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大腸直腸癌


台北榮總護理部 劉淑言

2007 五月 06

大腸直腸癌是已開發國家中常見的癌症之一,以美國為例,近年來大腸直腸癌均居於所有致死癌病中的第二位,且每年高達15萬人受此病症所苦。根據台灣地區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直腸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於民國86年每十萬人口中有23.9例,至民國88年增加到30.41例,居十大癌症發生第四位;另一項癌病重要指標「主要癌症死亡原因」中大腸直腸癌亦自民國86年的每十萬人口死亡率13.68%逐年增加至民國89年的15.22%,高居癌症死因第三位;這些數據說明了在台灣地區,大腸直腸癌不論發生率或死亡率都有逐年升高的趨勢,如何有效地早期發現及治療、擬定全面性的篩檢及防治策略是極為重要的課題。

一般認為,大腸直腸癌的發生與飲食、遺傳等因素有關,罹病機率男、女性別相當,但卻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其預防之道乃在於早期發現早期施予治療。絕大多數的大腸直腸癌是由良性的腺瘤瘜肉轉變而成的理論已廣被接受,癌前期瘜肉轉變為癌症平均需要超過十年的時間,有些更長達二十五年之久。根據研究顯示,當病兆局限於局部時施予外科切除,病患五年存活率高達89.5%,而若已有遠端轉移五年存活率僅餘8.3%,大腸直腸癌發生年齡集中於60歲以後,若依瘜肉衍進至癌病的時間為十至二十年的病理特性來看,針對四十歲以上民眾進行早期篩檢並予適當轉介及治療,將能顯著地降低大腸直腸癌發生率、提升病患存活率及降低醫療成本。

大腸直腸癌篩檢方式有許多,諸如:糞便潛血試驗、乙狀結腸鏡檢、雙重對比鋇劑灌腸及大腸內視鏡檢等方式,每種篩檢方式各有其優點及限制,篩檢方式的選擇需依個人危險因子之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式。依照美國胃腸科醫學會與健康照護研究品質機構之建議,針對無家族病史或個人病史之一般社區民眾,首選的篩檢方式為每年做糞便潛血試驗,若呈現陽性反應者再實施大腸鏡檢查或鋇劑灌腸檢查。對大腸直腸篩檢之相關文獻加以分析發現,鋇劑灌腸攝影、乙狀結腸鏡檢及大腸內視鏡檢三種篩檢方式對癌症敏感度差異不大,但鋇劑灌腸攝影無法兼具切除腺瘤瘜肉之功能,而乙狀結腸鏡檢僅可檢查至結腸最遠端的六十公分,不似大腸鏡檢可完全看到整條結腸,對於大腸直腸癌多數偏向右側的趨勢乙狀結腸鏡檢可能因檢測長度之限制而無法偵測,因此,大腸內視鏡檢查是診斷大腸直腸癌較好的方式。

如果家中近親有人曾經患有大腸直腸癌,都應該將自己的這種情況告訴您的家庭醫師,由醫師來安排定期的檢查;在所有癌症中,大腸直腸癌屬於最可能預防的癌症之一,無論您年長或年輕都可藉由定期篩檢來減低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