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地面對癌症治療的副作用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故事一:C君是高三的自然組學生,馬上就要參加大學聯考了,爸媽對他說:我們希望你能一舉考上第一志願,但是我們卻不希望你太辛苦,也就是說,我們不希望你放棄一些可以遊玩的時間,晚上不要讀很晚,你可以隨意地打電動玩具、上網路、聽音樂或唱卡拉OK。聽了這番話,C君一頭霧水,雖然心裡想我爸媽的頭腦是不是短路了,否則怎會如此說呢?但C君仍然照著父母所說的去做,整天遊樂沒有付出任何代價,到了放榜的時候,C君果然落榜了。[@more@]

故事二:D君是十九歲的急性白血病病患,醫生告訴他如果不治療,生命不會超過六週,但是如果使用最有效的化學藥物來殺死癌細胞,初次治療的有效率高達七成以上,但是治療會帶來暫時性的落髮、食慾不振、感染發燒。爸媽聽了以後,覺得副作用太大了,因此拒絕了醫師的建議,帶D君去吃那些號稱可以治癌又沒有副作用的偏方。果其不然,D君一個月之後就死掉了。

這兩個故事的共同點是想要達到很高的目標,可是卻又不願意付出對等的代價。故事一大概不會發生在你我身邊,可是故事二卻是經常出現的。病患及家屬經常只看到要付出的代價,但卻沒有回頭想想要將癌症治癒的目標有多麼高。在現實的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不勞而獲的事,那麼為什麼在這場對抗癌症的戰爭中,病患及家屬會一廂情願地不想付出代價而奢望能打贏這場戰爭呢?不受點傷、流點血又如何能戰勝頑強的敵人呢?如果你今天得的是傷風感冒,那麼你只要吃吃藥休息幾天就會好了,甚至於不吃藥也會好。如果得的是急性盲腸炎,那麼就必須接受手術切除才會好。如果你今天碰上的是更頑強的敵人—癌症,那麼請你一定要有付出一些代價的心理準備。目標的高低和代價的多少必須一致。不過吾人在此處要提醒那些專門照顧癌症病患的醫護人員一件事,那就是如果病患的癌症已經到了末期,甚至於離死亡已經不遠,已經沒有很好的方法來控制病情時,此時就不應該再勉強或試圖說服病人去接受效果未經証實,而且副作用可能很大的治療方式,因為已經沒有理由再要病患付出任何代價,那怕只是一次無謂的抽血檢查(抽血一次雖然不算什麼大的代價,但至少會使病患痛一次)。

簡單地說,當癌症還在早期或中期時(有治癒或延長生命的可能時),病患應該要趁早接受積極的抗癌治療,那怕是代價很高,副作用很大;但是當癌症已經到了末期,病患應該要接受緩和醫療或安寧照顧,因為所付的代價很少,副作用也少。



近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