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勸酒文化,乎乾啦,好嗎?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在台灣各種交際宴會上都有敬酒與勸酒的風俗,這種陋習會引起肝病嗎?尤其是台灣有近半的人口喝酒會臉紅,因體內缺乏酒精代謝酵素 (ALDH2),導致酒精的中間代謝物「乙醛」無法被正常代謝,這種毒性致癌物累積在肝臟中容易引發致肝病;此外,台灣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是B型肝炎和C型肝炎病毒的帶原者,飲酒更會增加肝病的風險。飲酒的數量和持續時間是肝病發展的最重要危險因素之一,然而「飲酒模式」對肝臟的傷害,卻很少研究。
肝病是全球過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上有2-3%的人口患有肝硬化或肝病。自COVID-19大流行開始以來,與酒精相關的死亡人數增加了 20%,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以倫敦大學學院Mehta教授為代表所領導的研究團隊,調查來自英國生物銀行 (UKBB)有飲酒習慣的 312,599 名受試者,探討個人的飲酒模式、遺傳特徵、糖尿病、和酒精相關肝病發生率之間的關聯。其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他們將飲酒者分成輕度飲酒(女性<24 克/天,男性<32 克/天)、中度飲酒(女性≥24 克和 <48 克/天,男性≥32 克和 <64 克/天)、暴飲(女性≥48 克和 <72 克/天單位,男性≥64 克和<96 克/天單位),和重度暴飲(女性≥72 克/天,男性≥96 克/天)等四組,分別佔20%、42%、23% 和 15%。暴飲與重度暴飲者以男性居多,而且一周內飲酒頻率較低,更有可能不吃飯、純喝酒。

在12.6年的追蹤中,有 734 例罹患酒精相關性肝硬化和 136 例酒精性肝炎,這些風險都與每日飲酒量增加相關。酗酒和重度酗酒者,分別增加了2.37倍和3.85倍罹患酒精相關性肝硬化的風險;也分別增加了5.16倍和9.38倍罹患酒精性肝炎的風險;與輕度飲酒者相比,酒量超過限制的中度飲酒,雖然罹患酒精相關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炎的風險,分別增加了1.33倍和2.39倍,但沒有統計學上的意義差異。
研究人員依據去年John Whitfield 博士團隊開發出來的「多基因風險分數」,將受試者的得分分成低、中、高三組,得分越多罹患肝硬化的風險越高。結果顯示,與低得分組相比,中得分組、高得分組罹患酒精相關性肝硬化的風險分別增加了1.6和3.5倍。

研究人員也發現到在每個飲酒組中,多基因風險分數越是增加會導致酒精相關性肝硬化風險增加。 這在重度暴飲組中最為明顯,從最低得分組的3.53倍到最高得分組的12.82倍。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糖尿病與大量酗酒和高「多基因風險分數」有明顯的雙向相加交互作用,導致酒精相關性肝硬化風險分別增加了4.69和 4.83倍。

酗酒、高「多基因風險分數」、糖尿病之間又有三向交互作用。與每個危險因子單獨作用相比,由於重度暴飲、對於「多基因風險分數」過高、和糖尿病共同存在而導致的酒精相關性肝硬化風險最高,高達24.39倍。

總之,這一項研究顯示,不僅僅是飲酒量,「飲酒模式」是更好的酒精相關性肝硬化肝病和酒精性肝炎風險指標。對於「多基因風險分數」過高、糖尿病病患,暴飲或醉酒會導致肝病,增加肝癌的風險。交際宴會的「乎乾啦」勸酒陋習,應該改善了吧!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