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G去氧核糖寡核甘酸之免疫治療併用rituximab治療 非Hodgkin氏淋巴癌病患第一象試驗評估


譯者:鄧仲仁

2005 七月 01

一、 研究背景
CpG去氧核糖寡核?酸(CpG oligodeoxynucleotides, CpG-ODNs)會影響天然的(innate)(與生俱來的)及適應性的(adaptive)(後天而來的)免疫反應,包括抗原呈現(antigen presentation)、共刺激分子表現(costimulatory molecule expression)、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成熟、以及促進抗體依賴型細胞媒介細胞毒性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的細胞激素(cytokine)的誘導等。

二、 研究方式
我們進行了一項第1期臨床試驗,評估4個不同劑量的CpG去氧核糖寡核?酸(CpG-ODNs)(代號1018 ISS)合併rituximab,治療20名罹患非Hodgkin氏淋巴癌復發的病患,其治療效益。
病患在接受4個療程rituximab中的第2個療程後,開始給予CpG去氧核糖寡核?酸(CpG-ODNs)的靜脈注射,每週1次,總共4次(為期4週)。

三、 研究結果
在給予CpG去氧核糖寡核?酸(CpG-ODNs)治療前後的24小時,分別以多?脢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定量測定被CpG去氧核糖寡核?酸(CpG-ODNs)及干擾素(interferons)所誘發出的基因,測定結果發現,經由CpG給予後,數個干擾素誘導的基因存在劑量相關增加(dose-related increase)的情形,且其增加幅度與血清中的2'-5'腺甘酸合成脢(2'-5'-oligoadenylate synthetase, OAS)(一種干擾素反應指標)相符。被γ干擾素(interferon-γ, IFN-γ)選擇性誘導的基因並沒有被CpG顯著地誘導出來。接受CPG-ODN治療病患,幾乎未發現有副作用發生。
四、 結論
我們已找到一套基因表現指標,可敏感地做為病患接受CpG治療後的生物反應測量標準,且此指標具劑量相關曲線。同時,所有被CpG顯著誘導的基因均被第1型干擾素調控,這也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人體內的免疫機制。CpG治療並不會造成明顯的藥物毒性,或可做為未來對於非Hodgkin氏淋巴癌的免疫治療策略之一。



單獨使用Tamoxifen與合併使用Tamoxifen+Zoladex有何差異?


台北榮總 腫瘤科 趙大中醫師

2005 七月 01

答:您好:
對停經前罹患乳癌的婦女而言若其乳癌細胞的荷爾蒙接受體為陽性在手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後大部分的病患應考慮繼續接受輔助性荷爾蒙治療。目前國際間比較常用的治療準則在停經前所推薦使用的荷爾蒙治療藥物及方式包括:tamoxifen使用5年;及使用如Zoladex的GnRH類似物2年同時併用tamoxifen 5年。多使用如Zoladex的藥物能增加多少幫助目前還不太清楚但就學理上及在轉移性乳癌的使用經驗Zoladex合併tamoxifen應當是一種很有效的合併輔助性荷爾蒙治療方式但這也就是為何一些治療準則並未強調二者誰優誰劣而將之並列的原因。而就現實面而言目前健保也不給付Zoladex用於停經前婦女之輔助性荷爾蒙治療只規定其用於轉移性乳癌的病例我想原因大部分也是如同上述;目前併用的好處並未確定所以如果要使用病患必須自費。

關於HER-2/neuHER-2/neu是乳癌細胞在形成時發生的變異其過度表現和乳癌的預後不佳有關。但因為是乳癌細胞本身在形成時所發生的改變所以和所謂的遺傳及家族性乳癌大致上並無太大的關聯。因此每個病患必須個別討論而與其家族如母親、女兒、姊妹的乳癌發生危險性大致上是無關的。



罹患舌癌開刀治療好嗎


台北榮總 腫瘤科 趙大中醫師

2005 七月 01

答:您好:
根據您的描述,為了手術的風險(如肺氣腫所導致的肺功能不佳),及局部器官功能保存的考慮(包括言語、飲食及外觀),目前可以考慮的治療方式之一是合併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並行的治療方式,完全反應率(即指腫瘤完全消失的比率)可達到50%以上,然後再嚴密追蹤即可,將來的復發率約為30%~40%。若做完合併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的療程,無法達到完全反應,則可再考慮進一步手術治療,手術的範圍也可能因為之前的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而進一步的減小。


胸部纖維囊腫開刀又復發,罹患乳癌的機會高嗎?


