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在癌症相關支持療法的運用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根據111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民國110 年統計全年總癌症人數為121,762人,罹癌人數仍居高不下。罹癌的患者在面對救命治療的手術、放療、化療以及免疫療法過程中,常伴隨極大的不適症狀,有些人會因為受不了疼痛讓治療中斷,甚至是放棄治療而造成死亡。針對癌症治療所引起的不適症狀,除了西醫治療外,也可透過中醫的輔助治療,來減緩這些副作用,給予癌症患者更完善的照護。
針灸的基本原理
針灸,作為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根植於中國古老的醫學體系,涵蓋了對人體病理、生理的獨特理解,以及對治療的獨特方法。以下將深入探討針灸的基本原理,以解釋其在癌症相關支持療法中的應用。
 
1.體液平衡與陰陽調和:
針灸的基本原理之一是通過調整體內的陰陽平衡和體液流動,達到恢復健康的效果。人體的生理狀態與陰陽的平衡息息相關,而體內的氣血和津液的流動則影響著身體各個系統的運作。針對癌症患者,這種平衡的調整被視為一種能夠幫助身體自我修復的重要手段。
 
2.穴位的選擇與刺激:
針灸的核心在於特定穴位的刺激,這些穴位分布在人體的經絡上,被視為能夠影響氣血流動的關鍵點。每個穴位都與特定的器官、經絡相關聯,通過在這些穴位上應用適當的刺激,可以調整相應器官的功能。在癌症治療中,穴位的選擇通常取決於患者的病情和治療目標。
 
3.氣的調節與免疫增強:
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而針灸可以通過調節氣的流動,增強患者的整體免疫功能。在癌症患者身上,免疫系統的強化對於抗擊腫瘤細胞和預防感染至關重要。因此,針灸被視為一種促進身體自我防禦機制的手段,有助於提高患者對癌症的抵抗力。
 
4.神經系統的影響:
針灸的刺激也可通過影響神經系統,調節患者的疼痛感知和情緒狀態。癌症治療中,常伴隨著腫瘤壓迫、術後傷口、化療及放療引起的疼痛和心理壓力。針灸在這方面的應用能夠減輕疼痛感,同時對焦慮和抑鬱情緒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5. 復原與平衡:
針灸強調的是整體的平衡和復原,而非僅僅針對症狀進行治療。透過刺激穴位,針灸可以啟動身體自身的修復機制,促進組織修復和功能恢復。這種整體性的治療理念有助於提高患者對治療的整體反應,不僅針對病灶,更注重患者整體的身心健康。

針灸的基本原理反映了中醫學對於身體整體平衡和自我修復的獨特理解。在癌症相關支持療法中,這種傳承千年的療法通過調整氣血、刺激特定穴位,以及影響神經系統,為患者提供了一種相對安全且有效的輔助治療方式,使患者在抗癌的途中,提升自我修復的潛能以及維持患者的生活品質。

針灸在化療中的幫助
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進步,化療作為癌症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雖然對抗腫瘤細胞有著明顯的效果,但同時伴隨著一系列嚴重的副作用。在這種情況下,中醫針灸被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作為化療的輔助療法,其主要角色為緩解副作用、提升生活質量以及調節免疫功能。
 
針灸在化療中的實質幫助體現在緩解副作用的方面。化療常伴隨著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消化系統相關的副作用,這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多項臨床研究顯示,針灸能夠有效減輕這些副作用,提高患者的食慾,進而增加體重,提供身體承受化療的本錢。針灸機轉是刺激經絡穴道,促進人體各項系統的自行調整,重整患者失衡的氣血與臟腑,間接調控大腦中的嘔吐中樞,緩解因化療產生的嘔吐不適,例如「內關穴」即是中醫最好的止嘔方式。這種緩解副作用的效果,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生理狀態,還能減輕其心理負擔,使其更積極面對治療。另外,針灸還對免疫功能的調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化療雖然對癌症細胞有著殺傷作用,但同時也會對患者的免疫系統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使其容易感染。針灸通過刺激特定穴位,調節患者的免疫反應,增強免疫功能。研究發現,接受針灸治療的癌症患者在治療後免疫功能有所提升,更具抵抗力。
 
