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iparib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1

乳癌並不是性質均一的疾病。臨床上常以腫瘤的病理特徵,來預測乳癌病患治療後復發的風險與存活率,例如細胞分化良好的乳癌預後較佳,有淋巴管侵犯的乳癌預後較差。此外,腫瘤的大小與淋巴腺是否轉移也會影響預後。近年更發現,某些乳癌細胞的分子生物學特性,對預後的影響,比傳統的病理特徵還要大。

根據基因微陣列分析的結果,乳癌可大致分為管腔細胞A型(Luminal A)、管腔細胞B型(Luminal B)、HER2陽性型、以及基底細胞型(basal type)。由於微陣列分析運用於臨床仍未普及,目前區分不同類型的乳癌仍以腫瘤組織之動情素接受體(ER)、黃體素接受體(PR)、以及HER2接受體這三個標記為主。而三陰性(triple negative)乳癌,即是指ER、PR、以及HER2三者均呈現陰性的乳癌。大致上,約75%的三陰性病患屬於基底細胞型,而75%的基底細胞型亦屬於三陰性,因此三陰性乳癌病患和基底細胞型乳癌有許多共同的特徵,但是又不盡相同。

三陰性乳癌有某些特點,包括較容易發生於年輕(小於40歲)的病患、BRCA1基因缺陷比例高達25%(一般乳癌病患僅2%),而高達九成的BRCA1相關的乳癌為三陰性乳癌。三陰性乳癌的細胞分化常呈高惡性度,腋下淋巴結轉移的程度亦與原發腫瘤的大小無關,復發率明顯較高,腦部轉移的比例也高,死亡率也較高。三陰性型乳癌復發的風險在初次治療後的1~3年內為最高,明顯較ER陽性之管腔細胞A型及B型為高,但在第4年起,三陰性型乳癌復發及轉移的風險則銳減。

由於三陰性乳癌沒有ER及PR,也沒有HER2接受體,所以對荷爾蒙治療以及抗HER2的標靶藥物不會有效,化學治療仍然是主力。研究發現,三陰性乳癌如果接受手術前的化學治療,其療效相當好,其病理學的完全緩解率(pCR)反而比非三陰性乳癌來得高(22% 比 11%),但就三年無疾病存活期與總存活期而言,三陰性乳癌還是較差。因此整體來說,三陰性乳癌患者的預後較差。

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治療的主幹亦為化學治療。臨床上常見到的情形,是在手術後的輔助性化學治療已使用過小紅莓及紫杉醇類藥物的病患。而三陰性乳癌復發及轉移的高峰期,是在首次治療後1~3年之內,在這麼短的期間內就復發,可以預期對小紅莓及紫杉醇類藥物產生抗藥性的機會相當高。而在對多種藥物治療無效之後,很快就會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因此,一些新的化療藥物及標靶藥物就被寄予厚望,包括鉑類化合物。而在標靶治療的藥物上,則包括抗血管新生藥物bevacizumab(Avastin 癌思停)、抗EGFR製劑,以及本文的重點,PARP-1抑制劑,都是目前具有潛力的抗三陰性型乳癌藥物。

所謂的PARP(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是一種DNA修復酶,它在DNA損傷修復與細胞凋亡中發揮著重要的功用。PARP是存在於多數真核細胞中的一個多功能蛋白質轉譯後修飾酶。它能識別結構損傷的DNA片段而被激活,被認爲是DNA損傷的感受器。它還能對許多核蛋白進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受它修飾的蛋白質包括組蛋白、RNA聚合酶、DNA聚合酶、DNA連接酶等重要DNA修復酵素。通過組蛋白的ADP-核糖基化使組蛋白脫離下來,將有助細胞進行DNA的損傷修復。如果DNA未能及時修復,會使細胞週期中斷,導致細胞凋亡。研究發現,許多癌細胞都有PPAR功能提升的情形,癌細胞常利用PPAR的DNA修復機轉,使得細胞得以不斷的生長與增殖。

傳統的乳癌化學治療藥物,包括蒽環類、鉑類、topoisomerase抑制劑的藥物,都是藉由破壞DNA來抑制癌細胞的增殖,而三陰性乳癌的癌細胞當中,會有DNA自我修復的功能。三陰性乳癌常常伴隨有BRCA1/2基因的突變,BRCA1/2是一種抑癌基因,正常情況下,主要負責DNA雙鏈結構的修復,一旦BRCA1/2出現突變,則會影響正常的DNA修復,引起癌症。然而對於PARP抑制劑來說,這個時候癌細胞PARP抑制劑的敏感性,明顯高於正常細胞。研究發現,BRCA1/2突變的癌細胞對PARP的抑制極為敏感,因此醫界開始研究PARP抑制劑用於治療傳統化學治療失敗的三陰性乳癌患者。

根據2011年一月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美國研究者O,Shaughnessy報告的一項臨床研究顯示,與單獨使用化學治療相比,合併使用PARP抑制劑Iniparib及化學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治療反應率及存活期。該研究組共收錄123例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她們先前接受過小紅莓或紫杉醇類化學藥物治療。患者被隨機分派至Gemcitabine/Carboplatin(GC)單獨化療組,或Iniparib合併GC化療組,Gemcitabine(1000 mg/m2)和Carboplatin(AUC 2)分別在第1天和第8天給予;而Iniparib在第1、4、8和11天給予,21天為一個週期。結果顯示,與GC治療相比,Iniparib合併GC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總反應率(由32% 提升至52%)、中位無惡化存活期(由3.6個月提升至5.9個月)、以及中位總存活期(由7.7個月提升至12.3個月)。兩組最常見的第3~4級不良反應包括中性球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貧血、疲倦、和肝功能異常(轉胺酶升高),但兩組不具有統計學上的差異。

鉑類化學藥物是治療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的重要骨幹,而核苷酸外切修補系統NER(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之功能與鉑類化學藥物的療效及抗藥性息息相關。DNA修補的方式,包括直接修補,將不正確的官能基改成正確的,與另一種方式,是先切除部分序列,再重新配對。舉例來說,某細胞使用NER系統來修補紫外線造成的DNA損傷,參與的蛋白質可沿著DNA分子上移動,辨識錯誤或受損的DNA,當辨識到錯誤時,另一酵素會切除受損之片段,DNA聚合酶再複製出正常之片段,完成修補。研究發現,當癌症患者的核苷酸外切修補酵素表現量愈低時,病患對鉑類化學藥物的反應較佳,較利患者存活。某些核苷酸外切修補系統酵素之基因多型性,會影響該基因的表現量,或酵素之活性,導致該腫瘤對鉑類化學藥物有較高的抗藥性,不利於病患之治療。因此使用核苷酸外切修補系統酵素的抑制劑,有效提升癌細胞對鉑類化學藥物的敏感性,應是未來研究的方向。

與其他類型的乳癌相比,三陰性乳癌手術後於短期內極容易發生復發及轉移,病患的預後不甚理想。藉由不同的標靶藥物合併化學治療,來阻斷癌細胞的DNA修復途徑,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方向。而PARP抑制劑Iniparib的臨床使用,使得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的治療獲得部分進展。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