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的照顧


台北榮民總醫院 護理部 陳嬿如專科護理師

2007 五月 02

一、前言
喉頭乃人體一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中空器官,它是位於頸部的中間,也是連接咽及氣管的一個短小通道。聲帶位於喉頭的內腔。喉的上方有會厭軟骨,可以上下活動,好像蓋子一樣。喉的前壁是由甲狀軟骨所形成。喉的下方有環狀軟骨,它與氣管的第一塊軟骨環相接。喉的後方是下咽部。
喉頭與呼吸、發聲及吞嚥等功能息息相關。因喉頭下方連接氣管,空氣進出及排出均須通過此通道。呼氣經由聲帶的振動而產生了聲音,同時,在咽、顎、牙齒、舌頭及嘴唇的合作下而順利產生了說話型態。當進行吞嚥動作時,會厭軟骨會蓋住聲門,使食物或飲料避開氣管而進入食道,只要空氣以外的物質進入氣管,會立即產生咳嗽反應,將異物排出氣管。

二、喉癌的症狀
喉癌的腫瘤如長在聲帶上,因腫瘤會干擾聲帶的發音,其早期症狀會出現聲音沙啞;腫瘤長在聲門的上腔或長在喉頭以外的部位,其最初呈現的症狀就不是聲音沙啞,而是在喝熱開水或果汁時,喉嚨會有疼痛及灼熱感,繼而發現頸部有腫塊,接著才是聲音沙啞。如有頸部淋巴結腫大、耳痛、體重減輕及全身軟弱,則表示癌症可能已經轉移了。

三、手術前後的護理
(一)手術前的護理
經由間接與直接喉鏡檢查後,懷疑有喉癌時,醫師會建議病人做切片病理檢查,一旦證實為喉癌時,則需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喉部手術需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會花較長的時間,所以必須做好完善的準備。如手術前需接受一連串的檢查,包括抽血、驗大小便、做心電圖及X光檢查,以供手術的參考。
全喉切除手術會將聲帶切除,它將使病人的說話能力喪失,因此手術前會安排與語言治療師會談,介紹發聲溝通的方式,包括食道語、使用人工發聲器、裝置幸保氏發聲瓣等。護理人員隨之亦會與病人商量在完成手術後,與他人的溝通方式,例如藉由手勢、使用紙筆、或溝通卡等方式以便在無法發聲時,仍能表達自己的需要。

(二)手術後的護理
病人從恢復室回到病房時,身上會有氣切口及一些管子,包括鼻胃管、傷口引流管、導尿管及點滴管。護理人員會時常注意其體溫、血壓和脈搏的變化,及確保身上管子的通暢。如感到疼痛可以通知護理人員給予止痛針,以減輕疼痛。

氣切口為新的呼吸通道,常有痰會從此通道咳出,也可能帶有血絲,此時可使用柔軟面紙輕輕擦拭。當痰不易咳出時,則可由醫護人員進行抽痰。為了防止異物掉入氣管造廔口,平時會以廔口兜覆蓋。護理人員會每天清潔廔口周圍皮膚,防止傷口感染。
傷口引流管是用來引流傷口內的血水,幫助傷口癒合。護理人員會注意您引流管的量及是否通暢、扭曲或牽扯而脫落。當引流量逐漸減少時,醫師會視情況拔除。

手術後應採半坐臥姿勢休息,也就是將床頭抬高30至40度,同時在頭部墊一小枕,避免頸部過度伸張而牽扯傷口,導致傷口裂開,且可利於傷口的引流及肺部擴張。手術當天宜臥床休息,在床上仍可活動四肢,護理人員也會協助病人翻身或改變姿勢,以減輕全身的酸痛不適,同時避免壓迫到傷口。雖然一些管子可能會影響活動,但手術第二天在旁邊有人協助的情況下,即可下床活動。早期下床對傷口的癒合及恢復均有助益,但應避免傷口及各種管子的牽扯。

很多病人擔心不能發聲這個問題,的確,手術後失去了聲帶,是不能用正常聲音與他人說話,但當傷口癒合後,便可經由食道語或人工發聲器發聲。傷口未癒合前與他人的溝通,則完全需要藉助於紙筆、手勢及溝通卡等方法來表達。因此,最好從手術前就與家屬,醫護人員一起練習這種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在廔口癒合後即可與語言治療師共同開始做語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