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量血壓?高血壓診療的最新臨床證據


北榮心臟科 王維庭醫師/實證醫學中心 鄭浩民主任

2022 九月 02

根據國健署統計,18歲以上成人的高血壓盛行率達25.06%,平均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且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國人對於有無高血壓尤其年輕人對高血壓的認知率更是不足:根據2018年的統計,高血壓患者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的人是72.1%、19~45歲者只有14.4%,有接受治療者為89.4%、控制良好者僅佔49.9%。換句話說,這些患者控制真正達標者只有一半左右,三率(自覺率、治療率、控制率)控制仍然不夠理想。若能早期偵測,早期治療,能幫助我們遠離慢性高血壓帶來的器官損傷,甚至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肌梗塞、中風,與心血管所造成的死亡!
什麼是高血壓?血壓的正常標準範圍是多少?
血壓是心臟收縮和舒張時血液對血管壁所造成的壓力,衡量壓力是以毫米水銀汞柱(mmHg)為單位,心臟收縮時的壓力稱為「收縮壓」,心臟舒張時的壓力稱為「舒張壓」,不論收縮壓或是/合併舒張壓超過標準值都稱為高血壓。高血壓根據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再分為「原發性高血壓」與「繼發性高血壓」兩種。
 
目前根據2022年台灣高血壓學會與心臟學會制定的治療指引,建議測量居家血壓,以居家血壓為目標其定義血壓如下:
分類 收縮壓   舒張壓
正常 < 120mmHg <80 mmHg
血壓升高 120-129mmHg <80 mmHg
高血壓      
 第一期 130-139 mmHg 80-89 mmHg
 第二期 ≧140 mmHg ≧90mmHg
控制血壓的目標應該為多少呢?
根據2022年台灣高血壓學會與心臟學會制定的治療指引,以居家血壓為目標其控制的目標,建議血壓控制如下:
居家血壓目標 血壓升高
收縮壓120~129 mmHg且舒張壓<80mmHg
第一期
收縮壓130~139mmHg或舒張壓 80~89mmHg
第二期
收縮壓
≧140mmHg
或舒張壓
≧90mmHg
第一階段
危險因子
<3項 <130/80 130/80 ><130/80
≧3項 <130/80 <130/80 <130/80
第二階段
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第三期或高血壓引起器官損傷
<130/80 <130/80 <130/80
第三階段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 慢性腎臟疾病超過第四期、或糖尿病合併器官損傷或心房顫動
<130/80* <130/80* <130/80*
*如果可以耐受,建議<120/80mmHg

針對老年人的血壓,過去有許多的說法。根據2021年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SRINT)臨床試驗與許多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研究的文章指出,老年人若把血壓控制從140mmHg降低於120mmHg,能減少25%主要心血管事件。相似的結果在中國的STEP trial也被觀察到:血壓控制在110-130mmHg的60歲以上族群,比起血壓控制在130-150mmHg的病人,有較低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

何時應該考慮控制血壓呢?
根據2022年台灣高血壓學會與心臟學會制定的治療指引,以居家血壓為目標。目前都是建議超過收縮壓130mmHg時,應開始控制小於130mmHg。
高血壓的原因

將近有9成的病患屬於原發性高血壓,推測原因與遺傳、性別、年齡或生活型態(如重鹽飲食、過胖、低活動、壓力、酗酒、抽菸等)有關。而繼發性高血壓患者約佔5%,主要原因如懷孕、腎臟血管疾病、主動脈狹窄、內分泌異常、庫欣氏症候群、甲狀腺疾病、嗜鉻細胞瘤、腎上腺皮質醛酮症、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有關。另外,若有服用口服避孕劑、雄性素、類固醇、抗發炎藥物、Ketoconazole(抗黴菌藥物)、免疫抑制劑(cyclosporin、Sirolimus、Tacrolimus)、部分身心科用藥、血管內皮增生因子抑制劑、安非他命、古柯鹼等藥物,也可能引發繼發性高血壓。

如何正確量測血壓?
正確量測和記錄血壓可以幫助醫師評估您的身體狀況,因此量測的時間點、姿勢和計算方式都很重要。可以依照以下建議的方式,每天記錄血壓。如果在診間測量血壓,為診間血壓;若在家量測,為居家血壓;若整天綁帶式血壓測量,則為24小時連續監測血壓。目前世界高血壓相關學會、台灣高血壓學會與台灣心臟學會,一致認同推薦居家血壓為建議的測量方式。推薦的原因在於:
  1. 2020年美國心臟期刊研究指出,相較於診間血壓與24小時連續監測血壓,居家血壓預測心血管預後的信度較高。
  2. 有些人到醫院會不自覺緊張、或是醫院環境吵雜,造成診間血壓高於居家血壓,若過去沒有高血壓診斷,為白袍高血壓;若已是高血壓治療中,發生醫院血壓上升,則定義為白袍效應。也有些高血壓病患相反,居家血壓高、診間血壓正常,為隱匿型高血壓。因此,希望能在家測量血壓,以便鑑別區分。除此之外,居家血壓也能發現藥物治療期間可能發生的姿勢性、飯後以及其他低血壓的事件。
  3. 居家血壓自我監控,讓病患有參與疾病控制與對疾病的自覺,加上醫事人員團隊追蹤介入、遠端監測與用藥指導,更能配合藥物的治療與有效降低血壓。

