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菸與Irinotecan治療的關係:藥物動力學的交互作用以及對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影響


譯者:鄧仲仁

2007 十一月 09

一、 研究目的
許多香菸成分都被證實與藥物代謝酵素有交互作用,這會使某些藥物的治療結果有被影響的可能。本研究目的在評估,香菸對於irinotecan的藥物動力學(pharmacokinetics)及副作用有否影響。

二、 研究方法
我們收入了190名病患(包括49名吸菸者與141名非吸菸者),他們均接受每3週一次,每次90分鐘靜脈輸注irinotecan的治療。研究irinotecan在他們身上的藥物動力學。
藥物毒性的資料則是由其中134名病患組成的次群體統計,他們接受的藥物劑量為每平方公尺體表面積350毫克(350 mg/m2),或是單次固定劑量600毫克。

三、 研究結果
以藥物動力學的結果看來,irinotecan的劑量標準化曲線下面積(dose-normalized area under curve:AUC),吸菸者比起非吸菸者,有顯著地減少(平均值:28.7 vs. 33.9 ng · h/mL/mg,p值=0.001)。此外,吸菸者有較快的藥物代謝率,使其曝露於活性代謝物SN-38﹝為irinotecan經過羧酸酯?(carboxylesterase, CES)代謝後的產物﹞的AUC比非吸菸者減少了40%(平均劑量標準化曲線下面積:0.54 vs. 0.87 ng · h/mL/mg,p值<0.001),同時其SN-38代謝成SN-38G的「葡萄糖醛酸化相對量(relative extent of glucuronidation, REG)(定義為SN-38G的曲線下面積除以SN-38的曲線下面積)」變得較高(平均REG:6.6 vs. 4.5,p值=0.006)。
另外,我們分析30位病人(10位吸菸,20位非吸菸者)的CYP3A活性,發現雖然吸菸者有較高的CYP3A活性,但未達統計學意義(按:CYP3A為Irinotecan代謝途徑中另一個重要酵素)

在藥物副作用方面,吸菸者有較少的血液學毒性。發生第3或第4級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比例,在吸菸者為6%,非吸菸者為38%(勝算比(odds ratio)為0.10,95%信賴區間為0.02~0.43,p值<0.001)。但是遲發性腹瀉(delayed-onset diarrhea)的發生比例,吸菸者與非吸菸者並沒有顯著的差異(6% vs. 15%,勝算比為0.34,95%信賴區間為0.07~1.57,p值=0.149)。

四、 結論
本項研究顯示,吸菸者顯著減少曝露於irinotecan的機會,且發生藥物相關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比例也顯著減少,此種結果似乎暗示了治療失敗的可能性。本研究並無法得知其中的相關機制,但肝臟酵素系統CYP3A與「尿?二磷酸葡萄醣醛酸轉移?1A1 (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transferase isoform 1A1, UGT1A1)」可能扮演了部分角色。根據本研究的結果,值得再做進一步的研究去評估,吸菸者是否會增加治療失敗的可能性。



鈣缺乏可能引起乳癌的增生及加速骨頭的轉移


翰晃

2007 十一月 09

這是由動物實驗來證明年長的乳癌病患,因鈣的缺乏而加速腫瘤的復發及骨頭的轉移。這篇是澳洲Dunstan醫師所做的研究報告,他將植入乳癌細胞的老鼠分成兩組,一組給正常量0.1%的鈣、一組給正常量0.6%的鈣餵食老鼠,經過17天後結果發現低劑量的老鼠有43%骨頭的破壞;而在腫瘤方面比高劑量鈣攝取的老鼠增加24%癌細胞,同時由於鈣質缺乏,在全身的細胞需要鈣的情況下,迫使骨頭的鈣不得不釋放到血液中,而骨頭釋放必須靠破骨細胞,將骨頭破壞使鈣釋放出來,由於鈣活化可能會產生生長激素,而這些生長激素可能會導致骨頭外的乳癌細胞增生,進而散播到骨頭而加速乳癌的骨頭轉移。他也做了一個抑制蝕骨細胞的實驗,它可以抑制鈣的吸收到骨頭,進而抑制骨頭的細胞速度加快,進而減低骨頭的破壞,並減少乳癌癌細胞的增生使腫瘤體積不會變大。由動物實驗來說明年長者較容易缺乏鈣,直接影響乳癌預後。到目前為止這項實驗還是動物實驗階段,至於老鼠與人類是否一樣?則還沒有任何充分的證明,將來應該要在人體上做此項研究來證明。


