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頭頸癌放射治療現況及副作用處理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放射治療不斷進化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但正確的簡稱為「放療」,它是利用高能量電磁波(主要指X光)或粒子射線(質子、重粒子)來治療腫瘤。頭頸癌以體外放療為主,其發展從六十年前的傳統鈷六十治療機和醫用直線加速器,之後隨著醫學影像和電腦治療計劃系統的不斷改良,而在近二三十年陸續進階到「三度空間(3D) 順型放療」和「調強放療(IMRT)」,治療精準度逐漸提升且副作用也不斷改善,在最近十五年更有「影像導引放療(IGRT)」等高端放療設備,能在治療前或治療中藉由電腦斷層或磁振影像校準腫瘤治療座標,以達到高精準低副作用的目標。


頭頸癌放療扮演重要角色
體外放射治療不論在頭頸癌的治癒性或緩和性療法上皆扮演重要的角色。一般治癒性頭頸癌放療約需5到7週,每週治療5天,每次照射約需要5到10分鐘,也就是說整個療程約 25到35次左右。
早期鼻咽癌、扁桃腺癌、喉癌在單獨放療後其五年局部控制率高達80-90%以上,晚期則有60-70%,並可望保住吞嚥或發聲的功能;下咽癌之合併放化療其局部控制與器官保留率也約60%左右。而口腔癌、口咽癌、喉癌、下咽癌若先接受手術,術後病理檢查具下列危險因子者(例如:有殘餘腫瘤位於或靠近手術邊緣、頸部淋巴結之莢膜外侵犯、第III/IV期之中晚期腫瘤、淋巴血管浸潤、神經浸潤、口腔/口咽癌合併低位頸部淋巴結等) ,其手術後之局部復發率往往超過50%以上,但若能接受術後放(化) 療則可降低至二三成,並可增加存活率。
 
頭頸部重要器官多放療反應也不少
雖然體外放療技術不斷改進,腫瘤旁邊的正常組織或器官 (例如: 腦幹、耳蝸、眼球、視神經及視交叉、水晶體脊髓、唾腺、吞嚥相關肌肉、臂神經叢、骨骼等) ,或多或少仍會接受不同劑量的放射線照射,因此在治療中產生急性副作用 (例如:皮膚炎、掉髮、黏膜炎、口乾、吞嚥困難等) 或治療後的產生慢性(長期) 副作用 (例如:口乾、蛀牙、慢性中耳炎、放射性骨壞死、軟組織纖維化、說話吞嚥障礙、頸動脈狹窄、甲狀腺功能低下等) 。但並非每一位接受放療的患者,都一定會出現上述各種急慢性副作用,主要乃依據患者接受放射線的劑量、部位、照射範圍、照射方式與技術、有無糖尿病、有無合併其他治療、及個人體質的敏感度等而有所不同。限於篇輻,本文只討論現代放療常見之急性副作用及其處置。
 
放射皮膚炎及處置
皮膚炎是體外高劑量放療最可能會遭遇到的問題,甚至在特別情形下( 皮膚發生轉移、腫瘤或淋巴結靠近皮膚) ,醫師往往會利用不同的放射技術以增加皮膚治療劑量,皮膚勢必因此承受相當高的放射能量,而產生放射性皮膚炎。在治療開始的1到2週內,皮膚會出現輕微紅斑;2-3週後,紅斑的顏色會逐漸變深並出現發癢等不適;3-4週以上則會出現乾性脫屑及膚色更暗沈等;4-5週後可能會導致濕性脫屑、皮膚潰瘍等現象,若病人又隨意搔抓,易併發細菌感染;甚至可能被迫需要中斷放療,延長療程的時間。

注意事項如下:
1. 治療部位應使用微溫的清水或中性肥皂或乳液輕抹後,以淋浴方式沖洗。男性病患宜用電動刮鬍刀,避免使用傳統手刮式刮鬍刀。
2. 清洗後宜用柔軟、易吸水的毛巾或紙巾輕拍吸乾,以減少摩擦。
3. 衣著方面:質料最好採用棉或絲織品,穿著宜寬鬆,如頸部接受照射,則應穿無領開口式衣服,不宜穿襯衫打領帶、圍巾等。
4.皮膚乾燥脫皮者,經由主治醫師同意方可在療程中可塗抹金盞花乳霜、皮膚修復霜、天然玫瑰果油、冷霜或凝膠或是在療程結束後也可繼續塗抹前述之產品或者綿羊油、嬰兒油等,醫師也可能使用類固醇軟膏以緩解症狀。
5. 嚴重之溼性脫皮反應,則可用玉米粉、滑石粉或優碘噴式粉劑來吸收滲出液,亦可採用透氣親水性敷料,醫師也可能開立燙傷軟膏或進行傷口護理措施。
6.療程中及治療結束後1-3個月,盡量避免日曬、按摩照射部位或泡温泉。 
 