如何正確的量測居家血壓呢?
根據722原則:
  • 7:連續七天(如果沒有辦法,至少連續四天)
  • 2:每天兩次,量測前休息5-10分鐘,
    • 早上:建議量測起床後一小時內,於解完小便,飯前與吃藥前量測。
    • 晚上:睡覺前一小時內量測。
  • 2: 每次量測至少量兩次以上,每次間隔一分鐘。如果有心房顫動,至少三次以上。

居家量測血壓應注意事項
1. 壓脈帶選擇:大小長度適中。寬度應符合上臂圍的40%,長度應符合上臂圍的80%。綁的位置在手肘上約1公分。
2. 量測之前應注意:
  • 量測前脫除蓋在手臂上的衣物,避免捲袖子。
  • 量測前30分鐘,勿激烈運動、抽煙、避免吃藥、喝含咖啡因或酒精飲料,並排空尿液。
  • 平靜休息5分鐘。選擇有靠背的椅子,雙腳自然著地,避免懸晃或是盤腿翹腳。
3. 量測時,壓脈帶中間位置應與心臟等高 (約在胸骨中點)。
4. 量測前、中與量測時避免交談。
5. 如果是第一次測量,建議左、右兩手都量。若雙手血壓差值<15mmHg,取數值較高的那側。之後盡量固定時間量測。
6. 至少每12個月校正手臂綁帶式血壓機。
7. 對於手腕式或手指式血壓計目前看法不一。尚待更多的研究證據。
8. 如果雙手都無法量血壓,量大腿的血壓是可被接受的。一般來說下肢的血壓會高上肢的血壓約10-20%。壓脈帶的位置約在大腿中段。


高血壓造成的疾病風險
高血壓造成的疾病風險不容小覷,因血壓升高,血管壁承受的壓力越大,使得動脈內膜會增厚管壁會硬化狹窄,進而也會影響心臟的功能,增加心臟病風險,臨床研究發現高血壓使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了兩倍至四倍,猝死、梗塞、心衰竭和中風的機率也很高。除了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造成的併發症相當多,只要有血管經過的器官都會影響,包含腦、心、腎臟和眼睛,因高血壓會破壞微血管的管壁,而富含微血管的器官就像是腎臟和眼睛,進而影響腎臟功能、視網膜病變、腦病變等等。

6個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的方法
研究發現亞洲人收縮壓只要高於125mmHg,就有中風的風險,所以除了常常要監控血壓,且除了醫師會評估開藥之外,其實從改善生活型態對於血壓的控制也是有幫助的,根據2022年台灣心臟學會和台灣高血壓學會高血壓管理指引,有提到以S-ABCDE的生活型態調整方式協助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
S-ABCDE生活型態調整方式 建議要點 預期可下降收縮壓的幅度
Sodium restriction控制鈉量 2-4公克/天 3.1mmHg/每公克鈉
Alcohol limitation 酒精限制 酒精當量,男20克/天,女15克/天 2-4 mmHg
Body weight restriction 控制體重 BMI:22.5-25.0 1 mmHg/每公斤體重
Cigarette smoking cessation 戒菸 戒菸 原本就該戒煙
Diet adaptation 飲食調整 DASH得舒飲食(推薦葉菜類植物與甜菜、牛油果、堅果、種子、豆類或豆腐),適度飲用咖啡、綠茶、黑茶、洛神花茶、石榴汁、甜菜汁與可可 10-12 mmHg
Exercise adoption 運動習慣 每週3-4天,每天至少40分鐘的有氧運動與阻力訓練 3-14 mmHg
減少環境因素,例如:暴露空汙或低溫,也可以幫助改善血壓控制。血壓藥物部分,仍建議複方藥物劑型優先,因為過去研究指出複方藥物可以減少病患忘記服藥機率,並增加服藥遵從性,獲得更好的控制血壓效果。
高血壓可怕的地方在於常常不會有症狀,因此會被大家所忽略,等到中風或心臟病發才來控制,其實都為時已晚。因此時時能居家監控血壓是十分的重要,也能了解自我的身體狀況,如果調整生活型態仍不能有效控制血壓,則建議進一步到門診與醫師討論使用藥物,切勿自行亂服藥或亂停藥,否則血壓再上升,會對心血管造成很大的傷害,甚至性命危險。高血壓所造成的併發症是可以預防的,請注意自己及親友的血壓是否偏高,大家一起使用722原則來減少高血壓對於全民所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