台北榮總 腫瘤科 趙大中醫師

2005 七月 01

答:您好:
乳房纖維囊腫本身是一群良性的疾病的集合名詞,手術後因個人體質及手術範圍當然會有復發的可能。基本上,若由檢查判斷(乳房超音波及乳房X光攝影)是良性的病灶(包括乳房纖維囊腫及纖維腺腫),也可不必急著手術,定期追蹤即可。就乳房的所有良性疾病而言,開刀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為了確定診斷及使病患安心,免除定期追蹤的不便。大致上而言,有乳房良性腫瘤的病患,罹患乳癌的機會稍高,約1.5~2倍,但也不必太過擔心。


乳頭凹陷擠壓會有白色分泌物會是乳癌嗎?


台北榮總 腫瘤科 鄧豪偉醫師

2005 七月 01

答:您好:
大部分17歲年輕女性有分泌物是較不多見,這情形大多見於泌乳後引起的乳腺炎才會有不正常分泌物,如果您沒有家族史,建議先到婦產科或一般外科看,若您有家族史,建議到腫瘤科看診,做進一步診斷及治療。


談肥胖與癌症的關係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 血液腫瘤科 陳駿逸醫師 楊欣枚護理師

2005 六月 24

臺灣島上的人常常不嫌無聊地發起全民運動。民國七0年代,炒股票成為全民運動﹔而八0年代,台灣全島陷入瘋狂的選舉,到了九0年代,台灣人又在瘋什麼呢?或許你我心中都會有這樣的答案,那就是減肥,因為你自己本身或是你週遭的朋友現在正在「減肥大作戰」。對於減重,雖然時常有些為達目的而出現無稽之舉的新聞,令人聞之嘖嘖稱奇;但就健康層面而言,「適當地控制理想體重」,對於個人健康乃至疾病的預防倒是值得推廣的。

或許你也會注意到,周遭親友不幸罹癌的消息時有所聞,甚至好像頻率不曾減少。沒錯,近年來,癌症一直是台灣人的頭號殺手,而且預測未來二十五年,癌症的發生率將會大幅增加。有人或許會歸咎於工業污染、環境的破壞,或是人類壽命延長的緣故,但是工業革命,貿易全球化後,人類生活飲食出現了重大的改變,再加上科技帶來的便利導致人類運動量減少,使得全世界的「胖子」人數可能遠遠超過以前所有人類文明有記載的胖子人數,整個地球肩上的 「擔子」也頓時沉重了許多。

雖然這些年來,醫界投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人類基因密碼的研究,嘗試了解基因調控與疾病的關係,包括癌症的發生,縱使目前已稍有成績,再加上醫療儀器及技術的日新月異,發展出許多新穎的癌症篩選利器,然而癌症的陰影還是籠照著所有的人類。可是對抗癌症只是醫師、科學家的責任嗎?一般大衆都是“隔山觀虎鬥”,以一副事不干己的心態來看待癌症?還是可以略盡綿薄之力來幫助自己的健康呢?

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先生因高血壓導致中風的情景,深植在國人的心中,這些年來因孫院長的挺身而出,大力疾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以及方法,讓許多國人都對預防心血管疾病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反觀癌症,國人好像只有「聞癌色變」的處境而已,只是一味將癌症的發生歸咎於運氣差或是因為不愛惜自己所導致,鮮少有人知道癌症其實也可以預防,而且就像預防高血壓一樣是可以從每個人做起,而且是要從日常生活做起。

在一些高度工業化,人民缺乏運動,且營養過剩而多油脂飲食的國家中,我們發現他們得到大腸直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臟癌乃至腎癌的機會都較其它地區高出許多。台灣不但有經濟奇蹟,我們的胖子奇蹟也毫不遜色,無怪乎近年來我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乳癌、大腸癌的發生率也逐年上升。

