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道癌症患者之身心調適


台北榮總護理部 林惠蘭

2007 五月 23

腸胃道癌症之初期症狀不具特異性,常被忽略或誤以為其他病徵,一旦診斷確立,病情往往已進一步發展或遠端轉移,限制了治癒的可能性,影響存活率和生活品質。腸胃道症狀的特性包括食慾喪失、無法進食、噁心、腹脹、腹部不適、腹瀉與便秘,常讓病人情緒低潮。醫護人員應注意情緒因素所產生的影響,如厭食症與進食困難可能是癌症衍生之病理生理狀況,也可能是罹患癌症焦慮引發的狀態。

一、食道癌和胃癌
食道癌在中國、波多黎各和新加坡為高發生率國家,黑人與老年人發生率較高,常發生在菸酒過量者。胃癌是日本所有癌症死因的第一名,男生較易發生胃癌,40歲以後發生率增加,營養、低社會經濟因素、醫療風險因素等,都與胃癌有相關。

(一)初期症狀、診斷和手術
許多病人診斷前已轉移導致預後不佳,他們常經歷模糊症狀如不適感、疲倦、疼痛和吞嚥困難、嘔吐或類似潰瘍症狀,這些症狀常被忽略,越來越嚴重才引發關注。不同類型的胃切除手術不僅對患者食慾、飲食型態,對其生理功能和情緒情感功能都有莫大影響,經剖腹探查發現轉移者通常會引發焦慮和憂慮,酗酒煙癮者則要慎防在準備手術過程產生戒斷徵候的不安煩躁與焦慮。對病人與家屬來說,此時期的情緒衝擊非常複雜,在不同階段要接受不同挑戰做出決策。通常病人在手術後二、三個星期會麻木不仁,當診斷確立與治療開始,就開始感到焦慮與經歷不安和壓力。

(二)術後復原和復健
手術後體力喪失,病人害怕癌症復發,些微症狀就懷疑疾病又席捲而來。偶而疼痛會持續一段時間,需仔細評估是否腫瘤復發,並要有效處理慢性疼痛問題。有時厭食、嘔吐是反映出病人的恐懼,怕無法吃到足夠量以維持正常的體重,惡性循環之下,體重下降又會引發病人焦慮。明顯的體重下降可能是生理因素如新陳代謝異常,或是心理現象如焦慮,需近一步檢查。胃癌病人術後的體重與其生活品質有關,術後強調「健康食品」以防癌症擴散是患者常有的觀念,從病人的飲食習慣的提問可表達出其對以往生活型態的疑慮與罪惡感。疲倦可能是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導致的結果,也可能是疾病進程,甚至是憂鬱症的一項指標。治療過程中需逐一列出病人可用的資源,持續評估患者的情緒與社會適應過程,不斷給予支持性照顧,同時顧念到家屬的生活作息調整,若有嚴重情緒困擾,需提供心理諮商,必要時接受精神治療與精神鎮定藥物處理。

二、大腸直腸癌
大腸是腸胃腫瘤最常見的發生部位,男女發生率相當,五年存活率大於50%,營養危險因子、家族瘜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家族癌症徵候群等易得病者為已知高危險群,吸煙亦為危險因子。

(一)預防和早期偵測
因生物學和分子基因學之進展,增進直結腸癌的預防、早期發現和治療,降低死亡率。就長期調適而言,此類病人有三個主要壓力源:害怕未來的健康狀況、可能遺傳疾病給小孩的罪惡感、因預防性手術造成生理功能損害。一般人普遍有腸胃症狀,早期診斷常被延遲數月,尤其是老年人。直結腸癌的症狀包括大便習慣改變、出血、厭食、體重下降、腹痛,應教育民眾早期自覺並接受檢查。主要篩檢和診斷方法有糞便潛血、乙狀結腸鏡、大腸鏡。遺傳諮商須長期追蹤,並持續給予支持。

(二)治療和復健
手術切除腫瘤和轉移的淋巴結為唯一治癒療法,若鄰近或遠端器官轉移可能須部分或全部切除,將更影響病人的功能和健康。輔助性與緩和性化學治療和放射線治療在直結腸癌治療上佔重要角色,能提升生活品質和存活率。心理問題和癌症本身及治療造成的腸道功能影響到社交和性活動有關,許多病人雖接受保留性能力的前位切除手術,男性病人卻出現性無能,女性病人也經驗到性行為中相當的不舒服,以致性趣減少。病人的調適與其伴侶的調適密切相關,心理社會介入措施應為夫妻設計而非個別病人。需要特別心理照護有兩類病人,其一為易罹病狀況在較年輕時就診斷出癌症者,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癌;其二為來自高遺傳家族的病人,曾經目睹家人因同樣的癌症過世,增加病人的害怕、憂鬱、壓力。

(三)造口病人
當確立診斷且須行造口術,病人同時面對威脅生命的癌症和可能因造口衍生的身體完整性威脅。病人關心排便要由腹壁出來,害怕溢出、噪音、氣味,妨礙病人回到社交和工作環境,男女病人都擔心性問題,主要情緒問題包括失去自尊、憂鬱、焦慮、社交及性能力,人際互動通常最難克服。病人最初可能拒絕看自己的造口,產生嫌惡、生氣、困窘、害羞,應鼓勵病人參與照護,甚至學習以幽默來面對造口及其所產生的問題。由於手術技術進步減少後遺症、更好的造口器材、對伴隨的心理及性問題更了解、更多造口病友和造口治療師的支持,提升了造口病人的生活品質,然而,面對直結腸癌和造口仍是個困難的經驗,適應期可能超過一年以上。這些病人需要所有健康照護者的支持,包括護理人員、造口治療師、外科醫師、造口病友,特別需要以家庭為導向的處置。

三、胰臟癌
胰臟癌整體發生率持續增加,30歲後罹病率上升,社會經濟因素(低社經地位者)、環境、營養、醫療社會因素、抽煙等皆為胰臟癌的促進因素。胰臟癌預後差,平均存活期4到6個月,五年存活率不到5%。因病患確立診斷前病情多已惡化或轉移,僅少數病患可藉手術切除,罕見的內分泌腫瘤則有較好的預後。

(一)疼痛與憂鬱症狀
胰臟癌發生到出現症狀大約已有二年時間,臨床症狀不具特異性,主要為體重下降、厭食、腹痛(通常延伸到後背)、黃疸等常見的腸胃道症狀。最特別的是憂鬱症狀,胰臟癌患者常在生理症狀出現前有長期無法解釋的憂鬱和焦慮。

(二)診斷與處置
當一位中老年人有不明顯症狀,應考慮胰臟腫瘤的可能性。臨床上病人可能出現憂鬱、焦慮、易激動,且對心理支持或藥物治療的反應不佳。病人可能被施予不適當的疼痛控制方式,此種疼痛是腹內臟器持續性的疼痛,僅能以高劑量麻醉止痛藥加以緩解,有些病人可能需施行腹神經叢阻斷術以得到良好的止痛效果。治療方針在增進舒適及症狀控制,這須以跨科際方式給予生理及情緒的支持,工作人員對於疾病初期可能發生的壓力微妙症狀如社交退縮、自尊減退等應有所警覺。居家支持療護對病人和家屬非常有意義,精神科用藥可輔助控制心理症狀和經常性的失眠,低劑量精神刺激藥則可增進食慾,此外,病人和家屬需要積極的支持計畫以調適無望和無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