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球常見的運動傷害與處理


臺北榮總 骨科部運動醫學科 馬筱笠醫師

2023 三月 17

大家都認為打高爾夫球是一項溫和、安全、不受年齡及性別限制且受傷風險低的運動。但是在臨床上還是常見和高爾夫有關的運動傷害;一項調查顯示在兩年期間有百分之六十的高爾夫職業選手和百分之四十的業餘選手曾遭遇因傷導致無法打球的情況。急性高爾夫運動受傷並不常見,百分之八十都是因過度使用造成,其餘則是揮桿擊球動作機轉不對;有研究顯示每週下場打球超過四次或練習場擊球數目超過二百顆則受傷機率會明顯增加。最常見身體受傷的部位是下背部(34%),其次是上肢,依序為手肘(27%),肩(19%)及腕(10%),下肢受傷雖不多見,但由於揮桿動作使身體重心由上桿時的右下肢(一般右撇擊球時的後腳)轉移到收桿時的左下肢(一般右撇擊球時的前腳),再加上旋轉、踩壓,所以髖、膝、踝關節都有受傷的可能。接下來就以身體部位分別說明。
下背痛發生原因主要是揮桿動作對腰椎有側移、旋轉、拉伸、壓迫等受力動作。所以揮桿時軀幹動作太大或太頻繁,容易導致背部肌肉的急性拉傷或慢性發炎。腰椎間盤也會因急性破裂突出壓到神經造成坐骨神經痛,或慢性退化磨損導致下背痛。治療方法包含休息,減少腰部動作及負重、使用消炎止痛藥物、物理治療或束腰保護。肌肉拉傷通常需休養一個月後可逐漸回復。而椎間盤突出症則需四到六個月的保守治療,多半不需手術,約有百分之八十的患者可重返運動。一旦保守治療無效,則需考慮手術切除損壞突出的椎間盤或做腰椎融合術,術後至少也要三到六個月才能回復運動。當然長期來說應該要常做背部的伸展來增加肌肉的柔韌性;也要做核心肌群的訓練來減輕腰椎的負擔,目的是保護腰椎減少再次受傷的機會。其他像擊球時伸直背姿、控制速度、減少旋轉或穿戴束腰等也是可行的預防背傷方法。另外在揹負高爾夫球桿袋時也要注意,球桿袋通常很重,要注意重量的平衡、腰部挺直、下肢幫忙出力,不要瞬間揹起以免受傷。

手肘受傷可發生在擊球時桿頭打到地面、石頭、樹根或在深草區擊球瞬間遭遇阻力時的急性傷害。慢性傷害則較常發生在上桿和擊球時過度使用手腕、球桿握得太緊或擊球時太用力。外側或內側肱骨上髁發炎疼痛是最常見的手肘傷害。肱骨外上髁炎又稱為網球肘,通常發生在左手肘的伸腕肌群附著點(一般右撇擊球時左手是前手),手指或手腕出力時手肘外側都會痛。肱骨內上髁炎又稱為高爾夫球肘,通常發生在右手肘(後手)的屈腕肌群附著點,疼痛情形和外側類似。業餘選手發生肱骨外上髁炎的機會較內側多五倍。可多休息、藥物、局部注射及網球肘支持帶保護。平常可做伸腕或屈腕肌群的伸展,不痛的時候可做肌力訓練。多半會在三到六個月內自行痊癒,如果超過半年到一年都沒好,可考慮開放式或關節鏡手術切除肌腱受傷的部位,手術結果也很好,只是術後保護與恢復時間較長。

肩關節問題多是來自於慢性的使用過度,且常發生在左肩(前肩)。由於上桿及收桿動作都會讓左肩處在肩關節活動極限的狀態,此時易產生肩峰下夾擊現象,即肩袖(旋轉肌腱)在肩峰與肱骨間擠壓摩擦。夾擊次數多了會導致肩峰下滑囊炎及肩袖損傷,在年輕人通常只是發炎疼痛;但在中老年人再加上肩袖退化的問題,則有可能造成肩袖撕裂,除了持續的肩痛還會影響生活及運動功能。多休息、藥物、物理治療、局部注射等,症狀多會改善,回場後除了適當的休息還要注意不要太過度揮桿。如果疼痛超過三個月休息與治療無效,就要考慮進一步檢查看肩袖是否有撕裂的情形。如果有肩袖撕裂,保守治療又無效,則可能要考慮肩袖手術縫合。雖然肩袖縫合目前都以關節鏡手術完成,治療效果很好,但術後至少也要六個月的時間才能回場打球。

手腕的急性受傷和手肘受傷類似。常發生在球桿頭先打到地再打到球、打到石頭、樹根或深草。較常見的還是因反覆使用造成的慢性傷害。左手(前手)在上桿到頂點時手腕會做出過度向橈側屈腕的動作,而手腕也會保持伸直及手掌朝下的旋前動作。一旦開始加速下桿擊球後,手腕會做出相反的動作,即轉向尺側屈腕、手腕彎屈及手掌朝上的旋後動作。在這樣快速變換方向的瞬間可能會撕裂尺側伸腕肌腱的腱鞘,導致肌腱脫位,在活動時肌腱會彈跳不穩定。也可能在手腕反覆這種動作後造成尺側屈腕肌腱拉傷發炎疼痛。另一種急性受傷則是球桿握把在球頭擊到地面時撞擊到左手根部,這樣的瞬間撞擊會導致手腕鉤骨骨折及劇痛。肌腱拉傷發炎可經由休息及保守治療改善,但肌腱脫臼及骨折經保守治療無效後則需考慮以手術修復破裂的腱鞘或切除骨折不癒合的骨塊。