好比乳癌、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在已開發國家就要比開發中的國家高出了許多,而且許多研究也都指出約有百分之二十五到四十的乳癌、大腸癌中,過度肥胖、體能運動不足乃是造成它們發生的幫兇。然而在現今工商社會環境中,生活步調緊張,物質生活優沃,要想控制體重以及適度運動都存在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而鄰國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近年來在日本與肥胖相關癌症的發生率就較以往高出了許多。除了乳癌、大腸直腸癌外,有愈來愈多的強烈證據指出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腎癌等也都與體重過重、缺乏運動有關。

隨著地球村的風潮,亞洲各國飲食都有西化的趨勢,高脂肪飲食漸漸取代原本的主食,造成癌症的盛行也有西化的趨勢。舉例來說,台灣現在的胖姐就比二十年前還多,這群人二十年後會有較高的乳癌危險率,令人擔心以後台灣的乳癌很可能會像美國一樣的高盛行率。而停經後的乳癌患者,倘若繼續肆無忌憚的享受美食,不願積極地控制體重,是會讓癌症的魔掌更想再度伸向妳的。

令人好奇的是,肥胖以及缺乏運動是如何導致癌症的發生呢?過度肥胖會引起體內胰島素以及游離的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第一型(IGF-1)的增加,也會造成體內的性荷爾蒙結合球蛋白的含量下降,而導致體內游離性的動情素或是雄性素增加,這些因素都會誘發癌症的發生或是加速癌症的進展。所以倘若體重控制好確實是會適度的減少這些因素,進而減少癌症的產生。此外適當的運動不但可以幫助體重的控制,而且還可以改善體內固有的抗癌免疫能力,如此更可以藉完備的免疫監控系統來剷除體內不正常的腫瘤細胞,達到制敵先機,治病於未病之時的境界。

那麼如何從生活中進行科學性地的體重控制呢?其實你只要時時有下列五大觀念。
一、決定體重過重的主要因素不是飲食,而是缺乏運動
體重過重與缺乏運動有直接關係。在體重沒有增加的前提下,人也會發胖。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同時缺乏體能鍛鍊,肌肉會逐漸萎縮,如果飲食繼續不變,肌肉會逐漸被脂肪組織取代。同時單靠控制飲食減少體脂肪要比起同時控制飲食結合運動對體重的控制效率差的多。

二、減肥不宜在青春期、生育期、泌乳期進行,但是控制體重一定要從青少年起
青春期女性需要累積一定體脂肪(約占體重百分之十七)才能使初經如期而至,也才能保持月經的規律性。懷孕前女性也需要有一定脂肪,才有機會受孕。而脂肪是乳汁的重要來源,當脂肪來源不夠時,人體就會透過生理調節來動用儲存的脂肪來產乳,這些“存糧”中可能含有對嬰兒健康不利的物質,所以泌乳期不宜減重。再者絕對不要以為年青就有胖的本錢,儘可能將身體質量指標(BMI)維持在十八至二十五之間。如此不但能維持體態的健美,更為你日後的健康幸福作了最有績效的投資。

三、良好的飲食習慣
1.用平底鍋烹調食物,減少食用油的使用;
2.能夠喝不加糖的飲料就不喝;不要用新鮮果汁取代水果和蔬菜,因為它不含纖維,而且它至少添加部份的糖;
3.盡量避免酒精飲料,因為它會促進食慾,可以的話改喝茶或是檸檬水;
4.戒除吃太快、暴飲暴食的毛病;
5.不要晚上九點以後進食;
6.三餐儘可能定時定量
7.在夜間,特別是晚上八點以後所攝入的碳水化合物代謝會降低,所以應該減少夜間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8.適量攝取富含纖維的蔬果,可以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9.多吃魚,既能增加肌肉,又能減少身體劣質脂肪含量;
10.低脂飲食

四、適度的運動
適度的有氧運動是可以消耗熱量,藉此來降低體重。進行運動時間越長,消耗的熱量就越多。每週至少三次以上的有氧運動,至少能使你的心跳加速至少持續二十分鐘的運動。如果能配合攝取高營養、低脂肪飲食,以及每天減少約兩百至五百大卡的飲食熱量,如此體重降低的速度將會提高。而且最好在減重前先稱一下體重,每兩週再稱一次,如果體重變化不大且沒有疲勞感,可以適度地增加運動量。而慢跑、快走、爬山、騎自行車、打羽毛球、跳繩等都是不錯的運動。

