刷,以減少牙齦的傷害。
8. 補充充足的營養,以維持體內免疫功能的完整。
9. 適當的睡眠及運動以維持病人的體力。
10. 維持口腔及皮膚黏膜的完整,必要時配合漱口水及藥膏使用。
11. 定時監測血球檢查報告。
12. 維持靜脈注射管路的通暢,必要時配合抗生素使用。

(二) 紅血球減少/疲倦、貧血:
由於紅血球主要負責攜帶氧氣至身體各個組織器官,若紅血球過少,身體各處即出現缺氧狀態,而產生虛弱、疲倦、怕冷、頭暈、呼吸急促等貧血現象,必要時會考慮輸血。
◎注意事項:
1. 充分休息以恢復體力。
2. 限制活動量以減少體力耗損。
3. 多攝取高鐵、高蛋白、高維他命、高礦物質食物,如肉類、深綠色蔬菜、動物的肝臟等。
4. 避免快速變換姿勢,以減少頭暈的發生。
5. 必要時依醫囑補充鐵劑。

(三) 血小板過低/出血:
抗癌藥物也可能影響骨髓製造血小板的能力,當血小板減少時可能會出現容易流血、瘀青、瘀血、齒齦出血、月經不止,甚至會有血尿、解血便或黑便情形。
◎注意事項:
1. 監測血球及凝血功能變化,必要時予以輸血。
2. 密切觀察有無出血徵象,並指導病患能自我監測,以期及早預防。
3. 避免使用會延長或造成出血的藥物,如抗凝血劑、阿斯匹靈、酒精等。
4. 使用軟毛牙刷,以減少牙齦出血。
5. 避免從事可能造成受傷的運動或活動。
6. 避免用力擤鼻或挖鼻孔以避免黏膜損傷。
7. 食用溫和無刺激性、高蛋白、高熱量食物。

三.口腔黏膜的改變:

口腔及黏膜細胞一樣是屬於快速生長的細胞,所以抗癌藥物會破壞這些細胞造成口腔內及喉嚨黏膜受損,甚至破皮、潰瘍,除了造成疼痛及吞嚥困難外,也可能造成感染。

(一) 口腔及喉嚨的潰瘍:
◎注意事項:
1. 自我檢查口腔。
2. 每餐飯後用軟毛牙刷刷牙,或選用溫和非刺激性的漱口水,以維持口腔清潔。
3. 若出現潰瘍時可依醫囑局部使用藥膏。
4. 多食用清涼柔軟的食物,減少熱食及刺激性食物。
5. 化療時口含冰塊。
6. 多攝取維他命C及高蛋白食物。

四.皮膚及指甲的影響:
在接受化療期間,皮膚可能會出現變紅、癢、脫皮、色素沉著、乾燥或長青春痘等細小變化。而指甲也可能變得脆弱、易斷或出現帶狀紋路。

◎注意事項:
1. 長青春痘-勿用手擠壓,保持臉部清潔。
2. 皮膚潮濕會癢-敷抹爽身粉。
3. 皮膚乾燥會癢-塗抹乳液。
4. 色素沉著-治療結束後幾個月內會慢慢消退。
5. 使用防曬乳液保護皮膚。

五.神經及肌肉系統的影響:

某些化學藥物會導致周邊神經病變,使手腳出現刺痛、灼熱、無力感或麻木,甚至出現神經系統病變的症狀包括平衡失控、行動遲緩、不容易把東西撿起來、聽覺喪失以及便秘。此外,某些抗癌藥物也會影響肌肉,使肌肉變得無力、酸痛或容易疲倦。

◎注意事項:
1.若手指出現麻木情形,應避免拿尖銳的、過燙的、或是其他危險的東西。
2.若平衡感或肌肉力量受到影響時,走路及上下樓梯應特別小心,同時可在浴室地板舖防滑墊,以防止不預期的跌倒。
3.當有神經肌肉的變化時,有時會配合藥物治療。

六. 對腎臟及膀胱的影響:

化療藥物有些必須經過腎臟來代謝,有些則是代謝的產物必須由腎臟來排泄,因此可能對腎臟及膀胱造成損害。

◎注意事項:
1. 若出現排尿時灼熱或疼痛、頻尿、尿急感、紅尿或血尿、發燒或發冷時應儘速告知醫護人員。
2. 鼓勵多喝水以維持足夠的尿量。
3. 定期監測腎臟功能及尿液常規變化。
4. 必要時配合解毒劑使用。
5. 有些抗癌藥物會使尿液顏色及味道改變,應告知病患以減少焦慮。

七.對性器官的影響:

