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癌症病患何時需考慮安寧療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 白禮源醫師

2019 五月 17

在談安寧療護這個題目之前,我們得先解釋幾個關於安寧療護的名詞:第一個是「緩和醫療」(palliative care),緩和醫療是指給予病患多方面的照顧,讓病患減少因疾病所造成的不舒服。它的內容包括症狀的控制、情緒的支持、身心靈的溝通,以及對病人、家屬、還有照顧者的社會支持。舉例來說,如患者有心臟衰竭合併呼吸窘迫,我們給予利尿劑或氧氣以支持他的呼吸,這就是一種緩和醫療。又如肝硬化病人腹水極多,給予他利尿劑或間歇性的腹腔放液,這也是一種緩和醫療。對於腫瘤已經轉移的癌症患者,雖然有時候給予化學藥物,並不能讓腫瘤完全消失,但若化學治療可降低腫瘤引起的併發症,這時候給的化療也是一種緩和醫療。當然疼痛控制也是緩和醫療之一。所以緩和醫療事實上是一種較長期的全人照顧,包括疼痛控制、生活品質的改善,一直到最終的臨終安寧照護。
另外一個是「臨終緩和照護」 (hospice care),這個指的是在患者在生命即將結束之前,所給予的種種照護。 一般來講,緩和醫療應該在較早的階段開始實施,直至生命終了,而臨終安寧偏向於生命末期前的處置。
那麼緩和醫療的工作包括那些呢? 緩和醫療的工作主要有四方面:
第一、症狀的評估和處理;
第二、更進一步的疾病照顧;
第三、心理需求及社會照護;
第四、與家族及照護者會談,共同擬定病患的照護計畫。
 
因此牽涉在緩和醫療的成員就不只限於醫護人員,還包括社工、心理師、營養師和精神科醫師等。藉由緩和醫療的介入,我們希望對於癌症病人能夠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一、適當的症狀照顧以改善生活品質。研究顯示,癌症病患在緩和醫療介入後,病人主觀上會覺得疼痛控制有比較明顯的改善。這種改善歸因於原來的照護得以持續,以及病人有較高的安全感。緩和醫療的介入能夠促進病患與照顧者的溝通,讓病患對疾病有具體的了解。
 
二、緩和醫療希望幫助患者在罹患癌症後,能夠在心靈及社會上重新適應。患者在確診罹癌之後往往心理恐慌,不知如何面對後續的治療和生活。在臨終安寧之前,緩和醫療的介入不僅可以提供病患及家屬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心靈的支持,也能降低癌症患者的住院天數,讓病人和家屬能有多一點的相處時間。
 
三、緩和醫療的介入,希望能對照護者或家屬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各個層面都提供適當的支持。過去研究發現,照顧者常常因為患者罹癌後,因為自己在家中的角色轉變、對疾病預後的不確定性、擔憂未來經濟來源、照護者自己身體的負擔、交通需求、缺乏社會的支持等,而感到焦慮和孤單。甚至發現照顧者由於身心的負擔,比起家中非照顧者有較高的死亡率。這或許也可能是因為照顧者的健康支持不夠、運動不足所造成。
 
四、病患臨終前的提早介入。家庭照護者在病患瀕死之前往往有情緒上的反應,甚至心理崩潰。如果能提早介入,就能降低照顧者在面臨病患死亡時的心理上的衝擊。目前的建議是,如果可能的話,在預知患者死亡的前一年就應該開始介入照顧者的心靈照護。
 
雖然緩和醫療對於患者及家屬如此重要,但是過去的資料顯示,大部分患者所接受到的緩和醫療都太晚啟動,尤其對於老人更是如此。有研究顯示,65歲以上的患者極少接受或被轉介到緩和醫療的照護。牽涉的原因可能因為患者年紀大,醫療單位或家屬覺得不需要緩和醫療的介入。
 
那麼什麼時候應該讓患者開始緩和醫療的照護呢?病患的治療取決於三大因素。第一是病人本身、第二是疾病本身,第三是治療本身。就病人本身而言,我們必須預估病人的存活時間,評估病人對治療的耐受性,了解病人有多少可用資源來接受治療,比如家裡有人幫忙照顧的,一定比無家人照顧的能接受更積極的治療。家裡住在都市的,也比住在偏遠地區的患者容易就醫接受治療。此外還有一項須特別注意的因素是病人的身體年齡,而非實際年齡。有些病患80歲,但身體非常硬朗,心肺功能和肝腎功能甚至比60歲卻早衰的病患來得好,這兩者在評估治療機會時也有不同。
 
就疾病本身而言,癌症的期別是一項重要考量。第四期的癌症病患,如果治癒率低,此時緩和醫療就應提早介入。對於第一期或第二期的病患和家屬,若痊癒機會高,就沒有這個迫切性。另外一個重點是疾病的惡性度。有些惡性腫瘤進展快速,緩和醫療也應提早介入。還有評估腫瘤對治療的有效性,對化學藥物反應佳的疾病,緩和醫療介入可以等待更多的觀察再做決定。
 
就治療本身而言,這牽涉到藥物的有效性、毒性、以及醫療花費等。有些藥物費用非常高昂,患者根本付不起,而經濟環境好的家庭,在治療和照護上常可以有較多的選擇。整體來講,給予病人的治療必須根據這三個面向來評估,當然緩和醫療介入的時間也與它們息息相關。
 
所以當老年人被確診罹癌時,我們會根據以上所提治療三大因素的原則來決定病人的治療與預後,之後對於合適的病人在適當時機就應介入緩和醫療或轉診緩和照護。當然在此時患者還是可以同時接受正常的疾病治療,直到有一天他們走到接近生命的盡頭時,我們才會啟動臨終安寧醫療。因此安寧療護究竟何時該介入,其實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它會根據每個個案的狀況而不同。病人本身的狀況、罹患的疾病、以及疾病對治療的反應不僅會影響醫療處置,也密切的與緩和醫療何時介入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