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子宮肌瘤的處理


新竹馬偕 張幸治醫師

2022 六月 09

子宮肌瘤是一種常常發生在生育年齡層女性的子宮腫瘤,幸好絕大多數都是良性的,一般不會造成任何的不適。不過,有些人的肌瘤卻會造成身體不適,並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這時就需要積極治療了。
子宮肌瘤依生長位置區分類型
同樣是肌瘤,但病人的狀況各不相同,主要與肌瘤生長狀態,以及子宮肌瘤所在位置不同有很大的關係。肌瘤有不同生長狀態,包括緩慢或快速生長、維持穩定或可能緩慢縮小;至於肌瘤的生長位置,則分為:
  1. 肌層間肌瘤:長在子宮肌肉層內,是最常見的類型。
  2. 黏膜下肌瘤:由子宮內膜下層往子宮腔生長,容易造成月經期大量出血,也會干擾懷孕。
  3. 漿膜下肌瘤:向子宮外突出生長,因生長空間變大,容易長到比較大時,才被患者察覺。
子宮肌瘤的治療雖有基本原則,但拜醫學與科技的進步之賜,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選擇較多元,反而增加了選擇的難度,主要是每個人的病情狀況不同,對於治療的期許也不同,很多考量往往不是基本治療原則所能涵蓋。因此,患者應了解治療目標與方式,才能與醫師共同制定出個人化的治療計畫。 
 
子宮肌瘤的症狀
肌瘤的大小差異很大,可以從不易觀察到的小,至像葡萄柚的大,甚至有可能大到像小玉西瓜一般。如果肌瘤較大、肌瘤顆數較多,或是肌瘤位於子宮的某些部位,則更容易引起症狀。然而,當停止月經期時,例如更年期或藥物控制,症狀往往會好轉。常見症狀如下:
  1. 增加經期出血:若肌瘤是往子宮腔生長的黏膜下肌瘤,可能會造成經期出血量很大或經期時間很長,如果患者大約一個小時即需要更換衛生棉或棉條,或生理期超過7天之久,就屬不正常了。經血過多除了造成生活不便外,還會有因血液流失過多而造成缺鐵性貧血的可能。
  2. 骨盆腔垂墜感或疼痛:較大的肌瘤會讓人有種腹部重重的垂墜感、或壓迫、或疼痛。若肌瘤位置較低或長得過大,而壓迫到子宮附近的器官,像是膀胱、直腸,則會引起頻尿、腹脹、排便不順等狀況。
  3. 影響受孕與懷孕的問題:大多數的肌瘤患者仍可正常的受孕、懷孕與生產,但若肌瘤位置長在黏膜下,讓子宮內部有了形狀的改變,就可能影響受精卵著床機率或易流產;如肌瘤過大(大於5~6公分)或太多顆,佔據了子宮內部的空間,則可能會影響胎兒發育等問題。提醒有生育計畫的肌瘤患者,選擇治療的方式時,應與醫師有更詳細的評估與討論。

子宮肌瘤的治療
當子宮內有肌瘤增生,卻無不適症狀,大多數的醫師會建議患者先以觀察並定期3~6個月回診追蹤為原則;不過,當肌瘤大小或數量有突然性的變化,抑或是症狀嚴重且造成生活困擾時,可選擇進一步的介入性治療,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以及介入式肌瘤治療。

藥物治療控制肌瘤大小或減輕症狀
臨床上,對於症狀不嚴重、擔心開刀治療會影響生育計畫的病人、對開刀治療有嚴重疑慮的病人,也許可先使用藥物治療。然而,目前並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以根除已經存在的子宮肌瘤,藥物治療的目標在於緩解不適症狀,如經期出血過多或經痛,並期望能控制肌瘤大小或試著縮小肌瘤,適用微創手術,並運用藥物做為開刀前的輔助治療手段,讓治療方式多一種選擇。
 
子宮肌瘤治療藥物種類
  1. 鐵劑與維他命:當患者已經有貧血症狀,醫師會建議補充鐵劑及幫助身體有效利用鐵質的綜合維他命作為治療。但建議在經過醫師評估後,再行補充正確劑量,切勿自行隨意購買服用。
  2. 口服避孕藥:目標在於控制經血量,以期能減緩因子宮肌瘤所引起的月經血量過多的症狀,效果因人而異。
  3. 子宮內投藥系統:藥物目標與口服避孕藥相同,只是不需要按時服藥,這是將含有藥物的子宮避孕器放入子宮,放置後只要定期回診追蹤即可。常用的這類避孕器為蜜蕊娜,適用於近期無生育計畫,僅為緩解症狀的患者,初期半年內仍會有些許點狀出血,長期症狀控制效果可維持約4~5年。
  4. 消炎止痛藥:用於緩解經痛症狀,但每個人的肌瘤狀態不同,效果也是因人而異,有些患者會因此而改善經血過多的症狀。
  5. 類男性荷爾蒙的藥物:可減緩因經血過多所引起的貧血症狀,但多數患者使用後會有青春痘、多毛症、體重增加等男性荷爾蒙副作用,並不適合長期使用。
  6. 促性腺釋素致效劑:有緩解貧血的效果,也有縮小子宮肌瘤的作用,在台灣常見的藥品是柳菩林(Leuplin)注射劑,有短效期一個月打一針,或長效型三個月打一針。不過,此類藥物的作用機制為賀爾蒙抑制,因此,使用後會出現類似更年期症候群的不適症狀,如熱潮紅、燥熱,長久使用可能會造成骨質流失,故不建議使用超過6個月。由於停藥後,肌瘤可能會再度長大,所以,只建議使用於特定需要的病人,例如在子宮肌瘤手術前的3~6個月內使用以縮小肌瘤。

