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微生物移植可恢復免疫治療產生抗藥性病患的免疫活性


保羅

2020 十二月 24

以前有文獻指出提過糞便移植在免疫治療中佔極重要的角色,因為在異種移植動物試驗中證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腫瘤一旦失敗後,如果移植正常人的糞便,免疫的活性會被恢復,對抗藥性檢查點抑制至能恢復療效,但是目前的問題是各種不同的癌症對各種不同的腸胃道細菌有不同的反應,不知道哪一種腸胃道的細菌對於哪一種疾病較好,腸胃道細菌範圍很廣,每種細菌都有特異性,在人的身上到底是不是也是這樣子呢?
晚期惡性黑色素瘤存活期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但是使用免疫治療檢查點抑制劑已經可以使20%以上晚期黑色素瘤病患長期存活,因此免疫治療在惡性黑色素瘤治療上站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但是剩下80%的病患可能是在最初有效,後來復發或完全無效,在動物實驗上發現可能與腸胃道細菌有關,如果將腸胃道細菌轉變成好菌,就能恢復病患的免疫系統,在人的身上是怎麼樣呢?
以前曾經有個案的報導,但是他們也強調糞便移植要特別小心,如果移植到不好的細菌反而對病患有害。最近休士頓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Erez Baruch醫師的第一期試驗使用糞便移植來治療抗藥性的免疫檢查抑制劑Nivolumab病患得到不錯的成績。

研究收納了10位病患接受了3天的Vancomycin及neomycin,將原來腸胃道細菌清除,接著利用大腸鏡和口服膠囊來進行糞便移植。然後再進行原來產生抗藥性的Nivolumab,病患每兩個禮拜進行一次服用口服糞便膠囊,進行了六個療程。

在10名病患第一個糞便捐贈者中有3個病患有效,1個病患腫瘤完全消失,2個部分消失, 另外2個沒有反應,有效者在半年期間完全沒有惡化,另外5個則是從另一個糞便捐贈者,結果無效。

為什麼不同糞便會有無效跟有效的差別呢?仔細觀察所兩個細菌的差異,發現兩個都有豐富對免疫治療有效的鞭毛藻科Lachnospiraceae,但在第一個捐贈者中免疫治療同樣有效的 Veillonellaceae的菌群較高,是不是因為Veillonellaceae讓療效差異出現呢?

對於第一個糞便移植的接受者,腸道和腫瘤活檢標本上的免疫相關基因增加,也增加了抗原呈遞細胞的腸道浸潤和活性,也就是因為細菌不同,導致免疫系統增加有所差異,是不是Veillonellaceae比較好,或是更多菌種混合比較好,目前並不清楚。

作者強調目前這是第一期的試驗,目標只有受試者的安全性,研究發現無論是大腸鏡或口服的不良反應都非常輕微,只有一個人感覺腹脹,接下來的研究要收納40個病人進行更近一步的試驗,

這也是人體第一個利用糞便移植來進行產生抗藥性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有系統的臨床試驗,研究成果也發表在頂尖的「科學」雜誌上,從這個臨床試驗可以得知腸胃道裡的好細菌對於保護身體健康扮演重要的角色,細菌的生長與飲食習慣有關,多吃穀類、蔬菜、堅果等,少吃加工食品及紅肉等,增加腸胃道好的菌種,就能增加免疫力,尤其對於罹患癌症正在接受治療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