可分為生理及心理兩方面,不論男性或女性都有可能影響到生殖器官和功能。這類的副作用會依藥物的種類、患者年紀、健康狀態及想法而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一) 男性生理方面:
可能降低精蟲數目及活動力,導致暫時性或永久性的不孕。
◎注意事項:
1.於接受治療前與患者討論,如果希望保留精子,可以考慮接受精子冷藏。
2.化學治療藥物可能對精子的染色體造成傷害,而導致胎兒有先天畸形的危險,所以在進行性行為時應有效的避孕。
(二) 女性生理方面:
化學藥物可能會傷害卵巢以及減少卵巢分泌的荷爾蒙,因此有些女性在接受化學治療後月經會變得不規則,甚至完全停止,對卵巢的傷害也會造成暫時性或永久性的不孕。
◎注意事項:
1. 治療期間避免懷孕以免導致胎兒的先天缺陷。
2. 指導注意個人衛生減少因荷爾蒙不平衡而導致陰道感染。
3. 鼓勵改穿棉質內褲及有通氣內襯的褲襪。
4. 若因荷爾蒙分泌受影響而出現類似更年期的症候,如臉潮紅、灼熱感、陰道乾澀等,可能影響性生活時,可用水溶性陰道潤滑劑加以改善。
5. 配偶多給予心理支持。

八.其他:

(一) 掉頭髮:
頭髮和身體上的毛髮囊是屬於快速生長的細胞,所以也會被抗癌藥物波及。掉頭髮是常見的副作用之一,但不一定會發生。毛髮脫落可能發生在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如頭髮、眉毛、腋毛、手毛、腿毛等。
◎注意事項:
1. 指導選用溫和的洗髮精。
2. 用質軟的梳子。
3. 吹頭髮時溫度不要過高。
4. 整理頭髮時動作宜輕柔,避免使用染髮劑、髮膠或燙髮。
5. 適時修剪短髮,會使頭髮看起來較厚且多,且當落髮發生時較不明顯,也較易處理。
6. 依據自己喜好選用適合自己的假髮或帽子。
7. 當治療結束後頭髮會再長出來,而且比以前更黑、更柔細、更茂密。

(二) 體液滯留:
體液滯留可能是化學治療改變體內荷爾蒙的平衡、藥物本身的作用或是疾病本身所引起。
◎注意事項:
1. 觀察病患臉、手腳及腹部是否出現腫脹情形。
2. 監測體重及輸出入量的變化,必要時會配合藥物使用以排除體內多餘水分。
3. 維持皮膚完整減少損傷發生。

(三) 類似感冒的症狀:
有些人在接受化療後幾小時到幾天內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包括:肌肉痛、頭痛、疲倦、噁心、輕度發燒、發冷以及缺乏食慾等,可能會持續1-3天。這些症狀可能是由感染或癌病本身所引起。

◎注意事項:
1. 必要時配合藥物使用。

參、 結論:
化學治療是目前癌症治療主要的方式之一,但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卻往往是病患中斷治療的主因,因此,如果能幫助病患了解這些副作用的發生及處理方式,相信必能使病患更樂於接受治療,同時也可減少其在治療過程中不適情形的發生。

 



癌症末期病人譫妄照護


台北榮總護理部 陳慧芳

2007 五月 15

癌症住院病人約26%-44%有譫妄的情形,其中50%可經由醫療處置獲得改善,癌末臨終病人譫妄情形,卻因身體各器官的衰竭,無法獲得改善,此現象亦被稱為臨終前躁動 。臨終病人高達40%-75%有臨終譫妄的現象。
譫妄是大腦非特異性的功能失調,所引起的意識紊亂及認知功能的障礙。常見的症狀有:注意力不集中、短期記憶障礙、神智混亂、語無倫次、躁動不安、焦慮、憤怒、憂鬱、激進行為、日夜顛倒及出現視幻覺及聽幻覺的情形。

造成譫妄的原因如下
1. 物質相關:酒精、安非他命、海洛因等神經作用物質之中毒或戒斷等。
2. 藥物相關:嗎啡類止痛藥、止吐劑、抗乙醯膽鹼藥、抗生素、抗心律不整藥、抗癲癇藥、類固醇等。
3. 神經學相關:腦炎、腦瘤、腫瘤腦部轉移、腦內壓增高、癲癇等。
4. 生理系統:電解質不平衡(鈉、鈣)、血糖異常、器官衰竭、血液酸鹼值異常、系統性感染等。
癌末病人譫妄可能是由各種因素以不同的組合產生的結果。它代表著疾病正在惡化中。若病人非瀕死時,則考慮抽血檢查可能的病因,通常血液檢查項目包括:白血球、電解質、氨、腎功能及血糖。臨床上盡量以藥物矯正此可回復的因子。

因為末期癌症病人的譫妄通常是多重因素,部分無法找到原因;或者雖然可以找出確定病因(例如肝衰竭或腦部多處轉移),卻是無法回復的。因此診斷病因時醫護人員會考慮病人的舒適性,避免侵襲性的檢查(如抽脊髓或電腦斷層攝影等)盡力找出任何可以矯正的因素,使病人及早恢復正常。倘若病因不易治療,則以症狀處理為優先原則。

譫妄是一種生理現象的反應,而不是「瘋了」,這種症狀在一天中的波動大,但仍有清醒的時期,應該視為神智清楚者對待,必要時需給予鎮靜、安眠藥物使用。當病人出現譫妄情形時,照顧原則如下:

* 評估是否有其他情緒上之理由(壓力、焦慮或憂鬱)或外在的不適,例如疼痛、便秘、尿液滯留、太冷、太熱、環境改變等因素。
* 以熟悉的環境、事物來緩解病人的焦慮。例如攜帶家中熟悉的床單或床旁物品及病人習慣使用的睡衣等。
* 開燈撥放熟悉音樂、電視或收音機等感官刺激有時會使病人較為安定。
* 若病人要求下床,應考慮其安全性及體力狀況,協助其走動或輪椅外出。
*當病人出現煩躁、不安的情形時,以果決、簡單的字眼,安撫其不安的情緒,並需保護安全避免受傷,盡可能不要約束病人。



化學治療對婦癌患者性生活之影響


台北榮總護理部 徐靖姍

2007 五月 15

化學治療與性器官

有些化學治療藥物會刺激身體的黏膜,導致陰道黏膜及神經受損,對性刺激的反應及感覺變差;另外也容易變得乾燥和發炎。念珠菌的感染常發生在化學治療期間,尤其是有使用類固醇或抗生素來預防甚至是治療細菌感染者。念珠菌是陰道正常菌叢的一部份;然而過度的生長,會使女性的陰道內感到搔癢,也可能有像乳酪狀的白色分泌物產生。念珠菌感染使陰道內壁發炎,會使性交時產生燒灼感。若過去曾有陰道感染經驗的女性,在化學治療期間因為免疫系統功能變差,將會增加再度感染的機會。
一般婦女可藉由避免穿連身褲襪、尼龍內褲及緊身內褲來預防念珠菌感染。寬鬆的衣褲及棉質內褲可以讓陰道較透氣。另外也可以請醫師開立陰道軟膏或塞劑來減少念珠菌或其他陰道內微生物的生長。

化學治療和性慾望

當女性接受化學治療時,因為身體種種的不適及虛弱感,可能會造成缺乏性活力。另外也因為女性會擔心伴侶對於她們身體的改變或因為癌症這個字眼而失去興趣,因而也是性趣缺缺。一般當女性感覺身體較為舒適,或副作用慢慢減輕時,性慾也將慢慢恢復。基本上,只要患者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就可以恢復以往與伴侶之間的親蜜關係,當然,這個時候身為伴侶的男性就要以包容的心來對待,千萬不可以嫌棄對方肉體的缺憾。

化學治療與早期停經

因為化學治療所引起的早期停經,進而引發的熱潮紅、陰道萎縮及乾燥,皆有可能影響到性生活;尤其在注射後的一星期此現象較明顯時,在性生活中可採用輔助性潤滑劑。有些女性患者可以使用荷爾蒙製劑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但乳癌及子宮內膜癌的患者則不適宜使用動情素,因為這兩種癌症細胞對動情素敏感,若合併使用動情素將使治療達到反效果。

其實較困擾的是,如果夫妻雙方認知不足,才是影響癌症婦女化學治療後性生活的關鍵,因此先生應多體貼病人,講究一些技巧才能克服癌症與治療對性生活的影響。



化學治療之支持性療法


台北榮總護理部 余芳真

2007 五月 15

化學治療常造成嚴重的副作用,包括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及口腔潰瘍等情形,這些症狀都會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和干擾治療的成效。許多支持性療法,例如:生物製劑、止吐劑等,已經發展到可以改善化學治療引起的副作用。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會擔任聯繫相關醫護團隊及病患之間的角色,並且會教育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以及如何採取支持性療法,提升患者之生活品質。在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度過化學治療之過程中,也會評估其副作用及處理方法,以增進病患之舒適。

近幾年來,治療癌症的方法及結果都在改變,其中伴隨著高危險率及令人擔憂的副作用,尤其是針對癌症有效的治療方法,包括化學治療毒性,會對患者生活品質造成相當不利的後果。

外科療法是許多癌症患者最初的治療方法,但是無法成為癌症治療中唯一的選擇,化學治療常是下一個治療方式。許多治療癌症有效的化學藥物,相對產生的毒性都是立即且具激烈性的,例如:Belomycin一般會造成肺毒性;Vincristine大部分形成神經毒性;另外,Methotrexate則會造成肝臟毒性。

一般,大多數的支持性療法可利用在化療副作用。例如,止吐劑的使用是為治療噁心嘔吐的症狀,而骨髓刺激生長激素,則在降低因骨髓抑制帶來的嚴重感染危機等。適當使用治療方式,對於改進病患生活品質是相當重要的。推廣支持性療法的理由,是為了要減少因生活品質遭受影響,而造成治療的延遲性,醫護人員可以從平時治療期間執行相關措施,以減至最小程度之副作用並達到預防效果。就如使用顆粒性白血球生長激素來對抗因嗜中性白血球減少而引起的感染,除此之外,也需使用抗生素來治療。緩和這些副作用之後,或許可以幫助患者早日返回工作團隊,亦可減輕家人照護上之沉重負擔。因此,在患者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更應專心致力於療程,嚴密監測化療之副作用產生,並倡導支持性療法及評估治療過程的影響因素,以即早解決問題,進而提升患者之生活品質。

