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側聲帶麻痺的影響及臨床治療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有些民眾可能一覺醒來,或在接受某些手術後,發現自己的聲音變了,變得小聲、變得無力,甚至完全是氣音,難以與人溝通;除此之外,有時還合併吞嚥的問題,在喝水或是飲用其他液體類的食物時,不斷地嗆咳。每次用餐、服藥時,都如臨大敵,壓力巨大。如果有上述的情形,應該儘速尋求耳鼻喉科醫師的協助,檢查是否有單側聲帶麻痺的問題。
致病原因
單側聲帶麻痺在耳鼻喉科門診中,並不少見,造成的原因十分多樣,常見的如表一與表二中所列。整體而言,掌管聲帶運動的神經束(迷走神經)由大腦發出後,向下經頸部至胸腔上部後,轉返向上進入喉部(喉返神經),支配聲帶運動。所以上至大腦,下到胸腔上部的神經路徑中,只要出了問題,都可能造成聲帶麻痺的狀況。因此,一些影響到腦部、頸部、胸腔的疾病或手術,如甲狀腺癌、食道癌、肺癌的疾病本身,或是在手術治療時,都有影響聲帶運動的風險。有時則是癌症轉移到腦部,侵犯了中樞神經,出現聲帶麻痺。除此之外,有部分的病人,不一定能找到確切原因,一般推測可能與病毒感染造成神經發炎有關,歸在不明原因的分類。其他較少見的原因則包括了頸部外傷、中風、類風溼性關節炎等,也可能導致單側聲帶麻痹。
部分狀況如腫瘤壓迫神經或病毒感染,有時只是導致暫時性的神經功能失常,若是狀況排除或神經再生後,經過6-12個月聲帶的活動有機會回復。
單側聲帶的常見原因
癌症(如:腦癌、甲狀腺癌、食道癌、肺癌)
醫源性傷害(如:頸部、胸腔手術)
不明原因
胸腔主動脈瘤
肺部或縱膈腔結核
可能造成單側聲帶的手術或醫源性傷害
甲狀腺手術
頸椎手術
食道切除
腦部、顱底手術
頸動脈手術
縱膈腔鏡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肺部切除手術
氣管插管
臨床症狀
單側聲帶麻痺因聲帶的一側神經受損而失去運動功能,所以聲帶在發聲或是進食時,可能無法適當地閉合,進而影響說話和吞嚥的能力。但因神經受損的狀況在不同個體間差異很大,病患的症狀嚴重度從近乎正常到完全無法發聲都有可能。大多數的病患在出現症狀後頭一、二週內,我們的身體會試著找出一些特定的方式來幫助聲帶的閉合,稱為代償作用。經過代償後,症狀可能略為改善,但在經過確切治療前,往往少有進一步的改善。
 
以下是詳細的症狀描述:
  1. 嗓音變化:這是最主要的症狀。受影響的聲帶無法運動,因此導致嗓音的變化。一般來說,患者的聲音會變得無力,嚴重時僅能發出氣音,並且失去了原本的力度和音調變化。
  2. 吞嚥困難:這也是常見的情形。因為聲帶無法完全閉合、阻擋,食物可能穿過喉部進入氣管,特別是液體類的食物下去的速度快,更容易嗆到。若是腦部或腦幹有病灶,咽部肌肉也受影響,可能連固體食物都難以下嚥。
  3. 咳嗽無力:正常的咳嗽是聲帶閉合後,在氣管內累積一定壓力再突然打開聲帶,釋放出壓力,造成向外噴出的力量。但若聲帶閉合不完全,自然無法累積壓力,因而咳嗽無力,難以帶出呼吸道內的分泌物,只好多咳幾次、不停地咳。
  4. 呼吸急促:有時單側聲帶麻痺的患者可能會有呼吸急促的感受,不過這並非呼吸道阻塞所導致,而大多是發生在病患與人談話時出現。起因是病患喉部在使用聲音時無法完全閉合,肺部吐出的氣漏得太快,因此病人必須多次吸氣才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顯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情形。
  5. 反覆呼吸道感染:由於食物、呼吸道分泌物進入氣管和支氣管,甚至是肺部,但卻又不容易藉由咳嗽排出。食物與口內含的細菌在增生後,患者的呼吸道容易受到感染,嚴重時甚至導致反覆肺炎、住院等狀況。
  6. 由於單側聲帶麻痺影響人們的說話能力。對於需要經常交際或者需要使用語言能力的人來說,這種影響可能會更為明顯,例如教師、演講者、銷售人員等。聲帶麻痺也可能會影響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尤其是在社交場合中,人們可能因為自己的聲音問題而感到羞愧或尷尬,不敢與人交談,進而影響自己的情緒和心理狀態。
 