長期存活的子宮頸癌病患有可能罹患第二種癌症


翰晃

2007 十一月 09

這是由北歐的三個國家及美國所做的共同研究報告,研究是將104760位長期存活的子宮頸癌病患,分析這些子宮頸癌病患在當初曾經接受放射線治療、人類乳突病毒感染與抽菸等因素與罹患第二種癌症的相關性,結果發現這些罹患癌症的器官或組織是較靠近放射線治療區域的大腸、直腸、肛門、膀胱、卵巢及生殖器官等等,而沒有接受過放射治療的乳房則沒有增加其危險性。他們發生第二次癌症與最初被診斷子宮頸癌時的年齡很有關係,如果是50歲前就得到子宮頸癌者,第二種癌的發生率是22.2%、50歲以後者是16.4%;他也強調這些子宮頸癌病患即使經過40年後仍舊有機會得到第二種癌症的可能。台灣是子宮頸癌的高復發地區,現在由於衛生署全力投入子宮頸癌的預防及篩檢,近年來雖然子宮頸癌的發生率有增加,但是死亡率也逐年下降中,主要是因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關係,大部分的早期子宮頸癌是可以完全治癒的。從這個研究得到一個警示「長期存活的子宮頸癌患者因為接受放射線治療的關係,病患很容易罹患第二種癌症」,所以要特別注意大腸、直腸、肛門、膀胱、卵巢等器官的健康。


肝腫瘤要多吃肉增加白蛋白嗎?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劉峻宇醫師

2007 十一月 02

答:依您的描述,病患本身應是有慢性C型肝炎合併之肝硬化以及之後發現肝癌,醫師提及的「末期」指的可能是肝硬化本身的期別(嚴重度),屬於一般我們肝硬化分類的child C期(級),在這期的病患其肝功能差(代償功能不好),因此腹水難以控制,且失眠問題可能因無法由肝排出的毒素影響腦部功能導致,造成所謂「肝性腦病變」,而白蛋白也因腹水流失以及肝功能合成障礙而偏低。由於肝硬化末期一般不可能治癒,只能盡量減緩過程,飲食方面著重鈉鹽攝取量不能太高(會增加腹水),而蛋白質攝取量也要小心,一般來說植物性蛋白(新鮮豆類)會較理想,動物性蛋白(肉類等)如攝取太多反而可能使體內氨含量過高,加重肝性腦病變(嚴重者可致昏迷不醒),另外須留意其他可能的併發症,例如食道靜脈瘤,有食道靜脈瘤飲食上切忌硬的食物,另外要維持大便通暢及軟便。


nolvadex諾瓦得士有什麼副作用?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陳明晃醫師

2007 十一月 02

答:
1.根據您的描述,您母親的癌症是屬於乳突狀乳管原位癌(Papillary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且已切除乳房。目前根據美國國家癌症整合網(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guide line)建議,輔助性荷爾蒙治療是以Tamoxifen(諾瓦得士)為首選藥物;至於和安美達定何者較好,目前無任何臨床實驗比較,所以無法說何者比較好。

2. Tamoxifen的副作用包括潮紅盜汗、噁心嘔吐等腸胃不適、頭髮及皮膚乾燥變薄、或起紅疹,除此之外,約有1%的病人會產生靜脈栓塞。



乳癌生活飲食上我該注意些什麼?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劉峻宇醫師

2007 十一月 02

答:回答您的問題如下,有關您母親乳癌的治療,依您的描述應是依據目前準則所做的治療,原位癌接受全乳房切除術後10年內復發乳癌的機率小於3%,不太容易復發,飲食基本上沒有太大禁忌,然而一些飲食、生活因子例如酒精、高脂肪含量食物、菸草等本身和致乳癌的風險有關,應盡量避免,坊間許多號稱抗癌食品絕大多數屬於所謂健康食品,「抗癌」或「防癌」效果未經證實。有關腫瘤指數升高的原因及意義,您必須直接和主治醫師諮詢,以免過度擔心及臆測。安美達錠算是新一代的乳癌抗女性荷爾蒙藥物,常見副作用包括臉潮紅、關節痠疼、無力、骨質疏鬆等症狀。至於重建後的乳房有脹痛情形可能和停經後(因為卵巢、子宮一起摘除已算停經)生理變化有關,如果持續過久應注意是否有發炎的問題,最後您問到乳癌患者更年期症狀如何處理,一般來說,目前西醫認為一些中樞神經作用的藥物如「選擇性血清素/正上腺素回收抑制劑」(SSRI或SNRI)有明顯的助益,而一些非藥物如維他命E、大豆異黃酮等則部分有效,但不如SSRI、SNRI明顯。


