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比吃素更容易增加患癌風險嗎?


保羅

2022 元月 14

關於癌症,其他動物會不會也患癌,目前對於這方面的資訊相當稀少,如果能知道哪些動物會患癌、哪些不會,是不是就能經由研究這些物種來學習對抗癌症,成為一種新的抗癌方式。
匈牙利第薩研究部Vincze博士、丹麥南丹麥大學Colchero博士及法國的Lemaître博士所組成的研究團隊探討了哺乳動物是否會罹患癌症,並且將研究成果刊登在頂尖的科學雜誌《自然》(Nature)上。

南丹麥的研究人員使用了國際非營利組織Species360的動物資訊管理系統(ZIMS)資料加以分析,此系統收集了世界各地動物園的各式數據,包括191種物種中的110148隻動物體健康資料。

結果發現癌症的存在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會出現在所有的哺乳動物物種中,尤其是肉食性的哺乳動物風險更高,可能是它們的腸胃道裡面的微生物組多樣性較少,因此癌症發生率比草食性動物還要高,因為腸胃道裡的微生物組是身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只要多樣性減少就會降低免疫功能,增加罹患癌症風險。

他們的研究成果解決了一些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所有哺乳動物都會得癌症嗎?所有哺乳動物都會得癌症,但是風險都不一樣,肉食性動物特別容易受到癌症影響,如雲豹、大耳狐、蓬尾袋鼬及紅狼都超過25%,而草食性有蹄動物就對癌症有很強的抵抗力,罹患癌症風險極低,如印度黑羚及巴塔戈尼亞豚鼠。

第二個問題是是不是飲食差異與癌症風險有關?確實是有關聯,肉食性動物比草食性動物更會增加癌症風險。生肉容易帶有致癌病毒,如生牛肉可能有牛白血病病毒,有些文獻也報告食用生牛肉可能會增加罹患乳癌風險。另外則是肉食性動物腸胃道內微生物組的多樣性不如草食性動物,因為有了豐富的微生物組可以讓免疫系統抑制癌症發生。此外,屬於高脂肪、低纖維食物的肉類是罹癌高風險因素,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肉食性動物罹患癌症的風險升高。而此研究對象都是在動物園裡的動物,被人類照料之下,可能動物平常的運動量有限,也有影響。

第三個問題是體型越大的動物罹患癌症的風險越高嗎?因為癌症是由於基因突變引發的疾病,通常發生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因此體型越大、壽命越長、細胞分裂次數更多的動物理論上來說罹患癌症的風險更高,例如人類體型比狗大,因此比較容易發生癌症,這一個理論得到了很多研究證實,較高的身高、較大的體型都有較高罹患癌症風險,但是卻不適用於不同的物種,如鯨魚的細胞比人類多,但是人類癌症發生率遠高於鯨魚;大象的體型比老鼠大上幾百倍以上、壽命也較長,但是罹患癌症風險卻差不多。

英國統計學家和流行病學家理查佩託(Richard Peto)觀察到在跨物種上,癌症發生率似乎與物種中的細胞數量無關,被稱為佩托悖論(Peto's paradox)。而在此研究中,更利用資料數據來證實了佩托悖論:也就是說體重對癌症風險的影響無關,甚至於是輕微的負面影響,研究推測體重增加一倍,癌症風險卻降低2.8至2.9%。此研究也發現隨著預期壽命的延長,癌症死亡風險卻僅輕微增加,推測人類預期壽命如果增加一倍,罹患癌症的風險只增加24.7至25.2%。因此推測如果能夠研究出更大的體型和更長的壽命的演變,可能可以發展出越來越有效的抑制癌症的機制。

因此從哺乳動物與癌症的關係上可以學習到:癌症不僅是人類的疾病,而是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會罹患癌症,不過不是每一個物種罹患癌症風險都一樣,肉食性動物比草食性有蹄動物的罹癌風險更高,同時也證實癌症發生與體重及壽命長短無關。從草食性哺乳動物的羚羊或綿羊的罹癌風險低於肉食性動物可能可以幫助人類開發出其他的抗癌方法,只要跟草食性哺乳動物一樣多吃青菜、水果、堅果,少吃加工食品及紅肉,尤其是半熟的食物,可能可以減少罹患癌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