五、男人也要避免發胖
許多中年的男性常以「啤酒肚」自豪,但是年輕男性常常因此頭痛不已。幾乎每個男性體內的脂肪細胞會隨著年齡而變重,再加上新陳代謝的改變,因工作壓力而缺乏運動或暴飲暴食,導致頭低下來只見圓凸的肚子。科學證明,減重是全身性的,不可能只減掉某一部份,而其他部位不變。所以要甩掉” 啤酒肚”只有全身性地減重。另外現在醫學界也有研究指出,引起體內動脈血管硬化的突變基因,也會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危險,所以攝護腺癌與心血管疾病之間似乎有著曖昧不明的親密關係,而減重應該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也可以因此減輕個人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這樣也才有機會快快樂樂地長壽享天年。

適度運動不但可以控制體重,還可以增加身體自我的抗癌免疫能力,疏緩生活壓力,增加細胞自我更新及修復的能力。遠離菸酒也甚為重要,因為抽菸會增加肺癌、頭頸癌、胰臟癌、膀胱癌以及腎臟癌的發生;而過度飲酒也會造成食道癌及肝癌的機會增加。所以從今天起,你可以把車停得遠一點,多走樓梯少坐電梯,休息時毫不猶豫地散散步而不是喝咖啡,散步絕對比喝飲料讓你頭腦更清醒。多用些心在吃東西上,不要只當做滿足口感而已。當別人邀你抽菸豪飲時,理智地向對方說「不」。反之那些現代文明病以及癌症殺手,必定接踵而至。



鯊魚軟骨對進行性的癌症可能沒有效果


翰晃

2005 六月 24

過去有人發現鯊魚比較不會得癌症,也有少數實驗室研究發現這可能與鯊魚軟骨內有抑制癌症的一些因子有關,而盛行用鯊魚軟骨來治療癌症末期的病人,變成一種取代療法。有一些研究對鯊魚軟骨是否真的在治療癌症方面有效抱持著存疑的態度,特別是美國Mayo Clinic的Loprinzi博士,他確認鯊魚軟骨對於治療末期癌症的病患並沒有很好的效果。他將83個得到大腸直腸癌以及乳癌的病人分成兩組,這兩組都有接受正規的化學治療,同時其中一組有吃鯊魚軟骨,另一組則是接受安慰劑,這個代用品的味道與鯊魚軟骨一樣,但是病人不知道究竟其是否為鯊魚軟骨,結果發現病患的存活期、毒性以及生活品質並沒有差別。反而在生活品質方面,有吃鯊魚軟骨的病人有人發生下痢、呼吸困難、白血球減少、以及骨頭疼痛的情形,沒有吃鯊魚軟骨的病人並沒有發生這些情況。不過這個研究有其侷限在,一是由於研究的病人比較少,且病人只吃一個月左右的鯊魚軟骨,但是無論如何,大腸直腸癌以及乳癌的病人,現在有很好的化學治療以及標靶治療,還是循正規途徑治療比較好。


番茄以及鋸棕植物無法減少攝護腺癌的危險性 但石榴汁可減少攝護腺癌惡化


翰晃

2005 六月 24

以前有許多報導說蕃茄與鋸棕植物可以減少攝護腺癌的發生,因此台灣現在市面上有許多蕃茄的製品,希望可以用來預防男性攝護腺癌的發生。不只是蕃茄,只要食物內含有茄紅素者都算在內。最近的報導則指出,這些成分並沒有辦法減少攝護腺癌的發生,而且鋸棕植物對攝護腺肥大也幫忙不大。但是最近的一個有趣研究發現,每天喝8盎司的石榴汁(pomegranate juice),可以延長PSA的複製時間,等於是減緩攝護腺癌細胞的生長。這個是洛杉磯的California大學泌尿科教授Pantuck最近所做的研究報告,這個研究經過兩年兩期的臨床實驗,不管這些病人是從事外科或是放射線治療,他們的PSA濃度在0.2~5.0 ng/mL,還有Gleason score是7或者小於7,Pantuck教授就長期測他們的PSA濃度以及PSA的複製時間。這些病人每天都喝8盎司的石榴汁,而石榴汁內含有抗氧化多酚1.5 mmol的量,結果發現,他們食用後的副作用很少,且可有效減低PSA的濃度。其中有71%的病人疾病穩定,31%的病人PSA濃度降低,其降低比率從5%到85%不等,同時他還發現有82%的病人可以延長PSA的複製時間,也就是說讓這個疾病長的比較慢。