罹患肺癌擴散到骨頭接受治療可以活多久?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陳明晃醫師

2007 十一月 02

答:若肺癌已有骨頭轉移,代表腫瘤已遠端轉移,屬於第四期。若不接受化療,一般存活只有3到6個月;若接受化療,平均存活可延長至9到12個月,因肺癌對化療反應不錯,有些人也可活得更久,故請不要放棄希望,儘量和您的主治醫師配合治療。


比較Posaconazole或是Fluconazole/Itraconazole用於預防嗜中性白血球低下時的黴菌感染


譯者:江惠綾

2007 十一月 02

一、 研究背景
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或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myelodysplastic syndrome)的病患,在經過化學治療後常發生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情形,他們是發生難以治療甚至致命的侵襲性黴菌感染的高危險族群。

二、 研究對象與方法
我們進行的本項臨床試驗,是一項雙盲隨機分配的多中心試驗。我們比較posaconazole與fluconazole或是itraconazole使用在延長的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的病患,做為預防黴菌感染用藥的效果與安全性。病人在每一次的化學治療都給予用藥預防黴菌感染,直到病人嗜中性白血球恢復及疾病完全緩解,或是發生侵襲性黴菌感染,或是藥物用滿12週。比較在用藥期間,病人發生確診或可能侵襲性黴菌感染的發生率為主要目的,次要目的則為任何原因的死亡以及至死亡的存活時間。

三、 研究結果
我們總共收案了602名病患,其中304名被隨機分配接受口服posaconazole,另外298名則被分配接受口服fluconazole(240名)或itraconazole(58名)。發生確診或可能侵襲性黴菌感染的病人數,在posaconazole治療組有7位(2%),fluconazole或itraconazole治療組則有25位(8%),posaconazole治療的絕對風險比率差(absolute reduction)為?6%(95%信賴區間為-9.7~-2.5%),兩者之間具統計學差異。

另外,posaconazole治療組發生侵襲性麴菌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的比例也較低,僅有2人(1%);fluconazole或itraconazole治療組則有20人(7%),p值<0.001。Posaconazole治療組也有較長的存活期,且具統計差異性,p值=0.04。
可能與治療相關的嚴重副作用,posaconazole治療組有19位病人(6%);fluconazole或itraconazole治療組則僅有6人(2%),p值=0.01。這兩組最常見的副作用皆是腸胃不適。


四、 結論
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或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的病患,在化學治療時預防性給予posaconazole,比起fluconazole或itraconazole,可較有效預防侵襲性黴菌感染,且增加存活率。然而使用posaconazole,卻會發生較多相關的嚴重副作用。



低劑量的阿斯匹靈加上Statins可以保護大腸直腸癌的發生


翰晃

2007 十一月 02

阿斯匹靈或非類固醇止痛消炎劑(NSAID)以前被認為可能可以減少大腸直腸癌的發生,但事實上並沒有很強的證據證明,只是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認為可能,但最近德國艾德保癌症研究中心Hermann Brenner醫師提出的報告,他認為低劑量的阿斯匹靈加上抑制內生性膽固醇的藥劑Statins可以預防大腸直腸癌的發生。他的研究裡有包括540位被診斷過大腸直腸癌的病患及614名控制組,其中23%病患及30%的控制組是用NSAID也包括低劑量的阿斯匹靈,另外18%的病人及21%的控制組是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而12%病人及18% 控制組是使用Statins,這些病人使用5年後,發現如果使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發生大腸癌的係數只有77%,而使用Statins發生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是65%,而如果兩個都服用可以減少到63%,尤其是這些病人都服用五年,這位作者認為阿斯匹靈加上Statins不只可以防止大腸直腸癌的發生,對於心臟血管疾病也可以預防。