化學治療帶來的骨髓抑制是因骨髓功能遭受破壞,其中常出現嗜中性白血球減少、血小板降低及貧血等。尤其因嗜中性白血球降低引起的發燒,大都是因高劑量的化學藥物治療所引起的。顆粒性白血球生長激素(G-CSF)目的是促進白血球生長,增加抵抗力,預防感染產生。一般常見副作用包括:肌肉及骨頭酸痛、發燒、疲倦感、皮膚發紅或紅腫等。此時除定期檢驗白血球數值,也須評估用藥效果,並注意有無感染徵象,如發燒、發冷等。提醒患者當免疫力降低時,避免和上呼吸道感染者有密切接觸,並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另外,化學治療過程中,最早造成的副作用為噁心嘔吐,是患者主觀且最難以忍受、干擾生活品質最大的副作用,更會導致患者拒絕接受進一步的治療。此症狀的緩解,包括止吐劑及輔助性療法,並可因應個別需求運用相關放鬆技巧,來減輕不適感。

食慾不振也是化療之副作用之一,其原因可包括噁心、嘔吐或是口腔潰瘍而引起的。尤其是頭頸癌之患者最為嚴重,因為影響到其吞嚥及咀嚼功能,患者會出現明顯口腔疼痛及吞嚥困難的症狀,可執行特殊口腔護理來減輕不適外,並使用抗生素漱口水,降低感染機率。營養失調,常是患者食慾困難之結果,通常會造成體重明顯下降,此時可考慮管灌食方式增進營養。除了化學治療造成的生理症狀外,心理上的反應,如憂慮、焦慮等,亦會影響病患之食慾,此時護理人員也會加以評估營養失調之原因,進而協助解決。

針對化學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及處理方式,已研發出許多支持性療法,其中宗教信仰以達靈性之照護,亦不可忽視。癌症照護中,除了運用專業知識及技巧來減輕患者不適外,其中病患的配合度及決心也很重要,適時告知患者治療將帶來的反應,讓患者有治療之自主權,且提供相關資訊是醫護人員應有之職責。正確告知病患及家屬化學治療之副作用,在治療過程中將會盡全力協助其處理副作用帶來的不適,提供身、心、靈之照護,以促進生活品質之改善,早日返回正常之生活。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的新希望 - 標靶治療藥物「爾必得舒」(Erbitux)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 王緯書主治醫師

2007 五月 11

自2007年3月1日起,標靶治療藥物「爾必得舒」(Erbitux)已有條件獲得健保給付。健保局給付的條件是列為第三線治療,亦即包含「抗癌妥」(irinotecan)以及「樂鉑」(oxaliplatin)的二線化療失敗後始可由醫師提出申請,進行「爾必得舒」與「抗癌妥」的組合式療法。如病患希望提前到第一或第二線使用,也可選擇自費提前接受組合式療法。

2007年4月間,於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ACR)年度大會中所發表的一項跨國臨床研究(EPIC)顯示,相較於單獨使用「抗癌妥」,將「爾必得舒」搭配「抗癌妥」用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第二線治療,能夠有效增加病患的治療反應率(response rate)以及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這項研究所收治的對象,係接受「樂鉑」治療失敗後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研究發現,併用「爾必得舒」與「抗癌妥」的患者(研究組),其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從2.56個月延長到3.98個月,增加了50%;而腫瘤至少縮小一半的治療反應率從4.15%,提高到16.36%,為原來的4倍。就整體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而言,接受「爾必得舒」搭配「抗癌妥」組為10.71個月,而單獨使用「抗癌妥」組(控制組)則為9.99個月,並沒有達到統計學上有意義的差異性。可能的原因,係超過40%控制組的病患(即一開始未合併使用爾必得舒者),由於治療的反應率極低(4.15%),且無惡化存活期極短(2.56個月),在他們因疾病惡化而終止臨床試驗後,基於人道的考量,再行接受「爾必得舒」搭配「抗癌妥」的治療。由於這些控制組病患最後也接受到「爾必得舒」的治療,造成兩組病患最後總存活期的差異性因而被削弱。

「爾必得舒」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的新武器,它是一種單株抗體,也是上皮生長因子接受器(EGFR)的阻斷劑。研究顯示,約百分之八十的大腸直腸癌細胞膜上的EGFR呈陽性。EGFR本身係位於細胞膜表面的一種蛋白質,它可以將血液中導致癌細胞生長、繁殖、以及抗凋亡的訊號傳遞到細胞內,不但會導致癌細胞容易生長,也容易對化學治療產生抗藥性。因此使用「爾必得舒」這種單株抗體將EGFR加以阻斷,活化癌細胞凋亡作用,可有效抑制大腸直腸癌細胞的生長,並增強大腸直腸癌細胞對化學治療藥物的敏感性。