PSA的複製時間延長就是表示攝護腺癌細胞的轉移會比較緩慢,他在體外的實驗也發現到石榴汁也能夠減少攝護腺癌細胞的增生,以及增加細胞的凋亡。

另外有一篇報導,鋸棕植物臨床研究,是由美國加州大學的Avins醫生及其研究人員所做的研究,他們一共有225名年齡在50歲以上、都有得到攝護腺肥大的男性病患,將之分為兩組,其中一組他們每天接受兩次160mg的鋸棕植物,然後另外一組是對照組。一年中追蹤八次,測他們的尿液、小便殘餘量、攝護腺大小與健康的關係,結果發現這兩組在排尿系統方面、攝護腺肥大方面,並沒有區別,也就是說,鋸棕植物用在減少攝護腺肥大症狀減輕並沒有什麼幫助。

另外有一組是由美國北卡羅來那的Wake Forest大學的泌尿科講師Clark所做的研究,研究蕃茄裡面的茄紅素是否可以減少攝護腺癌的發生。他讓36名攝護腺癌的病患服用,看是否能夠減少攝護腺癌的復發。這些病患一天服用15到120mg、連續服用12個月,在一年之後他發現這些病患並沒有因為服用茄紅素而得到好處,包括他的PSA的複製時間以及PSA濃度的改變,這些和控制組都一樣、沒有改變。

這篇文章說明三種實驗,一個是蕃茄的實驗,結果發現對減少攝護腺癌的復發並沒有幫助,另外一個則是用鋸棕植物,對於預防、治療攝護腺肥大的症狀減輕、攝護腺肥大的狀況減少,也沒有幫助。唯一有幫助的就是石榴汁可以減少攝護腺癌細胞的惡化。



白血病病患接受非直系親屬間的臍帶血以及骨髓移植的預後


譯者:鄧仲仁

2005 六月 24

一、 研究背景
目前接受臍帶血移植(cord-blood transplantation)的情形已日益增多,但是關於其預後成效,仍未有大規模的統計。

二、 研究對象
我們比較罹患白血病成人,接受以下四種非直系血親的血液再生幹細胞移植(transplantat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的成效,包括:臍帶血移植,且其中1個HLA抗原配對不全(mismatched)(34名);臍帶血移植,且其中2個HLA抗原配對不全(116名);骨髓移植,且其中1個HLA抗原配對不全(83名);骨髓移植,且其HLA抗原完全配對(367名)。我們使用Cox比率危險函數模型(Cox proportional-hazards models)做為分析的方法。
三、 研究結果
接受臍帶血移植者比起接受骨髓移植者,較為年輕、較常罹患較嚴重的白血病,且接受較低量的有核細胞。接受配對不完全吻合骨髓或臍帶血移植者,比起配對完全吻合的骨髓移植者,其血液再生的恢復速度會較慢。將配對完全吻合的骨髓移植者,配對不完全吻合骨髓移植者,配對不完全吻合臍帶血移植者,這三組來比較可發現急性移植體抗宿主反應(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cute GVHD)較常發生在接受配對不完全吻合骨髓移植者,而慢性移植抗宿主反應(chronic GVHD)則較常發生在配對不完全吻合的臍帶血移植者,及配對不完全吻合的骨髓移植者。
移植後的死亡率、失敗率,以及總死亡率,以接受完全配對骨髓移植者為最低。接受配對不完全吻合的骨髓移植者,與接受配對不完全吻合的臍帶血移植者,有大約相同的移植死亡率(p值=0.96)、移植失敗率(p值=0.69),以及總死亡率(p值=0.62)。這幾組間的白血病復發率並無統計學上的差異;1個或2個HLA抗原配對不全的臍帶血移植,其預後也沒有統計學上的差異。

四、 結論
HLA配對不全的臍帶血,對於罹患白血病的病患,沒有合適配對完全的HLA幹細胞來源時,也可以做為血液再生幹細胞的來源之一。



MC來前腋下和胸部會脹痛會是什麼問題?