S-1用在胃癌病人的輔助療法可以延長存活期


翰晃

2007 十一月 02

手術後之胃癌要不要做化學治療是爭論的問題,不過最近美國的0116臨床實驗結果:手術後單獨化療與化療及放射併用治療的三年的存活期分別是41%到50%,似乎用放射治療及化療治療合併的輔助療法有較好的成績。另外英國的MAGIC的臨床試驗也發現輔助療法可以使胃癌的病患5年的存活期從23%增加到36%。最近日本有一篇研究,將1059名胃癌病患手術後用S-1的藥物來治療,確實證明可以延長病人的生命。而發現3年的存活期如果有接受S-1的治療是80%,而沒有接受輔助治療的民眾只有70%,在統計學上有意義,可以減少32%死亡的危險性。胃癌來講輔助療法以前是用5FU為主,但5FU一般來講療效不是很好。 日本大和製藥公司的研究者將5FU與兩種酵素的抑制劑合併使用即S-1藥劑,結果產生驚人的療效。關於副作用方面,服用S-1確實比對照組來講產生噁心、貧血、白血球減少、口角炎、皮膚疹等等比較多一點。以前美國方面的專家也曾做一些研究,他們發現胃癌的病人用輔助療法沒有幫忙,是否東西方因種族不同而有差異?但日本的專家提出他們認為東西方應該沒有差異,主要的差異在外科手術,日本的外科手術是將病灶本身及附近的淋巴結盡可能剔除,所以預後較好。如果再加上輔助療法療效會更佳。因此日本專家認為東西方的種族差異並不存在,而是在手術技術的不同。


胃腺癌第三期未開刀,電療中為何血壓會太低?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邱宗傑醫師

2007 十月 26

答:胃腺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治療準則,導航式光子刀電療能否取代傳統的手術切除仍需臨床試驗證明,至於在電療中發現血壓為110/40,舒張壓確實是過低,一般舒張壓低的常見原因是心臟瓣膜閉鎖不全,請至心臟科門診求診,由心臟科醫師診療後確定並加以處理即可。


標靶藥物是否一旦開始施打就不能停止?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劉峻宇醫師

2007 十月 26

答:健保局目前對於 Erbitux(cetuximab,爾必得舒)的給付規定如下:
1、 etuximab(爾必得舒)與irinotecan(抗癌妥)合併使用,治療已接受過含5-fluorouracil(5-FU)、irinotecan(抗癌妥)及oxaliplatin二線以上之細胞毒性治療失敗且具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表現型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病患。

2、 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次申請事前審查之療程以9週為限,再次申請必須提出客觀證據(如:影像學)證實無惡化,才可繼續使用。使用總療程以18週為上限。

您若是確定您母親符合上述規定,可考慮再次提出申覆申請,或直接請教您的主治醫師健保局核退詳細理由,這裡不便多做臆測,尚祈見諒。

另外Erbitux雖然對大腸癌療效不錯,但並不是「萬能丹」,目前西方醫學證據的顯示是「爾必得舒」確實可以延長第四期(轉移的)大腸癌病患的存活期;在二線治療時,「爾必得舒合併抗癌妥」可使「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平均從約2.5個月延長到4個月,而大約50%病人整體存活期可達11個月。另外若在三線治療時,單獨使用「爾必得舒」比支持性療法可多延長約2個月。然而病患如果本身轉移的病灶較多較嚴重,或是體能狀況不佳,最終仍會面臨藥物無效的情況,因此可能也沒有辦法像您提到的無止境的治療。



斷層掃瞄對人體會有哪些影響?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劉峻宇醫師

2007 十月 26

答:在台灣地區肝癌的病患,約有80%的病人同時合併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而肝硬化(即影響肝功能的程度)的程度影響到肝癌治療方式的選擇,因此平常我們採用的TNM分期(美國癌症協會公佈的標準分期)並不能很準確的用以評估肝癌或決定治療,目前肝癌的分期有義大利學者提出的CLIP、日本提出的OKUDA、JIS分期以及國際性的BCLC分期系統、美國傳統的AJCC分期(TNM分期)及香港提出的CUPI分期系統等至少六種以上的分期系統,由於分期系統複雜,所以猜測醫師因此未向您說明,以免徒增困擾。