下肢最常見的受傷部位是膝關節。膝關節在揮桿動作的過程中,左膝(前膝)會出現順時旋轉(上桿)、橫移(下桿)、下壓(擊球)及逆時旋轉(收桿)的動作。右膝(後膝)在承受如此反覆多方向的摩擦動作後,膝關節軟骨、半月盤及韌帶就容易受傷。再加上從事高球運動的人多是中年以上,所以膝關節多少也會有些退化性的變化。如此在退化加外傷的雙重衝擊下,更會增加受傷的機會。膝關節軟骨磨損或半月盤的撕裂除了造成關節在負重或伸蹲活動時會痛,有時也會造成關節積水腫脹,活動受限。治療方式最主要就是讓膝關節休息減少負重活動;藥物、物理治療和護具都會有幫助。症狀雖然會改善,但軟骨磨損和半月板撕裂卻依舊存在,所以之後再回復運動時要量力而為,不可過量,膝有不適就要休息。如果保守治療效果不佳,退化性關節炎依程度輕重有不同的處置方式;而半月板撕裂可考慮手術縫合或部分切除。膝關節韌帶多因反覆拉扯致慢性受傷發炎,治療只要多休息即可。至於急性韌帶撕裂則較少見,其中前十字韌帶一旦撕裂,膝關節就會不穩定,尤其是左膝無法做出橫移、旋轉的揮桿動作,就只有考慮手術重建前十字韌帶。

髖關節的傷害多為慢性,常發生在上桿時的右髖過度旋轉或側移時,重心集中在髖關節外展肌群及滑液囊,經反覆的拉伸導致後外側發炎疼痛。左髖則因為下桿擊球時重心轉移及固定在左下肢,左髖的伸、屈及內收肌群會反覆出力導致肌肉拉傷或肌腱炎。治療原則是多休息,藥物或物理治療,通常症狀都會緩解,但也容易復發,所以平常在打球前要多做患側肌肉的伸展熱身,打球時減少過度旋轉及側移。至於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及髖臼盂唇的損傷則較不常見,如果發生,在初期也是以休息及保守治療為主,療效不好才考慮手術治療。

  足踝及足的傷害也與揮桿動作的重心轉移有關。上桿時重心右移,左腳會產生旋前動作;擊球後收桿時重心左移,左腳轉換成旋後動作;再加上重心全落在左腳,所以左踝關節的外側韌帶會因收桿時站不穩而急性外翻扭傷。左踝關節與外側肌腱也可因反覆的旋前旋後和受壓的動作造成關節炎或肌鍵炎。足部的受傷則常發生在足跟部的足底肌膜附著點,或是前足的蹠骨關節和滑囊。足跟和前足的疼痛除了和行走太多有關係,同時也要注意是否有扁平足、高弓足或足跟腱太緊的足部結構問題。此時除了多休息、消腫、止痛、保護和伸展拉筋以外,也要考慮穿戴適當鞋墊,穩定足跟以減少扁平或高弓造成的問題。

  綜合以上常見的高爾夫球運動傷害,可得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過度使用及不良的揮桿動作,當然也不能忽視中老年(四十歲以上)本身退化的問題。所以針對上述常見受傷原因來預防或減少傷害是一項重要課題:
  
  • 要了解高爾夫球的擊球動作與身體的姿勢。從瞄球準備、上桿、下桿、擊球到收桿的一連串全身的動作都要有適當的配合姿勢和重心轉移。平穩的使用每一部分的肌力,不要單獨集中在某一部位特別出力,否則容易受傷。也不宜過度揮桿,要維持一致且流暢的揮桿節奏。
  • 運動前充分的熱身與伸展(超過10分鐘以上),包含上下肢體及軀幹,尤其是曾經受過傷的部位。
  • 球局開始時揮桿節奏進度要緩慢,讓身體逐漸適應,不要操之過急。
  • 注意擊球時不要打到地面或硬物,深草區擊球也要注意草的強大阻力。
  • 選擇適合自己腳型的球鞋,必要時使用鞋墊穩定住足跟部以減少傷害。
  • 平時在肢體和核心肌群要常做伸展拉筋及肌力訓練,增加身體的柔軟度及肌耐力以減少傷害的發生。
  • 量力而為,每周下場次數不宜太頻繁,練習場擊球數目也不宜太多。如發現身體有異狀或疼痛就要休息或是減量,一旦受傷了就不要再勉強運動否則傷勢惡化不容易恢復。

總結
高爾夫球是可以從年輕打到年老的運動,在逐漸邁入高齡化的社會,愈來愈多的人開始從事這項運動。高爾夫運動雖然不太容易發生急性受傷,但由於特殊的揮桿擊球動作,容易造成身體許多部位因反覆使用而造成慢性傷害,要了解受傷的原因才能有效的預防;要知道受傷後的治療才能有效的恢復。對於高爾夫運動傷害的態度應該是:適當的休息、平時的鍛鍊,循序漸進的回復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