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識保身 腸命百歲~大腸直腸癌病患治療後的營養照顧


大林慈濟醫院 凃宜辰營養師

2018 八月 10

現代人飲食西化飲食習慣多精緻化、高脂肪、精緻糖、精緻澱粉、缺乏營養素的空熱量食物,輕則產生便秘問題或腹部肥胖,缺乏維生素、礦物質,長期可能導致免疫系統下降,甚至發生慢性病或是癌症。


根據統計,大腸癌隨著年齡增加,罹患率也逐年增加,尤其以五十歲到六十歲的人比例最高,近年發現罹癌年齡有年輕化趨勢,女性多以結腸癌罹患率較高,男性多以直腸癌罹患率較高。目前醫界對大腸癌發病原因認為可能有部分是因為飲食習慣,吃的不健康造成。

大腸的任務是處理食物產生殘渣,食物殘渣堆積在腸道毒素多,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就相對提高,大腸癌患者的飲食,在治療的過程常需要調整例如:大腸癌病患經過手術前、後的『低渣飲食』,進階到『軟質飲食』外,又經過化療與放射線治療的『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後,治療後應該要如何自我照護避免癌症的元兇,達到有效控制預防復發呢?

在此特別提出營養照護的十點『腸識』:

一、全食物取代精緻加工
想要健康就不能吃得太過精細,建議多吃全食物,含有麩皮的全榖類 (如糙米、小麥、燕麥、藜麥)除富含纖維質外,還有維生素B群,礦物質(如:鈣、鐵、鉀、鎂),研究證明全穀類可有效降低癌症及慢性病的風險。但全穀類麩皮口感不佳,讓民眾不喜歡,可以利用1.2—1.5倍水量來蒸煮或是混合白米蒸煮,另加長浸泡時間 (約2~5小時)便可增加適口性。穀類缺離胺酸,豆類缺乏甲硫胺酸,屬於不完全蛋白,豆類和穀類搭配可以互補,若是茹素者,煮黃豆飯、黑豆飯或飯搭配紅豆、綠豆達到食物互補,都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二、增加腸道清道夫保護力
 吃高纖低脂食物可降低罹患乳癌及大腸癌機率,建議多食用新鮮蔬菜與水果,因含有植化素 (胡蘿蔔素、類黃酮、葉黃素、茄紅素等),還提供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纖維質,水溶性纖維質 (果膠與樹膠),可以被大腸的細菌發酵,提供腸道細胞能量的來源,與有害物質結合能力,結合膽酸並促進膽酸排出,幫助排泄膽固醇,達到降低血膽固醇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常見食物為燕麥、豆類、木耳、海帶、紫菜、菇類;另外一種非水溶性纖維 (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因不溶於水,所以無法消化,可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胃道蠕動,縮短糞便停留與接觸腸壁時間,降低腸癌風險,代謝後產生的短鏈脂肪酸也能幫助有益菌生長,常見有包括青菜、全穀類等。
 
另外,蔬菜可多選擇十字花科蔬菜 (高麗菜、花椰菜、芥藍菜)含異硫氰酸鹽植化素,動物實驗發現異硫氰酸鹽可阻礙癌症細胞成長,研究顯示可能降低肺癌與結腸癌發生。
 
衛生署建議『蔬果彩虹579』小孩5份、女生7份、男生9份,才能達到一天的25~30克膳食纖維的建議攝取量,不同蔬果有不同的植化素,建議多樣攝取,以紅、橙、黃、綠、藍、紫、白等七色的蔬果,攝取多樣與多色蔬果的植化素等抗氧化物質〈維生素A、C、E、β-胡蘿蔔素及硒〉,以增強身體免疫力,減緩癌症細胞增生,保護身體免於傷害。
 
三、豆類取代部分肉類當成蛋白質來源
研究發現紅肉 (牛、羊、豬肉)和加工肉的攝取與大腸直腸癌最相關,過多的紅肉攝取也增加發生的危險機率,研究證實肉食攝取量高的地區,大腸癌罹患率偏高,建議應多選用白肉或是魚肉或豆類,豆類富含膳食纖維、蛋白質、維生素B6、維生素E、大豆異黃酮等,且研究發現豆類有抑制癌細胞生長,建議含纖維質高的豆類取代高脂肪的肉類,因美國癌症協會(ACS)建議一週不超過500克(約13兩)紅肉,以植物性蛋白或是選用白肉(魚肉、雞肉)取代紅肉。
 
