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藥物治療的現況與新進展


臺大癌醫中心醫院腫瘤內科部郭哲銓醫師/腫瘤醫學部徐志宏教授

2021 二月 09

近年來在台灣食道癌的發生率逐年上升,根據癌症登記報告的資料,民國八十四年新診斷的食道癌個案數只有695人,然而民國一百零六年新診斷的食道癌個案數則上升至2768人。其中百分之九十三組織學型態為鱗狀細胞癌,而超過九成個案為男性患者。由於早期食道癌既無明顯的症狀,也無有效的篩檢,如此「安靜」的疾病造成約有七成病人診斷時已經是第三期或是第四期之晚期疾病。這樣的期別分布也反映在病人的預後,根據症登記報告的研究,在台灣於民國九十七年至一百零三年新診斷食道癌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只有百分之十七。對於晚期食道癌病患,全身性的藥物治療仍為十分主要的治療方式。

一、全身性藥物治療配合放射治療用以治療第三期(或局部擴散型)食道癌
放射治療是局部控制的重要方式之一,而研究顯示藥物治療可以加強放射治療的效果。故隨著時代的演進,對於第三期(或局部擴散型)食道癌發展出以下兩種治療策略。
(一)根治性同步化放療
除了手術之外,RTOG 85-01的研究證實以cisplatin加上5-fluorouracil作為化療之根治性同步化放療比單純做放療可以延長病人的整體存活期,但五年的存活率仍然不足三成。而在 RTOG 94-05 的研究則顯示較高的放療劑量並不能延長病人的存活與改善局部控制率。但根治性同步化放療確實也提供了局部擴散型食道癌病患一個治療的選擇。

(二)新輔助同步化放療及手術
為了改善晚期病人的整體存活,1990年代起許多研究紛紛探討在手術前若是加上新輔助同步化放療會否比只做手術好。這些研究大多使用cisplatin加上5-fluorouracil作為化療的處方,但起初的研究結果莫衷一是。在2011年一個大型的統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使用cisplatin加上5-fluorouracil作為化療處方的新輔助同步化放療加上手術治療會比單獨手術治療約降低病人約20%的死亡的風險。直到2012年一個在荷蘭執行的大型第三期臨床試驗–CROSS 研究發表結果,顯示以carboplatin與paclitaxel為化療處方的新輔助同步化放療加上手術治療會比單獨手術治療,顯著地延長病人的整體存活期與降低病人死亡的風險,其次族群分析顯示鱗狀細胞癌能在新輔助同步化放療獲得更大的益處。此一研究奠定了新輔助同步化放療加上手術在局部擴散型食道癌病人為一標準治療的基石。另一個在中國執行的大型第三期臨床試驗也於2018年發表,其結果顯示以cisplatin與vinorelbine為化療處方的新輔助同步化放療加上手術治療相較於單獨手術治療,顯著地延長食道鱗狀細胞癌病人的無疾病存活期與整體存活期。但上述三種處方與治療方式何者孰優孰劣,至今並沒有大規模的前瞻性臨床試驗結果比較其療效的差別。

(三)輔助治療
在接受過新輔助同步化放療加上手術治療後,若再加上輔助治療可否改善局部擴散型食道癌病人的預後。過往並沒有大規模且前瞻性的藥物臨床試驗結果可以佐證此治療方式。然而2020年歐洲腫瘤內科醫學會上,CheckMate-577的第三期研究發表了nivolumab(免疫節律點抑制劑)做為接受過新輔助同步化放療加上手術治療的局部擴散型食道癌病人輔助性治療的初步效果。CheckMate-577收錄經新輔助同步化放療加上手術的病患,若病人檢體仍有殘餘腫瘤且檢體邊界無腫瘤侵犯(>1mm),追加nivolumab的輔助性藥物治療,相較於安慰劑,可以顯著地延長病人的無疾病存活期。然而此研究只納入了近三成的鱗狀細胞癌病人,而病人無疾病存活期的延長是否可以轉換成整體存活期的延長助益,仍待此試驗後續的追蹤與報告。

二、藥物治療是復發、轉移的食道癌必要治療
相對於手術與放射性治療,藥物治療是以疾病控制為主。對於無法接受救援性手術或是局部放療之復發或是轉移(範圍太大),全身性的藥物治療可以緩解疾病造成的不適與延長病人的存活。以下將介紹數種藥物治療的模式。
 
(一)化學治療(簡稱”化療”)
由於食道鱗狀細胞癌具有與頭頸鱗狀細胞癌同樣的危險因子與組織型態,食道腺癌則與胃癌相似,故傳統上常使用cisplatin加上5-fluorouracil作為轉移或是復發患者第一線治療的化療處方。但回顧歷史其實並沒有隨機分配之大型第三期臨床試驗證實這樣的標準處方療效。若是一線處方無效時,第二線治療亦是沒有所謂的標準處方,醫師可能會使用像是taxane類、methotrexate或是其他化學治療藥物作為第二線的治療。

(二)標靶治療
由於部分食道癌會過度表現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加上cetuximab(EGFR的單株抗體)在具有相似危險因子、組織型態、部分相同基因變化的頭頸鱗狀細胞癌病人證實療效。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標靶藥物搭配傳統的化療及放療在局部擴散型之食道癌病患,已經完成數個大型的臨床試驗,然而這數個臨床試驗的研究結果都沒能改善此類病人的預後。而對於轉移或是復發的食道癌患者,以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小分子藥物(gefitinib)做為第二或是第三線的治療,相對於安慰劑亦並不能延長病人的整體存活期或降低病人死亡的風險。整體而言,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標靶治療在食道癌的療效是令人失望的,而目前也沒有大型臨床試驗證實任何一種標靶藥物在食道鱗狀細胞癌患者有顯著的療效。

(三)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的文藝復興已經改變現今癌症治療的模式。新型的免疫節點抑制劑,特別是針對 PD-1/PD-L1和CTLA-4的抑制劑已在多種癌症證實療效並獲得上市。Nivolumab、pembrolizumab和camrelizumab已在轉移或是復發的食道鱗狀細胞癌患者證實,與第二線化學治療相比,可以顯著地降低病人死亡的風險與延長病人的整體存活。在2020年歐洲腫瘤內科醫學會上,KEYNOTE-590研究更證實了pembrolizumab免疫節點抑制劑加上cisplatin與5-fluorouracil化學治療,相較於化學治療作為轉移或是復發食道癌患者第一線治療的全身性藥物處方,可以增加腫瘤緩解的反應率、並顯著地延長病人的無惡化存活期與整體存活期。

總結
免疫治療在食道癌的數個大型臨床試驗已陸續有初步結果發表,結果也確實替食道癌患者帶來另一種治療的模式與希望,然而現今對於免疫節點抑制劑仍然沒有良好的生物標記以預測療效,使用免疫治療在其療效與經濟考量上仍需要臨床醫師做審慎的判斷。除此以外,傳統的化學治療仍然是局部擴散型食道癌病人接受同步化放療、以及轉移復發的食道癌病人第一線治療所不可或缺的藥物。我們在追求『嶄新』、『多元』的治療選項時,仍不要忘記我們的『老朋友』-化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