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降低患胃癌的機率嗎?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被診斷出的癌症,也是導致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 2020年新增病例超過100萬,導致約有768,793人死亡。

由於飲食習慣的改善,原本在亞洲發生率最高的胃癌發生率年年下降,但是還是比其他地區高。根據最近《自然》頂尖雜誌的一篇報告披露胃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在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以亞洲和東歐發生率最高。
賁門胃癌受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影響較少,大部分與 抽煙、喝酒、檳榔、含亞硝胺之食物有關,但是約90%的非賁門胃癌肇因於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終生罹患非賁門胃癌的風險為1至5%。

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可以降低罹患胃癌的風險,而且已經有多篇文獻報導,譬如在一項包括10項隨機對照試驗的統合分析中顯示,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可以降低胃癌46%的發生率及降低39%相關的死亡率。

然而這些資料大部分都是來自亞洲的研究,對於美國人是否也有相似的療效呢?美國的胃癌也越來越多,在2022年診斷出約26,380例新胃癌病例,估計約有11,090例胃癌相關死亡。

美國凱撒集團Li醫師和他的研究團隊探討美國社區衛生保健系統中根除幽門螺桿菌者是否也可以降低非賁門胃癌的發生率。研究結果發表在今年5月的《胃腸病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大型回顧性的研究,包括1997年至2015年716,567名北加州凱撒集團健康計劃成員(其中15.9%是亞洲人、6.6%是黑人、20.2%是西班牙裔、46.4%是非西班牙裔白人和10.9%是其他種族),探討根除幽門螺桿菌對非賁門胃癌風險的影響,追蹤至2018年底止。

結果顯示,接受幽門螺桿菌檢測有687,024名。其中243,663名患者(35.5%)為幽門螺桿菌陽性,443,361名(64.5 %) 為陰性,有29,543人(4.3%)接受了根除治療。

與非西班牙裔白人相比,亞洲人的發生率增加了3.11倍,黑人增加2.08倍,西班牙裔增加了3.52倍。

在未接受治療及有接受治療的幽門螺桿菌陽性者,與幽門螺桿菌陰性者相比,患非賁門胃癌的風險分別增加了6.07倍和 2.68倍。

有幽門螺桿菌陽性這些人未接受治療和有接受治療者的累積發生率曲線在前7年期間大部分重疊,並在8年後開始分開,接受治療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在8年後降低了約63%罹患非賁門胃癌的風險。幽門螺桿菌治療後的非賁門胃癌發生率隨時間下降。


在這一項北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大型、多樣化、以社區為基礎的人群的研究顯示,對感染幽門螺桿菌者進行根除治療後,7到10年後非賁門胃癌的發生率明顯降低,甚至於低於一般人群的風險。其中罹患胃癌的風險還是非西班牙裔白人較低,除了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外,這可能還與遺傳因素、居住條件和飲食習慣有關,如東亞人群常食用鹽漬或醃製食物。

依據2022年台灣腸胃疾病與幽門螺桿菌聯合會陳醫師的研究報告:台灣地區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發生率從 1990-2000年的 63.8%下降到2016-2020年的28.2%,胃癌的年齡標準化發生率和死亡率也分別從1999年的每10萬人中15.2人和9.29 人下降到2019年的10.75人和5.4人。

儘管如此,台灣還是屬於幽門螺桿菌感染高風險地區,對於包括一等親屬有胃癌病史者、50歲以上民眾、居住於胃癌高發生率地區等高風險民眾,依據今年出刊《自然》頂尖雜誌中一篇評論幽門螺桿菌與胃癌關係的文章,建議要接受篩檢:侵入性的胃十二指腸鏡檢查,以及包括13 C-尿素吹氣法、抗H的血清學檢測、幽門螺桿菌抗體、幽門桿菌糞便抗原檢測和通過 PCR 直接檢測糞便中的幽門螺桿菌遺傳物質等非侵入性方法進行篩檢。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