台北榮總 腫瘤科 趙大中醫師

2005 六月 24

答:您好:
和月經週期相關的乳房脹痛,一般均是良性的乳房問題,最常見的是乳房纖維囊腫與纖維腺瘤,這些良性的病灶也會受到荷爾蒙的刺激而在月經來潮前產生脹痛,而可持續至月經來潮停止後數天。您的年齡並非乳癌好發的年齡,若左腋下的硬塊也會受到月經週期的影響而有脹痛感,則最有可能的是一般女性常見的副乳組織,而且並不會持續增大。另外有可能的原因之一則是淋巴結腫大,而淋巴結腫大的原因則不外兩類,一類是常見的發炎感染,這類的淋巴結腫大除了痛之外,也會有紅、腫、熱的現象。另一類則是惡性腫瘤,如您所擔心的乳癌、淋巴瘤等,這類在初期則較不會有痛及紅腫熱的表現。的確,看了上述的分析,其實我們還是希望您抽空看一下腫瘤專科或乳房專科的醫師,必要時做個詳盡的檢查,如此就可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不必自己無謂的擔心害怕。


喝酒會不會造成肝硬化?


台北榮總 腫瘤科 李明陽醫師

2005 六月 24

答:您好:
1. 酒精對肝臟的傷害很大,是肝硬化的重要危險因子,尤其病人已有肝臟腫瘤,並經過肝栓塞治療,肝臟存留的功能已較差,若再加上飲酒則會使情況雪上加霜,應停止再喝酒。
2. 疼痛問題可與主治醫師討論,增加止痛控制的藥物,不適合靠酒精止痛。
3. 飲食部分只要注意營養均衡及衛生即可,菸酒都應戒除。


乳房纖維囊腫是什麼?


台北榮總 腫瘤科 趙大中醫師

2005 六月 24

答:乳房纖維囊腫,也就是俗稱的「水瘤」,是女性相當普通的一種良性乳房疾病,在35歲至50歲的女性當中,每6人就約有1人患有此疾。這是一種良性的疾病,但是復發率高(也就是您所謂的纖維囊腫體質),即使經過切除,仍有一半以上的病患會復發。乳房纖維囊腫可為單側或雙側,可在乳房任何部位發生。它的發病原因不明,可能與女性荷爾蒙失調有關(因為發病者多為育齡期,停經後較少發生),且停經後婦女服用女性荷爾蒙也可能產生此病,因此可能與女性荷爾蒙的刺激有關。病患罹有此病常易覺乳房疼痛,並摸到硬塊,於月經來臨前該腫塊可能會變大而愈發疼痛,這種隨著月經週期忽大忽小及復發的疼痛正是該疾病的一大特色。乳房纖維囊腫本身是良性的,而其是否會轉變成乳癌仍是一具有爭議性的問題,然而許多研究報告指出乳房纖維囊腫之患者的確比一般未得此症者有較高的機會罹患乳癌,大約在1.7倍到4倍之間,因此我們建議您必須定期檢查。至於乳頭分泌物的問題,就您的描述看來,您似乎是在大力擠壓的情況下才會有少許分泌物,這應該是正常的情況(而不是由乳頭自己流出),必要時可再諮詢您的醫師。

就病患的權利而言,我們醫師並不會反對「第二意見」,也就是您可以再找另一位醫師作檢查及判斷,但也「恭喜」您信任您的醫師。

乳房纖維囊腫若造成您極大的困擾,確實也可手術切除,但就如上述所提,容易復發,除了醫師檢查之外,我們還是建議您養成自我檢查的習慣,如此您會對自己的乳房最為熟悉,有任何改變您也會最先知道,而能儘早就醫。



乳房經超音波得知有不規則的組織下一步該如何處理?