此外,針灸還對化療後的疲勞感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疲勞是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見的症狀之一,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品質。研究發現,針灸能夠減輕患者的疲勞感,使其更具活力應對治療的各種挑戰。針灸在癌症患者疼痛控制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化療造成的神經痛困擾著很多的癌症病人,乳癌患人所用的紫杉醇,頭頸癌患者用順鉑,大腸癌患者用草酸鉑等等,都容易引起治療後的手麻腳痺,給患者帶來極大的不適,抑或是腫瘤的進展與壓迫或術後導致難以控制的疼痛,針灸可通過刺激特定穴位,調節神經系統的信號傳遞,有助於減輕疼痛感知,透過細緻的穴位選擇和針刺技巧,針灸能夠釋放肌肉緊張,減少神經壓迫,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狀,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手段,對於癌症患者的疼痛管理提供了可行的選擇,為其帶來實質的舒緩。
 
現代研究針灸在止痛方面的療效,疼痛閘門理論人體的皮膚存在了各式各樣的觸覺以及痛覺感受器,透過不同的神經傳導訊息的速度也不盡相同。在針刺下觸發慢速觸覺,傳導訊息能透過抑制脊隨層面的傳導來阻斷痛覺訊息,使訊息無法上傳至腦部,減緩痛覺生成,止痛效果快,但維持的效果短。另一針灸療效來自於自體腦中分泌的腦內啡(Endorphins),腦內啡為具有止痛作用的物質,作用於神經連結處,能夠抑制神經突觸傳遞疼痛訊息,止痛的時效相對較長。
 
針灸在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療過程中,除了生理上的不適,如腸胃道症狀、免疫下降、難以控制的疼痛、生理機能下降等等,還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針灸作為一種身心調和的療法,通過調節神經系統,有助於減輕患者的焦慮和抑鬱情緒。一些臨床實證研究指出,接受針灸治療的患者在心理健康方面表現更為穩定,整體生活質量得到提升。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針灸作為一種輔助療法,並不是百分之百適用於所有患者,其效果可能因人而異。在選擇針灸治療時,患者應詳細咨詢醫生的建議,確保在專業的指導下進行治療。未來,隨著對針灸的進一步臨床研究和深入理解,可以在癌症治療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結語
近年來,針灸作為傳統中醫治療的一環,不僅在臨床實踐中展現出一系列積極的效果,同時在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社會接受度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展。臨床實證研究和基礎科學研究的加強使得我們對針灸的機制和生理效應有了深入的了解,特別是在癌症相關支持療法中的應用,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更進一步的研究,這樣的發展不僅推動了針灸在癌症相關支持療法中的應用,同時也擴大了它在整體醫學體系中的地位。新的臨床研究開始專注於探討針灸對特定癌症類型的治療效果,以及針灸與現代醫學手段的結合,這不僅使得針灸在癌症治療中的地位更加穩固,同時也為它在其他疾病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有望尋求更為有效的治療策略。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進展還促使了更多臨床研究和實踐,致力於進一步了解針灸的療效,並研究如何更好地將其納入現代醫學體系。這種整合的趨勢將使得針灸在未來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療選擇。
 
針灸技術的不斷創新推動了其臨床實踐的進步。傳統針灸技術基於經絡學說和經驗積累,一些先進的技術如電針灸、雷射針灸等也應運而生,為針灸在癌症治療中的應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雷射針灸的原理是用低能量雷射(0.1~0.5焦耳),對穴位或肌筋膜的壓痛點上照射,以固定的能量與頻率發送能量,能夠促進粒線體合成,增加機體的能量來源,來啟動整體內分泌調節,達到抗發炎及恢復血液循環效果。另外結合中醫的陰陽平衡理論,用緩慢釋放的熱能達成更好的療效,類似於中醫的艾灸。這些技術的引入不僅提高了治療的準確性和效果,還滿足了患者對於療法多樣性的需求。現今社會對於針灸的接受度明顯提升,環境中的中醫治療資源取得容易,加上隨著人們對整體健康的關注不斷增加,自然、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針灸作為一種低風險、少副作用的治療方法,逐漸被視為現代健康維護的一部分,尤其網路資訊豐富且透明,民眾可輕易觸及,加上醫院體系和地方診所向民眾宣導及推廣相關衛生教育,也有助於提高社會對於針灸的認知和信任度。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