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是好,還是不好?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因為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關聯,澳洲科學家 Marshall 和Warren博士於2005 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後的許多研究者也陸陸續續發現這個細菌會引發胃淋巴瘤和胃癌,才開始引起醫學界的注意。
全球約有一半的人口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這種古老細菌已經進化到人類胃中生活了數十萬年,一定對人類有所助益? 十幾年來,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和根除治療的利與弊一直受到爭論而懸而未決。

反對根除幽門桿菌的理由
人類胃酸的pH值為1.5-3.5, 透過這種酸度來分解食物幫助消化,並殺死病毒和細菌等病原體。如果有胃食道逆流的話這種胃酸可能會傷害到食道的黏膜而引發食道炎,增加食道癌的風險。幽門螺旋桿菌會產生一種叫做脲酶的酵素。分解胃酸中尿素,進而降低胃酸濃度,可能可以減少胃食道逆流引起的食道炎,也減少食道癌的風險。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幽門螺旋桿菌盛行率顯著下降,反而氣喘和其他過敏反應的發生率增加,研究人員發現氣喘與胃食道逆流症之間存在關聯。因此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推測,幽門螺旋桿菌的減少,增加了胃食道逆流症,可能連帶增加了氣喘的盛行率。
 
大約 85% 的個體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沒有症狀,而 15% 的個體會出現有症狀的消化性潰瘍病,只有不到 1% 的個體會發展成胃癌。
 
至於非侵入性的兩週口服抗生素幽門桿菌治療,醫界也有專家反對。他們認為抗生素治療的不良反應包括胃腸不適、下痢、抗藥性增加等,以及微生物組多樣性下降,影響免疫功能,最近的研究也發現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會降低癌症免疫治療的療效。

支持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和治療策略的理由
在一項前瞻性研究中,幽門螺旋桿菌菌株感染者,與未感染者相比,終生罹患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的風險分別增加 18.4 倍和 2.9 倍;又,罹患非賁門胃癌的風險可能高出 6 倍以上。
 
幽門螺旋桿菌治療簡單,且具有成本效益,可以解決胃部不適、胃炎和潰瘍;最重要的是,可以將胃腺癌的風險降低一半。最近又發現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個體可以減少結直腸癌的風險。
 
此外,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者可能會增加缺鐵性貧血、維生素 B 12 缺乏和某些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的風險。也有報告可能會增加包括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臟病、代謝症候群、糖尿病、肝膽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和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風險。所以根除這種細菌可以減少這些併發症。
 
至於治療導致微生物組多樣性下降,可以用改善飲食、攝取益生菌。必要時可以使用糞便移植來解決。

您的意見呢?
1994 年,許多研究顯示,幽門螺旋桿菌會增加胃癌的風險,並可能增加大腸癌的風險。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幽門螺旋桿菌為 I 級致癌物。2019年,台灣胃癌預防篩檢與治療共識,建議對所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進行根除治療,並在高危險群中考慮大規模篩檢和根除幽門螺旋桿菌胃癌。
 
過去民眾必須經胃鏡檢查才能獲得除菌藥物的健保給付,不久以前衛福部健保署宣布下半年放寬給付限制,未來民眾只要在常見的健檢項目中,做非侵入性的碳13尿素呼氣試驗、糞便抗原檢查,發現幽門桿菌抗原陽性後,就獲得給付資格。

所以我們的結論是,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措施比較好!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