另外電腦斷層一般只要每次做的間隔時間不要太密集(一般約隔2-3個月),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有害。而大多數醫院均可允許拷貝影像(包括斷層)。

至於看第二位醫師(及目前西方醫學所說的詢問第二意見)並非不可,但建議您不妨先和原主治醫師溝通,安排病情說明,減少誤解,如果真需要詢第二意見,可備妥現在病情摘要及拷貝斷層片,或許可以不用再做一次斷層。



NK細胞免疫療法適用十二指腸壺腹惡性腫瘤癌


台北榮總 血液腫瘤科 劉峻宇醫師

2007 十月 26

答:依您的描述,您先生的十二指腸壺腹癌應是在開刀後復發,經過一線的化學治療後有部分反應,而第二療程(二線化療)使用「得舒緩」(Tarceva)看來也有發揮控制的效果。很遺憾的說目前尚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在此情況下「治癒」您的先生,不過「得舒緩」如果仍有發揮作用,建議可繼續使用。您提及的NK細胞免疫療法仍處於試驗開發階段,療效有待證實,目前本院並無這類細胞免疫療法,目前僅知衛生署曾於94年核准新光醫院進行該療法的人體試驗,但詳細試驗結果並未公開發表。這類在歐、美、日等國家尚在試驗的療法,由於資訊有限,提醒您注意不肖人士之詐騙,轉貼一則相關文章網址,您不妨看看。http://www.epochtimes.com/b5/7/2/14/n1622653.htm


Temsirolimus合併干擾素與否對進行性腎細胞癌的療效


譯者:鄧仲仁

2007 十月 26

一、 研究背景
干擾素(interferon alfa)被廣為使用在轉移性腎細胞癌(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的病患,但是其療效與耐受性有限。Temsirolimus是一個針對mTOR激脢(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kinase)的抑制劑,以之做為標靶治療藥物,可能對進行性腎細胞癌有所助益。

二、 研究方法
我們進行這項多中心、第3期的臨床試驗,研究對象為626名罹患轉移性腎細胞癌的病患,他們先前都未曾接受治療且預後差(大多數病人具有3個以上不良的預後因子),將他們隨機分派成三組:「temsirolimus治療組」(209人)接受每週1次的temsirolimus點滴注射(每次劑量25毫克),「干擾素治療組」(207人)接受每週3次的干擾素皮下注射(每次300萬單位,在病人可耐受的情況下,將劑量逐漸增加至每次1,800萬單位),「合併治療組」(210人)則接受每週1次的temsirolimus點滴注射(每次劑量15毫克)加上每週3次的干擾素皮下注射(每次600萬單位)。主要研究終點(end-point)為「總體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次要的研究終點包括「無疾病進展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客觀反應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以及「臨床受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其中臨床受益率定義為至少24週以上達到客觀反應或穩定疾病狀態。

三、 研究結果
「Temsirolimus治療組」比起「干擾素治療組」有較長的總存活期(死亡危害比(hazard ratio for death) 0.73,95%信賴區間為0.58~0.92,p值=0.008)及無疾病進展存活期(p值<0.001)。「合併治療組」的總存活期比起「干擾素治療組」反而沒有明顯的助益(危害比0.96,95%信賴區間為0.76~1.20,p值=0.70)。各組的平均總存活期分別為:「干擾素治療組」7.3個月,「Temsirolimus治療組」10.9個月,「合併治療組」8.4個月,而三組的客觀反應率並未達到統計學的差異,然而Temsirolimus治療組確實有較高的臨床受益率(32.1%,P<0.001以上合併治療組的28.1%以及P=0.002以上,干擾素治療組的15.5%)。

「Temsirolimus治療組」有較多的皮膚疹、週邊水腫、高血糖以及高血脂的副作用,「干擾素治療組」則較常發生無力感(asthenia)。嚴重副作用(第3或第4級副作用)的發生比例,在「Temsirolimus治療組」有67%,少於「干擾素治療組」的78%(p值=0.02)及「合併治療組」的87%(p值=0.02)。

四、 結論
與干擾素相較之下,temsirolimus可延長轉移性腎細胞癌的總存活期;但若合併治療並不會增加總存活期。(臨床試驗編號:NCT00065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