四、攝取足夠的水分
身體恢復後,增加纖維質外也應該增加水分攝取,水分佔人體的60~70%,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物質,代謝與解毒需要靠水分,而非嗜好飲料如咖啡、茶、果汁等,建議一天「成人」每日飲水量的基準以「體重(公斤數)乘以 30」,所以假設50公斤的成年人就需要1500CC的水分攝取。
 
五、選擇好油或是堅果
研究發現地中海飲食能顯著減少死亡風險,存活年齡長,地中海飲食富含Omega-3的食物,如沙丁魚、鯖魚、秋刀魚及植物中亞麻籽油、奇亞籽、堅果或核桃,堅果類含油脂可以潤腸通便,富含EPA、DHA的Omega-3油脂可提高抗癌療效或α-次亞麻油酸 (α-Linolenic acid)可經由代謝轉變成DHA及EPA,避免產生一氧化氮(NO),減少發炎反應,抑制乳癌、攝護腺癌、大腸癌、胰臟癌。研究發現,癌症病患多食用Omega-3可改善化療期間營養狀況,大直腸癌患者接受化療FOLFIRI時,使用魚油可維持體重及維持瘦體組織,改善癌疲憊症,甚而改善食慾不振及體重減輕狀況。相反的西式飲食(加工肉品、白麵粉、精製糖)含高量Omega-6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與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攝取,因在體內經酵素轉化,反會促進發炎反應發生。
 
六、避免加工肉及紅肉過多攝取
避免食用加工肉品 (熱狗、培根、香腸、火腿等)或是富含脂肪食物,加工肉類使用硝酸鹽或是亞硝酸鹽來避免肉毒桿菌的汙染,但硝酸鹽進入腸道會轉成亞硝胺,造成癌症發生,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IARC)將加工肉列為『一級致癌物』。保身之道要避免油炸燒烤食物,因炸或燒烤食物會產生脂肪氧化及產生反式脂肪酸且油炸會產生多環芳香烴化合物(PAH) 及17種致癌多環胺類(HCA),證實會提高罹患胃癌、結腸癌、乳癌機會。不妨用蒸、煮降低烹調用油,減少高溫油炸的鹹酥雞及炸雞。

 脂肪攝取的增加可能造成膽酸分泌增加,膽酸會經由細菌對於癌症產生促進作用,對於肝癌與大腸癌最有相關性。研究發現紅肉(牛肉、豬肉、羊肉)一天超過100克(約3兩)或加工肉超過30克(約1兩)會導致大直腸癌發生機率增加。

七、戒除酒精
美國癌症協會指出,酒精是一種致癌劑,酒精會導致口腔癌、食道癌、肝癌、大直腸癌及乳癌。喝酒的人也是大腸直腸癌危險因子且大腸癌術後抽菸會增加死亡率與復發率,癒後對於酒精還是建議不能放縱。
 
八、精製糖對身體的影響
想預防癌症復發,要注意糖與果糖的攝取。糖類讓身體肥胖,造成發炎反應,衍生癌症發生,不能不慎。精緻化食物造成便秘,使毒素累積體內,不斷刺激細胞造成瘜肉或是演變成癌,烘焙品、甜甜圈、蛋糕等油脂在氫化過程會產生反式脂肪酸,所以建議不宜食用過多。研究發現,高血糖與癌症的發生有高度相關性,甚至與肝癌、食道癌、直腸癌、乳癌都有關係
 
九、保養的運動
根據統計,肥胖者罹癌機會高出正常體重人1.3倍,理想的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平方)應維持18.5~24,治療期間不適宜減肥,但治療結束後建議應適度減重,避免過多的脂肪累積,BMI越高得到大腸直腸癌的機率越高。為減重不減健康,可以用飲食搭配運動來達成減重瘦身。運動是抗癌的特效藥,不論走路、跑步、太極拳、騎單車、游泳,每次最少30分鐘或達1小時更佳,建議一週3~5天,利用簡單方便且適合自己的運動,對於復原期與保健是有很多益處的,能提升生活品質及改善情緒,最重要是預防癌症復發。

十、保健食品使用要小心
癌後最擔心復發問題,所以病友可能癒後想用保健食品養身,但目前仍無法證明保健食品可以對抗癌症,也沒有證據證明『生機飲食』可以治療癌症,蔬菜建議洗淨,川燙或是炒熟,永遠只相信『天然食物』會比『加工食品』來得好。
 
治療結束,有些病人因脫離例行檢查或醫療團隊會感到焦慮,另外一方面又擔憂復發,常有莫名焦慮或壓力,可以藉由病友團體或是運動來讓自己再重新找回原本信心。過新生活,抗癌成功是另一個人生的開始,所以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是保養的不二法則。