診斷方式
單側聲帶麻痺的診斷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需要結合患者的病史、醫學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多種方法進行。以下是常見的單側聲帶麻痺的診斷方式:
  1. 病史詢問和身體檢查:醫師會詢問患者的病史,了解其病情的發展過程和症狀表現,是否先前有相關的疾病和手術病史。對患者也會進行身體檢查,特別是頸部等區域的觀察和觸診,尋找、排除如甲狀腺或頸部腫塊等可能的病因。
  2. 喉部內視鏡、頻閃內視鏡檢查:喉部內視鏡檢查為判斷是否有聲帶麻痺的最重要方式,可以直接觀察喉部和聲帶的形態與運動狀況,發聲時聲帶可否完全閉合,能檢測聲帶麻痺和其他喉部相關疾病。
  3. 影像學檢查:包括電腦斷層和磁振造影等影像學檢查,可以進一步觀察和評估聲帶和周圍結構的狀況,檢測是否存在腫瘤、發炎或其他神經性疾病等潛在原因。若病患有直接相關的病史,例如於接受甲狀腺手術後出現單側聲帶麻痹,則不一定需要接受影像學檢查;但對於未知原因的病患,以這類檢查來排除潛在腫瘤壓迫神經的風險,十分重要。
  4. 神經學檢查:包括頭部和頸部神經的評估。若同時有其他神經功能失常的情形,需要懷疑病因來自腦部或腦幹。有時醫師也會以喉部肌電圖來評估神經受損的嚴重度,以及將來神經功能恢復的機會大小,決定合適的治療方式。
 
綜合以上多種診斷方式,醫生可以確定患者是否患有單側聲帶麻痺,並評估其程度和原因,以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聲帶麻痺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症狀之一,因此需要全面評估患,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缺失。
 
治療方法
單側聲帶麻痺的治療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下面介紹幾種比較常見的治療選項及其效果:
  1. 語言治療:語言治療是一種綜合性治療方法,通常需要長期的訓練和配合。通過語言治療師的指導和訓練,利用喉部其他肌肉及組織協助聲門的關閉,經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可幫助患者改善聲音和說話能力。一般而言,若病患症狀不是太嚴重,且有強烈改變自己病症的動機,可以考慮以此方式治療。
  2. 聲帶注射:聲帶注射是通過向聲帶注射填充物質,來關閉發聲時聲帶間的空隙,進而改善聲音和吞嚥嗆咳的症狀。填充物質通常包括玻尿酸、膠原蛋白及自體脂肪等,各種物質皆有其優缺點,宜配合臨床症狀決定使用的注射物。聲帶注射有安全、見效快、對身體侵犯性小等優點,不過部分物質經一段時間後會被吸收,可能需再次施打以維持聲音及吞嚥功能。
  3. .喉部框架手術:大多指第一型甲狀軟骨成型術,是目前治療單側聲帶麻痺的主要方法之一。甲狀軟骨位在聲帶外側,保護著我們的喉部。第一型甲狀軟骨成型術是在軟骨上打開一個孔洞,再置入一些人造的植入物,如矽膠塊、Gore tex、鈦金屬板等,將外擴的麻痺聲帶推向內側,以利雙側聲帶閉合,從而改善聲音和說話能力。聲帶手術的效果通常很好,但是需要注意手術風險和術後恢復期,且年齡增長導致聲帶萎縮後,可能需要再次調整或輔以其他治療,以達到理想嗓音。
  4. 神經重建手術:利用週遭其他的神經來連接喉返神經的斷端,以提供喉部肌肉神經刺激訊號,來維持聲帶肌肉的張力及體積。這樣的治療通常有良好的長期效果,但術後可能要等待6-12個月才會見效,所以初期要考慮合併其他治療方式來改善病患的症狀。
如初始所言,部分的單側聲帶麻痹有機會在6-12個月後恢復,因此過去許多文獻建議應等待6個月,若狀況未恢復再接受治療。但顧慮到單側聲帶麻痹可能導致的肺炎風險及造成病人生活、職業上的不便,目前多提倡及早介入接受聲帶注射來改善上述症狀及危險。不過,臨床上每個人的聲帶閉合縫隙大小差異很大,症狀嚴重程度也有顯著不同。經單一種治療方式後,有人可回復正常生活;但較嚴重的病患在治療後雖大多有明顯進步,仍建議合併其他治療來達到更理想的生活品質。

結論
總體而言,單側聲帶麻痺多會對患者的生活產生巨大的衝擊,甚至導致嚴重的感染及生命危險,也可能影響病患的職業與社交,對人的生理與心理皆產生負面影響。而單側聲帶麻痺有許多不同的治療方式,各種的療法都有其合適的使用場合,需要根據臨床情況進行評估和選擇。絕大多數有單側聲帶麻痹的病患在接受合適的治療後,能夠有正常的生活,所以建議及早就醫治療避免併發症和改善生活品質。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