放射掉髮別緊張
頭皮的毛囊細胞對放射線十分敏感,所以頭頸癌放療的病人特別容易因頸部淋巴結照射而在耳後及後腦下方產生局部頭髮脫落的現象。一般治療到2-3週後才會注意到此現象。
建議仍應每1-2天給予中性洗髮精清洗,梳洗動作應溫和。勿燙髮及使用髮捲,更不要為促進頭髮生長而隨意塗用不合格之藥劑。
一般這種掉髮大都屬暫時性,在療程結束後2-3月內可緩慢長出,只是新髮髪質可能較細柔、頭髮數目可能稍少,然不注意則不易被察覺。
 
放射黏膜炎影響病人生活及治療品質
口腔及咽喉處的表皮對放射線反應頗敏感,一般在治療的第1-2週舌部黏膜的味蕾細胞受照射後,味覺會有輕微的改變;往後數週,對放射線也很敏感的唾液腺因受傷害,造成口水逐漸減少且變得粘稠,同時受照射的鼻腔、口腔、咽喉等處的黏膜開始變紅、充血,味覺更差,待放療3-4週後,粘膜出現深紅色發炎或較小面積的塊狀潰瘍及疼痛,如果繼續治療到4-5週後,則可發現粘膜紅腫及較大面積或較深層的潰瘍,少數嚴重者發生粘膜出血或組織壞死的現象。

黏膜炎合併吞嚥困難、噁心、疼痛等症狀很普遍,若再加上化療、標靶藥或感染等,則如雪上加霜,進一步造成體重或免疫力下降或中斷治療。
 
四大照護方向處理黏膜炎
改善病患不適、維持口腔衛生並給予適當的營養,是處理放射黏膜炎非常重要的原則。筆者根據多年臨床經驗並參考國際口腔粘膜炎的照護指南,針對口腔、疼痛、口乾、營養四大照護方向分別提出建議供大家參考:
 
口腔清潔
1..戒菸檳酒,勿再傷害黏膜, 2.使用軟毛牙刷, 3.勿使用含酒精或葡萄糖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等成份的刺激性漱口水, 可用冰鹽水、碳酸氫鈉或優碘潄口液,4. 使用含氟或甘草次酸成份之牙膏,5. 若有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醫師則會開立抗黴菌藥或漱口水。
 
疼痛處置
1. 醫師會依疼痛程度之不同,給予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弱鴨片類藥或嗎啡口服藥、口腔粘膜或皮膚疼痛貼片,2. 局部類固醇軟膏或噴劑,3. 局部抗炎或麻醉藥漱口水,4. 於口腔潰瘍處塗抹含有聚合硫糖鋁蘋果酸鹽(polymerized sucralfate malate) 的黏著劑,5. 使用含基因重組之人類角化細胞生長因子之注射劑 (Palifermin),6. 使用口腔黏膜覆蓋液 ( 如Caphosol、 Episil,、GelClair、Mugard等產品) 7. 注射細胞保護劑或抗氧化劑( Amifostine,、RxKinetix),8.低能量雷射療法。
 
口乾舒緩
口乾日後易造成吞嚥困難及蛀牙, 減緩口乾困擾的六點建議:
1. 戒菸,2.除非因心臟或腎功能不佳被叮囑要限水,否則應多喝水, 3. 醫師可開立含有膽鹼性擬副交感神經製劑的舒樂津錠劑(salagen) 以刺激唾液腺分泌口水,4. 使用口腔保濕凝膠, 而睡前亦可用苦茶油、椰子油或保濕漱口水等,5.每天用1杯溫水加1/2茶匙小蘇打潄口,6. 可咀嚼無糖或含木糖醇(xylitol) 之口膠。
 
營養照護 營養照護
於治療期間最重要的營養原則為攝取高熱量及高蛋白飲食,並適當補充含有胺基酸的特殊或腫瘤營養配方。例如,單獨使用左旋麩醯胺酸產品可修復組織及抗發炎,減緩口腔的不舒服感;若補充複合胺基酸配方 (如含有羥甲基丁酸鈣(HMB)、麩醯胺酸、精胺酸等)具有抗發炎、促進膠原蛋白或組織修復與免疫系統調節等功能。
發生進食困難或食慾不振時,則可以採用1.少量多餐,2.使用吸管進食,3.採用軟質或流質飲食。
若嚴重粘膜發炎疼痛,導致無法進食及體重下降嚴重,則病人可能需接受靜脈營養配方輸注或鼻胃管灌食。
 
多科團隊照護品質佳
總之,頭頸癌放療技術不斷進步,許多副作用的發生率或嚴重度也漸減少,除了放療中引發之口乾恢復較慢外,其他如皮膚炎、掉髮、味覺改變或喪失、口腔或咽喉黏膜發炎疼痛等副作用大都在療程結束後一至三個月內會大輻恢復。此外,有經驗之頭頸癌照護團隊在放療前大都會照會牙科醫師或營養師,給予病人預防性口腔及營養介入,或針對放療前已手術的患者照會復健醫師,給予說話吞嚥功能障礙或術後水腫等復健療程。病人在治療期間多與照護團隊溝通並配合適當的個人衛生,營養與醫療處置後,相信定能有效地改善副作用的衝擊,順利完成治療。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