近年來,大腸直腸癌已成為影響國人健康的重要問題。2003年臺灣地區大腸直腸癌已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三位,僅次於肝癌及肺癌,是近年來發生率成長最快的癌症之一。根據2004年最新資料,台灣當年度有8000新增大腸直腸癌案例,發生率為10萬分之35。不過大腸直腸癌也是各類癌症中,少數能夠早期發現且有效治療者。拜化學及標靶治療藥物之賜,過去難以治療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也順利擺脫「絕症」惡名,而有根治的機會。

早期大腸直腸癌經手術切除,九成以上都能根治。但有約五成的病患,一發現時就已經轉移(包括淋巴轉移以及肝、肺等臟器之遠端轉移),淋巴轉移仍有機會根治,若發生遠端轉移,就不容易治癒了。肝臟以及肺臟是大腸直腸癌最容易產生遠端轉移的部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如果不做積極治療,只做支持性療法,只有半年壽命。使用傳統的化療藥物5-FU加上葉酸則可將壽命延長到一年;若再搭配新一代化療藥物,例如「抗癌妥」、「樂鉑」等,壽命可延長到20個月,如果併用新一代標靶藥物,勢必能進一步延長壽命。

過去大腸癌一旦轉移到肝臟便無法開刀,醫師只能放棄,但近年來,因為各種化療、標靶治療藥物極為有效,肝轉移患者透過化療,便有機會將把腫瘤縮小到可以切除的程度。根據法國學者的研究,將轉移性病灶切除後,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有機會可以治癒,這根本是過去無法想像的事情。即使某些病患無法開刀,也可以透過其他輔助治療,如「射頻燒灼」法等,幫助殲滅肝臟內的腫瘤,延長壽命。

根據2004年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一篇研究顯示,將「爾必得舒」與「抗癌妥」合併使用,對於「抗癌妥」治療無效的轉移性大腸癌,會比單獨使用「爾必得舒」更為有效。該研究共有329位病患在接受含有「抗癌妥」的治療無效後;其中218位接受「爾必得舒」以及與試驗前相同劑量的「抗癌妥」合併療法,另外111位病患接受「爾必得舒」單獨治療。結果發現,不論是單獨使用「爾必得舒」或是與「抗癌妥」合併使用,在臨床上都有顯著的療效。合併療法組其反應率比單獨使用「爾必得舒」高。合併治療組平均腫瘤惡化的時間也較長;接受合併療法的病患,平均存活時間也較接受單獨療法的病患,存活時間來得長。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病患在「抗癌妥」與「樂鉑」兩種藥物治療失敗後,於接受「爾必得舒」與「抗癌妥」合併使用後,腫瘤又再度縮小,顯示「爾必得舒」可以使部分已經對化療藥物產生抗藥性的癌細胞重新恢復敏感性。

「爾必得舒」的建議給藥方式為每週一次靜脈注射,第一次注射劑量為每平方公尺體表面積400公絲,之後為每週每平方公尺體表面積250公絲,於注射前宜投與抗組織胺類藥物,以預防過敏反應。該藥的副作用十分輕微,最常見的副作用是痤瘡般的皮膚疹及甲溝炎等皮膚症狀。然而,痤瘡般的皮膚疹的出現,反而是「爾必得舒」出現抗癌療效的指標。

「爾必得舒」對全身性化學治療而言,是一項革命性的發展,也是醫學界對抗癌症的一大進步。



Bortezomib用於復發性或頑固性被套細胞淋巴瘤的治療:多中心的第II期臨床試驗


譯者:鄧仲仁

2007 五月 11

一、 研究目的
這是一個多中心的第II期臨床試驗,主要針對復發或是頑固性「被套細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病患,以bortezomib治療,評估藥物治療反應率、反應持續時間(duration of response, DOR)、至疾病惡化的時間(time-to-progression, TTP)、總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 OS)、以及安全性。

二、 研究方法
我們在第1、4、8、11天給予bortezomib,劑量為1.3 mg/m2,每21天為一個療程,最多給予17個療程。我們使用「國際研討會反應準則(International Workshop Response Criteria, IWRC)」以決定藥物治療的反應與疾病進展,其中均包括獨立的放射線檢查結果回顧(independent radiology review )及臨床試驗主持者的研判等。藥物療效分析主要是依據獨立的放射線檢查回顧的資料來判定。

三、 研究結果
總共治療155名病人。每人接受過的先前治療的中位數為1次(範圍1~3次)。
在141名可評估的病人中,其治療反應率為33%,其中包括8%為完全反應(complete response, CR)或是未確認的完全反應(unconfirmed CR, CRu)。DOR的中位數為9.2個月,TTP的中位數為6.2個月。在平均追蹤13.4個月後,仍未達到中位總存活期(OS)。
Bortezomib的安全性與之前治療復發之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的經驗大致相同,最常見的嚴重副作用(第3級或以上)為周邊神經病變(13%)、疲倦(12%)、以及血小板低下症(11%)。被歸因於治療所致的死亡有3%。

四、 結論
本項臨床試驗確立了bortezomib用於復發或是頑固性MCL的療效,且其治療副作用/毒性是可預測、可處理的。由DOR、TTP及CR等指標來看bortezomib有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因此bortezomib或許可以做為這群預後相當不好的病患的一個新的治療選擇。
至於以bortezomib為主的藥物合併治療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



