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病患手術前後的護理照顧


台北榮民總醫院 羅鳳嬌護理長

2007 五月 06

前言
子宮頸癌是女性特有的疾病,其發生率居婦女癌症之首,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則不僅治癒率高,亦可減少醫療成本之支出。 目前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等,各種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的參與佔了相當重要的比例。

手術前準備
剃毛(自乳腺下至大腿上1/3內側)、備血(血型及交叉試驗)清腸(依開刀範圍之大小而有不同之準備程度):手術前兩天吃低渣飲食,前一天吃清流質飲食;前3天的晚上以溫鹽水做第一次的灌腸;手術當日上午6點再做第二次的溫鹽水灌腸,手術前晚12時過後禁食。

手術前護理
說明手術過程及手術時間 (約二小時),並說明麻醉方式,告知手術後身上可能會留置的導管種類,及引流管接抽吸器的狀況說明。手術後因會有陰道分泌物流出,需事先準備衛生棉及沖洗器,教導正確的深呼吸、咳嗽方法及床上使用便盆,並教導床上翻身及肢體活動方法。手術前協助更換手術衣及配戴腳圈、協助取下身上之飾物、協助靜脈注射,並調整正確滴速。進手術室前請病患排空膀胱,完成手術前護理記錄並執行各項醫囑,如給予手術前抗生素等。

手術後護理
第一天每四小時監測生命徵象,第二天開始改為一天四次並觀察傷口情形,保持其清潔乾燥。給予舒適之半坐臥位、觀察噁心嘔吐之情形、協助口腔護理、促進病患舒適。記錄輸出入量、協助床上翻身、鼓勵深呼吸、咳嗽,觀察陰道分泌物之情形,鼓勵勤換棉墊,並保持會陰部清潔。執行會陰護理、維持留置尿管之通暢及避免扭曲,同時觀察尿液排出之情形。傷口疼痛時依醫囑予止痛劑。依醫囑教導蒸氣吸入使用。依醫囑教導熱敷方式;協助醫師換藥,觀察傷口癒合情形,並保持清潔乾燥、鼓勵病人早期下床,如有引流管,應維持其通暢,並詳記排出量、顏色及性狀,排氣後可依醫囑喝水,若無嘔吐情形可予流質飲食,一天後再給予軟質飲食,忌食產氣食物。手術後一週協助醫師拆線,並觀察傷口癒合情形。出院前予更換尿管,並預約兩週後返診。

居家護理照顧
出院後須按醫師指示回門診複診。檢查病人傷口是否有發炎徵兆(紅腫熱痛)且保持清潔乾燥可正常洗頭洗澡,勤換衛生棉,6個月內勿提重物,且不宜做激烈運動。接受根治性子宮切除術者,每兩週回門診測餘尿,更換尿管及尿袋,連續三次餘尿少於100cc者,則可將尿管拔除;尿管留置時,尿袋應置於腰部以下。教導病人日常生活飲食無禁忌,採溫和易消化的新鮮飲食。陰道流液在一個月內會自然消失,但應注意顏色、量及是否有腥臭味。手術後第一年每三個月複診一次;第二年開始每六個月複診一次,每次均須做抹片檢查。性生活依手術傷口恢復狀況來決定,約6週可恢復。有任何異常情形,如尿道疼痛、尿液量少、混濁、血尿、不明原因之高燒、急性腹痛、傷口或陰道有大量出血,需立即返院。

結論
子宮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的疾病,今後將加強對民眾的教育;特別是對年老婦女,鄉村、社會經濟地位與環境較差的婦女做宣導,當發現抹片異常時,更須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子宮頸口環切術、及手術治療或合併化學藥物治療、放射線治療。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的參與以及醫療團隊的合作,可將存活率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