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意創新 成功再造品牌 專訪 葡萄王生技 曾盛麟董事長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偶然在網路上看到「媽媽親手包的肉粽」、「三房兩廳的家」、「7600公里外的小火車」等廣告,葫蘆裡賣什麼藥直到影片最後才揭曉,原來這是「葡萄王生技品牌週年慶」微型展的廣告!恍然大悟的同時讓我對這些創意印象深刻,我非常好奇想知道為什麼傳統保守的老公司會有這些創新的文案和內容,也興起了訪問葡萄王負責人、一睹廬山真面目的念頭。
 
葡萄王董事長曾盛麟先生非常健談,快人快語、知無不言,當我們談起他在葡萄王的經歷,便口若懸河地細說起一路而來的種種,並坦然地與我分享他對事業的想法及期許。他說他很樂在工作,一投入便欲罷不能,他的豪爽性格充分表現在他的執行力上,他也懂得尊重與溝通,同時願意給員工方向而不是耳提面命,因此他能在短短三年之內與資深員工(長輩)渡過磨合期,將一家傳統的老公司轉變成重視創新及創意的現代化生技公司。
 
曾盛麟國小時期不論是演講、朗讀、作文、話劇……等每次比賽都獨占鰲頭,這奠定了他善於表達與溝通的能力,學業表現也不錯,畢業時得到全校第四名的校長獎,但上了國中後的填鴨式教育完全不適合他的性格,因此轉唸五專,他在企管科的學習過程中發現他對行銷科目有很高的興趣,他甚至在專四的廣告學上拿了全班最高分,並以前三名的優異成績獲得獎學金。畢業之後,曾盛麟在父親的鼓勵下遠赴英國攻讀行銷,一路從碩士唸到博士,畢業後留在英國,進入精英電腦做到泛歐區行銷總監後,轉至英國倫敦的Proxima採購顧問公司擔任資深行銷經理,這麼一待就是十五年。
 
時間來到父親希望能夠改革公司跟上時代腳步的時候了,加上父親年歲漸增,日益希望旅外的孩子能陪伴身側,因此不斷要求曾盛麟回台灣,事親至孝的他最後放棄在英國的事業,於2010年回台加入葡萄王生技,擔任董事長特助,負責公司組織再造的工作,這份任務雖然艱巨,但對他而言,始終是份感恩的回報。
 
相較於國外的工作經歷,當時的葡萄王在各方面都相當傳統,員工忠誠但多半保守,硬體設備則停留在80年代,曾盛麟明白公司如果要永續經營,一定要有所「改變」。從小跟著父母學佛修行的曾盛麟,在面對這份艱鉅的挑戰時,選擇壓低姿態,以溝通代替強硬指派,逐步改變了員工的心態,一度停留在過去的老牌公司,也因為大家正視創新的重要及必須,也開始展現了新的風貌。曾盛麟在這一段企業再造的路上,為了活化組織,除了調整現有員工的態度與職務之外,且同步招募新血,特別是留學生與不同國籍等專才,如此一來為葡萄王注入了國際化基因,為開拓國際市場做準備。
 
此外,曾盛麟更從幾個面向努力,讓葡萄王在三年多的努力之後,便達到組織再造、品牌創新,以及國際化佈局的目標:
  • 積極推動電腦化和導入電子化作業流程,同時引進績效獎金制度,以提高企業經營效率。
  • 加強外資導入公司,比例由原本的1%擴展至近26%,同時邀請業務領導人、專業經理人加入團隊,並成為股東參與決策核心,使葡萄王成為集團化公司。
  • 加快海外事業拓展和佈局,譬如與中國大廠雲南白藥合作,共同研發保健食品,並且計劃性進軍東協、及歐美等市場。
  • 重視研發,並且靈活行銷。
 
曾盛麟努力工作樂在工作,除了讓事業正向發展,也為他獲得了第九屆安永企業家獎之「轉型標竿企業家獎」,得獎理由是「創新思惟,致力品牌再造、軟硬體升級與通路創新,展現老幹新枝的生命力。」此外,他也獲得《經理人月刊》評選為第六屆一百大MVP經理人。

在這一生中,曾盛麟董事長最感恩父親的栽培,回國後與父親相處的這四年時光,他認為是上天送給他的珍貴禮物,因為有這四年,他才真正了解父親的待人處事、理解他的工作,父子間的距離更加靠近。曾水照先生出身於佃農之家,為貼補家用,初中畢業後便進入興南大藥房工作,後來北上至日商台灣田邊製藥公司,從學徒做起後來轉當業務員,慢慢熟悉製藥產業的生態,這個經歷讓他後來得以有機會與人合夥成立中國扶桑製藥,代理銷售日本藥品的「中國扶桑製藥」(後來改名為「葡萄王」),但早年失學的痛苦遺憾,讓曾水照先生特別重視子女的教育,曾盛麟就是在父親的鼓勵下,專科畢業後便離家赴英求學,完成碩士學位後再修讀博士,也算是為父親圓了未盡的讀書夢。
 
相對於嚴肅的父親,曾盛麟與母親的關係較為親近,在藥房工作的張月女士,二十一歲時便與曾水照先生結為連理,婚後專心持家照料孩子,讓先生無後顧之憂,並成為子女的行為標竿,曾盛麟也非常感恩母親的照顧與教化,對於回國後能陪伴在母親的身邊,帶給母親很多快樂,讓他感到非常幸福及滿足。
 
由於受父母親的栽培及教養,取之於社會也要用於社會,自己也希望幫助別人,因此曾盛麟除了提攜年輕人,也樂善好施,成立基金會提供獎學金等,幫助家境不好的小朋友,親自接觸這些孩子們算是曾盛麟的餘暇愛好之一,除此以外,他也喜歡看電影、聽音樂會,還有爬山、踏青及健行等能讓他在工作之餘放鬆自己的活動;他也喜愛旅遊,但不是「來此一遊」的「走馬看花」,而是比較長時間、有深入的定格旅行,他認為這樣子才能了解不同地區的文化、風俗,他喜歡的國家除英國外,最喜歡西班牙的人文氣息,這兩個國家正好能充分落實他對文化觀察的興趣。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