早期乳癌的治療順序不會影響預後


翰晃

2007 五月 11

早期乳癌不只有用外科手術就好,還需要腫瘤內科醫師、放射腫瘤醫師的參與,給予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才算完整,現在爭論的是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何者為先的問題。最近澳洲南部的Zone Radiation Oncology服務的Hickey醫師所提出的報告,他是將三個大型的隨機試驗加以分析,共有 1097位女性的資料。 (閱讀全文)



ALT指數過高的肝癌病人預後不佳


翰晃

2007 五月 11

這是美國明尼蘇達州臨床醫學院的副教授Kim所做的研究,他將某一地區的民眾共18330名來偵測他們的AST及ALT的濃度,在1995年時至少有一次發現這18330名的個案中有15991名肝功能正常,其中有2339名AST升高,另外在當年也偵測6792居民中ALT濃度增加者907名,他將這些居民持續追蹤觀察他們發生肝癌的可能性, (閱讀全文)


C肝帶原者是怎麼發生的?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劉峻宇醫師

2007 五月 11

答:C型肝「炎」(俗稱C肝)是由C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臟後引起的肝臟發炎,一般民眾約2%感染C型肝炎,但特殊族群如洗腎者、毒癮者、血友病、1992年以前輸過血者,其感染率可高達80%。第一次感染稱為急性C型肝炎,症狀多半不明顯,只有少部份(可能不到一成)有倦怠、茶色尿或黃疸等肝炎症狀。然而將近八成都會變成慢性C型肝炎(體內C型肝炎病毒持續存在,持續造成肝發炎)。通常C型肝炎被發現多半是因為肝功能異常(例如健康檢查時發現),進一步驗血才發現已經有慢性C型肝炎,而病人通常想不起來過去有過急性肝炎之記錄。


想要詢求膀胱線癌第2意見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顏厥全醫師

2007 五月 11

答:原發膀胱腺癌約佔所有膀胱癌的8-10%。發病的原因主要是膀胱受到長期慢性的刺激,如結石或寄生蟲感染。這與一般膀胱移形上皮癌肇因於水質受到重金屬污染不同。病人臨床表現以血尿為主,有時會合併尿急及尿中有黏液的症狀。膀胱腺癌可從膀胱任一部份長出,而且約一半的病人有多發性腫瘤。

絕大多數的膀胱腺癌均有向下侵犯到肌肉層,而且預後極差,根據不同系列的研究,五年的存活率約在0~30%之間。治療的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若無法切除的病人,以放射線治療的效果很差,五年的存活率小於20%。化學治療在治療此一疾病的角色並不清楚,大多數是給予5-FU為基礎的化學處方,但是化學治療的效果很差。至於新的化學藥物或標靶治療的藥物在此一疾病的療效還沒有文獻報告。



患肝硬化在醫藥、生活及飲食要怎麼保養及預防病情惡化?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劉峻宇醫師

2007 五月 11

答:這是個很大的醫療課題,難以在此詳盡解說,僅提供以下諸項,請您參考:
一、飲食注意事項:
1. 初期肝硬化:
採用高醣飲食(例如:食物可用果汁加醣、糖果、水果)
高蛋白飲食(例如:魚、肉、蛋、牛奶、乾酪)
但若一旦發生肝昏迷現象,應立即限制蛋白質(每天每公斤35毫克以下)
2. 併有食道靜脈曲張者,應避免粗糙、堅硬、過燙的食物且細嚼慢嚥。
3. 合併有腹水、水腫之病人應採低鹽飲食,若有水份滯留、尿量減少現象,則需嚴格控制水份配合低鹽飲食,每日磅體重。
4. 若食慾不掁則鼓勵少量多餐。
二、生活起居注意事項:
1. 規律生活。
2. 充份休息,避免疲倦及過份激烈之運動。
3. 使用軟毛牙刷,並勤於更換,以免牙齦出血。
4. 保持大便通暢,觀察大便之顏色並預防便秘,因為便秘往往是造成肝昏迷的原因之一。
5. 戒煙戒酒。
6. 遵照醫師指示服藥,勿私自服用成藥。
7. 預防感染,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8. 若有傷口出血,應以較長的時間壓迫止血。
9. 注意有無出血徵兆(臉色蒼白、頭暈、脈搏變快、冒冷汗、解黑色大便)。
10. 定期返院門診追蹤。