台北榮總 腫瘤科 趙大中醫師

2005 六月 24

答:乳房超音波及X光乳房攝影檢查是乳房硬塊基本標準的檢查。就台灣婦女的情況,40歲以下的婦女有時因乳房組織較為緻密,X光乳房攝影檢查常無法判讀,這時就必須依靠乳房超音波的檢查,但兩者其實各有優缺點。若由上述兩項檢查發現異狀,則常以細針抽取細胞學檢查取出細胞判斷是否為惡性,這項檢查一般中大型醫院均可做。但若仍不能得到結論,則乳房磁振造影也是一個很好的檢查方式。


環境污染會引起膀胱癌


翰晃

2005 六月 17

台灣有兩個地方是膀胱癌最容易發生的地方,一個是在嘉義、台南附近的居民,因為他們以前沒有自來水可以喝,只能喝含有砷的井水,因此居民發生烏腳病以及膀胱癌的機率非常高,另一個地點是宜蘭,因為少部分地區沒有自來水,所以也發生同樣的狀況。

含砷的水可以導致烏腳病及膀胱癌的發生已有很多的報導,但是環境污染會不會引起膀胱癌最近則有美國密西根大學Madi博士做了研究,環境污染的確是會引起膀胱癌,凡是地下儲藏室或者是焚化的物質有滲漏的地區,住在附近的居民比較容易得到膀胱癌。他曾經在1987, 1990, 1993, 1995以及2000年篩檢15~75歲的居民得到膀胱癌的調查,並按照居住的郵遞區號加以區分他們居住的地區,分析178,000個得到癌症的病患,其中有4.7%的病患是屬於泌尿系統癌症,而他們居住的附近通常有汽油、柴油、焚化爐或是在垃圾掩埋場,或者是化學物質儲存在地下儲藏室有滲漏的地方,證明居民的健康與環境污染有關。而居住在儲藏槽有滲漏的地方,其居民得到膀胱癌的危險係數是1.2。如果是居住在焚化爐附近,其居民得到膀胱癌的危險係數是1.5。另外也發現超過平均年齡15歲以上,得到膀胱癌的比率是跟他們滲漏的環境污染物質濃度有關係。研究也發現到少數民族以及收入較低者比較容易得到這種病,可能這些人的居住環境都比較差,且營養方面比較不足有關係。他強調地下儲藏石油、汽油、柴油以及焚化物質、垃圾物質的地方要特別注意,不要讓它有滲漏出來,確保環境不受污染,居民才會健康。



血清與幽門螺旋桿菌可以測出罹患胃癌的機率


翰晃

2005 六月 17

日本是胃癌發生率佔癌症第一位的國家,因此他們對胃癌的研究及預防非常的重視,例如40歲以上不分男女大部分都要做胃鏡檢查,也因為如此,他們做胃鏡的技術之開發是世界一流的。最近東京大學Watabe教授發表了可以用血清中胃蛋白原的濃度及幽門螺旋桿菌的抗體來作為預測會發生胃癌的指標,他的研究是對於3,324名胃蛋白原值正常,幽門螺旋桿菌抗體陰性的民眾,經過4.7年的追蹤,平均每人做了5.1次的胃鏡檢查,結果每年發生胃癌的機率為0.04%。另外2,314名胃蛋白原值正常而幽門螺旋桿菌抗體陽性的民眾,結果發生胃癌的機率為0.06%。所以它的危險係數與完全健康、正常胃蛋白原值還有幽門螺旋桿菌抗體陰性的人來比,其危險係數為1.1。其中他們追蹤了1,082名民眾,他們的胃蛋白原是萎縮性的,就是值比較低,而幽門螺旋桿菌抗體是陽性,其每年發生胃癌的機率為0.35%、危險係數是6.0,相反地,有443名民眾,他們的胃蛋白原是萎縮性的,而幽門螺旋桿菌抗體是陰性,其每年發生胃癌的機率為0.60%、危險係數是8.2。而這些的發生率是與年齡及性別是有關的,例如60歲以上的男性即使胃蛋白原是萎縮性而幽門螺旋桿菌抗體是陰性,其每年發生胃癌的機率高達1.8%,跟一般人的0.60%相比高出許多。所以從檢查結果中的胃蛋白原以及幽門螺旋桿菌的抗體,就可以預測將來發生胃癌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