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社會觀及腫瘤心理學的發展


台北榮總護理部 陳美碧

2007 五月 17

前言
癌症的心理及社會相關議題直到近二十年來才逐漸被重視,癌症從二個觀點強調心理、社會及行為的範疇,此二個觀點為:任何期別的病人及其家人心理的反應(心理社會);以及心理、社會及行為因素影響罹癌及死亡之議題(心理生物)。

然而三個主要影響癌症病人心理調適的因素為:來自社會的因素--對癌症治療的態度與知識、大眾的信念;來自病人的因素--個人的特質、因應技巧、信念和宗教信仰等,以及家人和親友的支持;來自疾病的因素--醫療層面有腫瘤的位置、期別、症狀、治療和預後等。

精神、心理及腫瘤學間的發展關聯
1930年代與1950年代間,由於增加了許多精神科會診服務及綜合醫院內設立精神科才開始注意到內外科病人心理層面照顧的問題,1960年代庫伯羅絲(Kubler-Ross)提出癌症病人對預期死亡反應的論點,臨床護理人員深受其影響,因其乃為與病人談這些感受的主要人物。

一直到1970年代由於美國消費者及婦女運動的興起,同時愈來愈注意病人自主性與病人的權益,使得心理社會的議題被討論的更熱烈,病人-醫師的對話也起了變化,在1970年代早期,由於癌症病人經常經歷焦慮、憂鬱或譫妄,故而精神科的連繫照會提供諮詢服務予腫瘤科工作人員,以處理這類困難的個案,而護理人員及社工員便擔負起癌症病人重要的支持角色。

腫瘤心理學之現況
腫瘤心理學應被視為腫瘤學的次專科,其有四個範圍:提供腫瘤心理學服務予癌症病人、發展教育訓練計畫、著重心理社會議題的研究、以及研究和學術性文章的發表。

(一)臨床照顧:工作人員有責任提供病人心理及社會的支持,單位可以從個別諮詢專家服務,或發展專業團隊提供多樣性一系列的服務以協助病人減輕痛苦或緩解精神症狀、提供家屬及工作人員支持;通常這些專業成員包括有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員、精神科醫師或牧師等。

(二)教育與訓練:近十年來國際性的教育活動愈來愈活絡,因此應先建立訓練與課程標準,並成立臨床與研究訓練中心,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年輕研究調查人員及臨床人員對訓練的支持。

(三)研究:對癌症病人評估方法的改善,以及發展或採用更多且好的心理計量工具,以應用於癌症病人;研究可朝下列幾個方向努力:癌症病人對疾病與處置的調適情形、生活品質的測量、預防癌症的行為處置、以及心理生物與免疫和神經內分泌的研究等。

結論
癌症病人的心理層面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來在世界各地之癌病中心才被開始小規模的加以探討,心理治療、心理社會、行為及心理教育的處置被證實對癌症病人是有效的,因此,腫瘤心理學開始被廣泛地應用於癌症的整體照顧上,故而我們必須持續地努力加強病人為中心的照顧,並關心其生活品質,尤其在支持性及緩和性的照顧上,最後如同Greer在1994年所說的:「腫瘤心理學最迫切重要的工作是拉近現有知識和臨床實務上照顧病人的鴻溝」,願我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