請問癌症是否不一定會長腫瘤?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張牧新醫師

2007 五月 11

答:有時候肺部原發的腫瘤很小就擴散出去時,一開始的腫瘤可能不容易看見,反而以多發性肺腫瘤或肺部惡性積水來表現,依美國癌症醫學會(AJCC)的最新腫瘤分期,只要有惡性肺部積水的肺癌至少就是IIIB期(跟癌細胞如何分佈關係不大,主要是看臨床上屬於第幾期),此時期的病患並不適合接受手術治療,尤其是有惡性肺部積水者,局部放射治療的幫忙亦不大,但使用含有鉑金類的傳統化療對疾病控制有幫忙,但一方面是必須使用靜脈注射的方式,另外會有一些傳統化療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血球下降等等。至於艾瑞莎目前健保只給付在使用傳統化療無效後的第三線非小細胞肺癌(包括肺腺癌)的治療,它是一種標靶治療的新藥,在東方女性非抽菸者身上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臨床上也有許多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第三期以上)使用艾瑞莎控制存活好幾年的例子(一般使用傳統化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中位存活期約在7~8個月),但確定的療效尚需大型研究來證實。其它的新藥包括比艾瑞莎更新一代的EGFR酪胺酸激?抑制劑erlotinib(Tarceva),以及單株抗體類的Bevacizumab(Avastin)和Cetuximab(Erbitux)合併傳統化療使用,都有臨床試驗在進行中。


抗癌化學藥物滲漏的預防與處置


台北榮民總醫院合作病房 蔣曉文護理長

2007 五月 10

癌症病患常需面對長期性的靜脈注射化學藥物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除了副作用引起的不適,抗癌化學藥物的滲漏至血管外,也會造成患者的不適,甚而延遲化學藥物的治療。因此,化學藥物滲漏的預防及立即之處理,是減輕藥物滲漏傷害程度重要的一環。

一. 化學藥物滲漏之預防
(一)醫護人員施行靜脈注射前,患者應先告知曾施行手術或放射線治療的部位。若患者需接受多次化學藥物治療時,醫師可能或建議裝置人工血管,如︰中央靜脈導管、喜克曼氏導管或波特—A導管等等。
(二)化學藥物滲透的預防及早期發現,需要患者及家屬之主動參與及配合。化學藥物治療前,患者先排空大小便,以減少化學藥物治療時下床的次數。而在化學藥物治療中,患者不可拉扯靜脈注射器或對注射部位有擠壓的動作。此外,若需沐浴、更衣、下床活動,離開病室或注射部位有脫落時,應通知醫護人員處理,考慮是否暫停化學藥物治療。

二. 化學藥物滲透的處理
化學藥物治療期間,患者應持續觀察及評估化學藥物注射部位有無不舒服的感覺,如︰紅、腫、熱、痛、脹等等。若有上述症狀發生時,應立即告知醫護人員,此時,將採取以下處理步驟︰
(一)停止輸注化學藥物︰當患者感到注射部位有疼痛、針刺感、燒灼感或腫脹不適時,請立刻通知醫護人員,此時將停止輸注化學藥物,並回抽殘餘的藥物及血液,以減少藥物滲漏血管外之藥量及估計藥物之滲漏量。
(二)移除針頭或導管︰醫師會依藥物之不同,而利用輸注針頭或導管,醫護人員會將針頭或導管拔除,依醫師開立之藥膏,給予局部使用,並以無菌繃帶包紮。此外禁止對滲漏部位施予壓力或自行塗抹非醫師指示之藥物,如:牙膏等等。
(三)進行冷敷或熱敷:醫護人員依藥物之不同,將提供患者冷敷或熱敷,以促進血管收縮,減少藥物浸潤。患者應遵循醫護人員指示進行冷熱敷,若有任何不適,請立即通知醫護人員處理。
(四)抬高患肢:將藥物滲透部位抬高超過心臟部位至少4~8小時,而後應儘量正常運用患肢,以避免因長期的不動,導致患肢僵硬或神經病變。
(五)定時回診,密切觀察局部組織變化。若局部組織持續惡化或疼痛未能緩解,必須會診外科專業人員,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外科擴創或補皮術。

對於化學藥物滲漏所引起的不良反應最好的處理方式,即是預防它的發生。在給藥過程中,隨時評估任何疑似藥物滲漏或靜脈血管損傷之症狀,以期提早發現問題,並能正確給予適宜之處置。



導尿管與傷口居家照顧


副護理長潘玉琴

2007 五月 09

答:導尿管是為解決排尿問題而放置,分為暫時性又稱單次導尿及長期性,又稱存留導尿,如因疾病因素須多次單導,易造成尿路感染,因此選擇長期存留尿管放置的方式,為了使導管不易脫落,在膀胱端有一氣球式結構,因此,不可自行拔除,否則會造成尿道受傷而出血,此外,如果遵循下列照護原則,導尿管的裝置居家時一樣行得通:

一、 每日早晚各一次確實清潔尿道口,方法:
以肥皂和清水清洗尿道口及會陰部。
二、 若尿道口分泌物過多時則需增加清潔次數。
三、 導尿管須適當固定,並每日變更膠布的固定部位。
1. 男病患固定於下腹部。
2. 女病患固定於大腿內側上三分之一區域。
四、 改變姿勢時勿扭曲、牽扯或壓到導尿管,以防止尿道口的損傷及尿管的不通暢。
五、 尿袋應保持低於膀胱部位以下,且不可接觸地面以防尿液逆流感染。
六、 尿袋應至少每隔8小時或當尿量超過700西西時將尿袋倒空。
七、 排便後應往後擦拭,或以清水洗淨肛門及會陰部,以保持尿道口乾爽。
八、 當搬運病患時,可先將引流管夾住,避免尿液逆流。
九、 觀察尿液的顏色及性狀,注意渾濁或沈澱物的發生,並隨時察看尿管有無滲尿情形。
十、 除非有限制飲水量,請每日攝取水分2000~3000西西。
十一、 多攝取含維生素C豐富之飲料如:梅子汁、小紅苺汁等,以預防泌尿系統感染或尿路阻塞。
十二、 尿袋原則上宜二週更換一次。
十三、 長期放置導尿管者,原則上不需要定期更換導尿管,但若有尿管滑出、污染、阻塞或破裂時則必需更換。
十四、 請依醫師約定時間定期返院複診。
十五、 當出現下列情形,請儘快返診處理:
1. 導尿管脫落。
2. 無尿。
3. 尿道疼痛。
4. 尿液渾濁。
5. 尿道口分泌物增加或有膿樣分泌物時。
6. 發燒、發冷。

 

問:我的家人罹患癌症,身上還有多處傷口,醫師告訴我們須住院,我們很擔心傷口會感染的問題,請指教。

答:癌症患者因身體自我防禦機能降低,比較容易受到感染,但是患者本人或照顧者也不必過度擔心自己是否有能力在出院後處理傷口,出院前安排時間由護理人員為您實際示範換藥步驟,返家後您只要能謹守換藥前後徹底洗手的基本原則,並遵循下列步驟,就能在家中自行處理傷口了。
準備用物:
無菌棉籤、無菌紗布、優碘消毒藥水、無菌生理食鹽水、透氣紙膠、垃圾桶
換藥步驟:
1. 洗手,將換藥用品擺置好。
2. 除去舊的紗布。
3. 若傷口上的舊紗布黏著時,可先用無菌生理食鹽水潤濕後再輕輕撕開。
4. 以無菌棉籤將傷口上的分泌物清除乾淨。
5. 以無菌棉籤沾優碘消毒藥水後,以傷口處為中心,由內往外環形擦拭(半徑至少比傷口寬5公分),切勿來回反覆擦拭。
6. 將無菌紗布覆蓋於傷口上,切勿碰觸紗布接觸傷口面,以保持無菌狀態。
7. 用透氣紙膠將紗布四周貼牢。
8. 將換藥用品歸位,最後再徹底洗手。

注意事項:
1. 隨時保持傷口乾燥、紗布清潔,一般而言每天換藥一次即可,若紗布滲濕或紗布髒時,請隨時更換。
2. 想要觀察傷口情況時,請先徹底洗手,並且於掀開紗布過程中,切勿碰觸紗布接觸傷口面,以保持無菌狀態,觀察傷口後再將紗布四周貼牢。
3. 如果引流管留置所形成的傷口時,請以別針固定引流管,以防止引流管移位或滑脫而影響傷口癒合。
4. 請依醫師約定時間定期返診複診。
5. 若有下列情形請儘快返診處理:
1) 傷口有紅、腫、熱、痛,並有膿樣分泌物時。
2) 發燒、發冷。



什麼因素會影響癌症患者的心理適應


台北榮總護理部 曾淑君

2007 五月 09

癌症患者在診斷及治療過程常因對未來生活適應的不確定感、治療造成對身體不適的副作用及感到被隔離,罪惡及被設『標籤』而造成很大的痛苦,進而產生無助及無望感。面對種種壓力,每一個人處理方式都不太一樣,有一些因素會影響個人適應的好壞,例如支持系統、人格、鬥志及配偶支持等。了解這些影響因素,並加以強化對於協助病患適應具有相當大的幫助。

在支持系統方面,結婚有家庭和與朋友關係互動密切的癌症病人,當面對挑戰性的癌症治療時,比較能面對癌症所帶來的衝擊,醫生及照顧的護理人員也扮演重要的支持角色;在人格方面,有研究表示較樂觀的病人比較能夠面對壓力;鬥志是當一個人面對癌症治療所造成的問題時能夠積極面對努力克服的力量;配偶支持則可讓病患在適應癌症過程中有較正向的動力。

癌症病患應該以什麼樣的模式來面對及因應? 許多人會採取宿命論或者用無助的姿態來面對,但結果都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曾經有研究指出,透過與醫生或護理人員時常的會談,共同約定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這個疾病,並且學習使用肌肉鬆弛技巧,結果發現這些病人再復發和死亡的比率降低很多;另外一個研究也發現個性消極而且容易對環境妥協的病人比較容易復發。我們知道樂觀主義者會影響一個人對壓力痛苦的看法,所以如果能保持積極的態度來面對癌症相信生活品質是可以過得比較好的。

總而言之,癌症患者在適應的過程中,除了個人的人格特質會影響其適應好壞之外,外在的因素如家人、朋友甚至工作上同事的支持及關懷更是適應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此外,患病過程中有一些行為是需要被鼓勵的,例如情感的宣洩以及和配偶、家人間的互動,讓病患感受關懷、不孤單、減少無助感,自然能夠激發出抗癌的鬥志,同時對未來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