手術切除肌瘤或子宮
當子宮肌瘤造成的經期大量出血、疼痛、或壓迫感等症狀,已經無法以藥物緩解時,或當子宮肌瘤明確造成不孕時,或當子宮肌瘤突然快速長大時,醫師會建議患者進行更積極的介入式治療或手術治療。

手術範圍
分為切除肌瘤與子宮全切除:
 
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是一項只切除子宮肌瘤、保留子宮的手術方法,以期能緩解異常出血,以及因肌瘤太大引起的不適症狀。大多數患者接受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後仍有機會懷孕,然而,有些患者因個人體質,子宮肌瘤會再次復發而接受二次手術。提醒對於未來仍有生育規畫的女性,手術只切除肌瘤,可保留生育能力,建議在手術約半年後,待傷口癒合好,再懷孕較佳,以給寶寶安穩的生長環境,同時,有助減少子宮因懷孕被撐大,而造成生產時子宮破裂的風險。
 
子宮全切除手術:是將子宮及子宮頸切除的手術,不讓子宮肌瘤有機會再次復發,也可避免發生子宮內膜癌或子宮頸癌的機會。

手術方式
手術方式有多種選擇,但各種手術方法有適合的條件,也有不適合的條件,且各有優缺點,建議依據肌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數量後,與醫師溝通討論適合自身狀況的開刀方式。
 
傳統開腹手術:在腹部下端切開以移除肌瘤或切除子宮。就移除肌瘤而言,優點是可短時間處理多顆或較大的肌瘤,所以手術時間相對較短,缺點在術中的出血量較大,住院時間與術後恢復時間較長,還有術後沾黏的風險。
 
微創的腹腔鏡手術與達文西機械輔助手術:微創手術則有傷口小,出血量小,恢復期短的優點,但手術及麻醉狀態下時間相對較長,且部分醫材需自費。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每一種肌瘤情況都適合用腹腔鏡手術,部分肌瘤因生長位置的角度關係,就無法使用腹腔鏡手術切除,且在腹腔鏡狀態下,開刀切口難以精密縫合,相當考驗執刀醫師的熟練程度。
 
而當前正夯的達文西機械輔助手術,因可以模擬執刀醫師的手部動作,就像是醫師親手開刀一般,不受角度限制,有更清楚的手術視野,還可進行精細縫合,但最大缺點就是其為高價自費手術。
 
子宮鏡肌瘤切除術:由陰道進入,經過子宮頸,到達子宮腔內將黏膜下肌瘤切除,無外觀傷口,屬於當天可返家的手術。不過,僅限子宮肌瘤體積小於3公分且屬於黏膜下肌瘤,才能執行此種肌瘤切除術。

介入式肌瘤治療不需動刀
在侵入式的手術治療之外,也有介入式肌瘤治療可供選擇:
 
子宮肌瘤動脈栓塞術:或稱為「子宮肌瘤栓塞術」,目的在於阻斷肌瘤的血液供給,使肌瘤在沒有養分來源下自動壞死萎縮,這項治療只需局部麻醉,且住院觀察1~2天後,無不適即可返家。然而,子宮肌瘤栓塞手術約有1%的機率可能導致月經永久停止,仍有生育計畫的患者,必須審慎評估可行性。
海扶刀:是一種高強度的聚焦超音波治療,將高能量導引集中在肌瘤上,產生高溫使肌瘤組織壞死或纖維化,達到讓肌瘤逐漸縮小甚至消失的效果,因屬於非侵入式治療,不用打開腹腔,完全無傷口為其好處,但屬於高價自費項目。
 
超音波引導射頻消融術:執行射頻消融術有兩種途徑,一是由腹腔鏡,另一是子宮腔鏡,過程中透過超音波的引導,將消融器械插入於子宮肌瘤中,使肌瘤組織被破壞,術後一段時間後,肌瘤會逐漸縮小。
 
子宮內膜消融術:此種手術的目的在於破壞子宮內表層,雖不會減小或切除子宮肌瘤,但可以減緩大量出血的症狀,但有些患者執行內膜消融術後,即停止了月經期。執行內膜消融術後則不建議懷孕。

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有如上述多種選擇,必須充分考量不適症狀、年紀與未來的生育計畫,以評估適宜的治療方式,建議多與醫師詳加討論,才能就當前的狀況及治療目標,做出合宜的醫病共享治療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